花式“宅”家抗“疫”的那些事

在這場全民疫情防控戰鬥中,戰場無處不在。宅家,也成了人們參與戰鬥的一種姿態。自開展“宅出美好生活 守護美麗家園”文明實踐活動以來,庫都爾林業局原林苗圃的幹部職工紛紛曬出自己的“宅家寶典”:彈性工作法、親子活動、比學習曬積分、廚藝比拼……他們“宅”出了精彩、希望和正能量,更是“宅”出了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

“宅”出擔當作為

“你好,請問你的出行有變化嗎?孩子回家第幾天了?體溫正常嗎?其他家屬身體狀況如何?今天宅在家裡具體做了什麼……”這就是疫情防控聯絡員楊英新每天的工作之一,給每一位單位職工打電話詢問最新情況。“記住宅家最安全,出門必須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有事及時與我取得聯繫。”電話裡,楊英新還不忘時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對於疫情防控聯絡員來說,掌握著基層單位職工的整體情況和第一手資料,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所有信息還要再與屬地居委會聯絡核實,最後上報林業局疫情防控辦公室。

平時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個崗位——勤雜員,在疫情防控期間,卻顯得至關重要。對辦公區域消毒、懸掛宣傳條幅、製作清理廢棄口罩投放箱、焚燒垃圾、清掃積雪……誰能想到,這麼大的工作量僅靠勤雜員孫文秀一人便可搞定,但她卻樂此不疲:“戰疫情,咱們巾幗也有力量!”

孫文秀在單位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在她看來,單位是她第二個“家”,更要盡職盡責:“為了確保值班值宿人員工作環境的安全,每天要至少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5次以上對流式通風換氣,重點對門把手、電話機、桌面、地面、廢棄口罩投放箱等公共物品進行擦拭和消毒,這些都是我宅在家裡學到的知識,終於派上了用場!”

“宅”出學習氛圍

受疫情影響,部分幹部職工上班的時間雖有延遲,但學習始終沒有斷檔。原林苗圃黨支部向全體黨員發出“抗擊疫情家中宅 學習強國喊你來”的號召,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指尖和屏幕上匯聚……

黨員魏軍是單位的“學習標兵”,他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學習強國”,關注疫情最新動態。“我可以精準的找到我想要的學習內容,有了‘學習強國’的陪伴,這個春節跟往年真的不一樣。”魏軍堅信:“只要我們上下一心,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生產組組長劉文芝在微信群裡向黨組織表態:“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後方戰士,我要不斷的為自己充電,積極應對育苗生產中的新挑戰。”而她學習的老師就是自己的女兒,目前女兒就讀於內蒙古農業大學。和種子、樹苗打交道二十多年的劉文芝,十分鐘愛她的工作,一有時間,她就和女兒探討學習有關種子方面的知識。

“讓每一粒種子都能孕育出綠色,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們此刻的積累與沉澱,也是為了今後更好的出發!”劉文芝也給“宅家”賦予了另一種美麗的理由。

“宅”出歡樂幸福

對於原林苗圃的幹部職工來說,每逢育苗生產的繁忙季節,都要堅守崗位,搶抓有利時節,確保按時完成育苗生產任務。正因如此,和家人的每一次相聚都顯得特別珍貴。正值疫情特殊時期,他們“宅”出家風,“守”住親情,弘揚中華民族家庭傳統美德。

原林苗圃工會主席李金玲是個“80後”,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平日裡,她就住在單位宿舍,只有週末才能回到牙克石和孩子團聚。宅家,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陪伴孩子,她還分享了自己的“教子秘方”:“我給孩子和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充分利用每一天。我們一起學習、做遊戲、鍛鍊身體、繪製抗擊疫情的手抄報,傳遞滿滿的正能量。陪伴和見證孩子成長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他們再也不是那個只會哭鬧的小不點了!”

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品美食、做家務……他們讓宅在家裡的時光流動起來,溫暖起來。青年職工宋程程感觸頗深:“我和家人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快樂,希望我們都會科學‘宅家’、健康‘宅家’、幸福‘宅家’,共同奏響疫情防控期內的和諧‘家’音,共渡當前難關!”(陳曉琳 李金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