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楔子: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菸灰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賣炭翁》水墨畫

《賣炭翁》大意就是說宦官專權,強徵老翁的一車炭。一千斤的木炭最後就被半匹紅紗一丈綾換走了,而且還是發生在長安城的天子腳下,可見當時的宦官已經權傾朝野了。

背景

公元762年,在唐玄宗、唐肅宗死後,唐帝國的繼任者唐代宗李豫為了能夠儘快平定安史之亂,只好對安史之亂的降將採取安撫政策。幽州、魏博、成德、相衛四鎮均得到唐代宗的封賞,在相衛鎮被魏博鎮吞併之後,歷史上也把幽州、魏博、成德三鎮並稱為“河朔三鎮”。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唐平定安史之亂路線圖

三鎮名義歸屬朝廷,實際上各自擁兵自重,從不向朝廷納稅。參與平叛德唐軍將領也紛紛向代宗邀功請賞,就這樣,許多將領被封為節度使。藩鎮割據的現象也由邊疆擴散到了內地。

藩鎮勢力不僅不聽從中央號令,還經常聯合對抗中央。並且,由於利益,各藩鎮之間吞併不斷,宛如新一代的“春秋時期”。

削藩促進了宦官

對於經歷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唐朝來說,恢復昔日大唐帝國的榮耀成為了歷代唐朝皇帝奮鬥的目標,而藩鎮割據的局面對於中央是不能接受的。

公元779年,唐德宗即位。唐德宗一上臺就改變了其父唐代宗對藩鎮的妥協局面,然而此時的中央國庫已經沒有財力來支持唐德宗的理想。同時為了在經濟上把大權收回中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兩稅法誕生了。

兩稅法基本上就是兩個原則:

  1. 戶無主客,以見居為薄;
  2. 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

兩稅法最大的特點就是改用錢來徵收賦稅,用貨幣來運轉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這為唐德宗積累了很多財富。

唐德宗想在河北實行鹽的專賣,藩鎮當然不同意。最後因為成德節度使的繼任問題,成德鎮的李惟嶽聯合魏博鎮的田悅、淄青鎮的李正己、山南東道梁成義共同起兵,對抗朝廷。唐德宗立刻命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率軍征討,第二年正月,李惟嶽部下王武俊殺李惟嶽投降唐政府。但不久王武俊又與幽州、魏博二鎮再度起兵,同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居功自傲,要求唐德宗擴大自己的轄區,被拒絕的李希烈隨即聯合河朔三鎮與淄青鎮再度反叛。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河朔三鎮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軍冒雨抵達長安,可朝廷卻一無所賜。這引起了軍中士兵的不滿,大批士兵殺進長安,唐德宗匆忙出逃。

這個時期,整個唐帝國出現了四王二帝,河朔三鎮與淄青鎮稱王、李希烈與攻進長安的朱泚稱帝。

在唐德宗出逃的時候曾下詔命禁軍護駕,然而卻沒有一人聽從唐德宗的命令,最後只有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等率領隨從保護德宗逃到了奉天。自此,唐德宗對宦官深信不疑,因為在皇帝遭遇如此危機的情況下,竟是宦官救了自己的命,而大臣們卻無動於衷,後來,唐德宗直接將中央唯一控制的軍隊十萬神策軍交給了竇文場、霍仙鳴二人指揮。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唐德宗(742—805)

筆者認為,正是唐德宗急於削藩而不採用徐徐漸進的辦法使得藩鎮進行叛亂,而在此時唐王朝又沒有多餘的錢財來犒賞軍隊使得軍隊譁變導致了唐德宗自己被迫出逃的局面,促成了唐德宗信任宦官的開始,也揭開了宦官當政的局面。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宦官與皇帝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這也是為什麼唐德宗把神策軍的指揮權交給宦官的原因。但唐德宗卻忽略了當宦官擁有軍權以後帶來的後果。

史上最牛的宦官集團

如果說藩鎮是長在唐朝身上的一顆毒瘤,還有機會切除,那麼宦官專權是導致唐中後期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宦官內部的黨派鬥爭與官僚之間的黨派鬥爭糾纏在一起,給唐朝政治上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幾個有名的宦官把控朝政的朝代,比如漢朝、明朝。然而唐朝的宦官卻是影響力最大的宦官集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唐朝的宦官掌控了軍權。

除了神策軍外,在此之前,因為皇帝對武將的不信任,便開始派宦官深入軍隊,逐漸影響到了軍事指揮權與決策權。

歷史學家曾評價唐德宗的這次任命就是在自掘墳墓。當然我們不排除這是唐德宗的無奈,除了宦官已經沒有信任的人。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唐中期疆域圖

宦官的專權即便到了開創“元和中興”的唐憲宗也沒能加以阻止,唐憲宗還專門設立了左右樞密使,派宦官擔任,給宦官干預中樞機構的決策提供了條件。從此,宦官成為了中晚唐政府的實際控制者。

此時的宦官權力達到了什麼情況呢?

據史料考證,這些宦官雖為刑餘之人,但他們卻迎娶妻妾,公開收養義子,建立了“世代相傳”的宦官家庭。同時,朝廷文武為了尋找靠山,都向宦官示好、行賄。一些將領為了官職竟去借高利貸,這不得不是一個朝代的悲哀。

而唐朝後期也出現了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唐朝後期的皇帝幾乎都是由宦官任命,皇帝的生死幾乎都由宦官掌控。唐憲宗、唐敬宗均死於宦官之手。尤其是在文宗李昂剿滅宦官未果後,宦官發動了“甘泉之變”,宦官完全掌控了朝政,文宗形同傀儡。

宦官專權把本身已經陷入困境的唐王朝一步步推向深淵,即便在唐武宗時期出現了“會昌中興”,也不過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結語

唐王朝的滅亡除了宦官的專權、藩鎮的割據,根本原因還在於唐朝末年由於經濟的發展、土地的集中、制度的凝固,誕生了一大批地主階級,他們與朝廷的官僚集團相互勾結,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反對一切有利於平民的政策,大大加深了社會矛盾。


《賣炭翁》的背後:唐朝表面亡於藩鎮,實則亡於宦官

唐朝最大疆域

唐朝。自漢以後又一個偉大的朝代,開創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太平盛世,曾幾何時,四海昇平,八方朝拜。可最後,無論曾經多麼輝煌,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