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奮鬥78095


玄武門之變,成就了李世民開創貞觀盛世

太公釣魚、高山流水、大義滅親、東施效顰、

孟母三遷、劉備三顧茅廬、四面楚歌、圍魏救

趙、扁鵲治病、負荊請罪


張小超


古代名人太多了,我就來說個我們本地古代的名人故事!說的是清代末年,永春白鶴拳的一個傳人,林俊,永春白鶴拳後十虎之一!林俊,祖籍永春五里街埔頭村,話說他出生那晚,一顆流星降落在他家後山,他就出生了!然後,鄰居說,老林,恭喜恭喜,你生貴子了!結果這老林沒文化還謙虛過頭了,他說啥貴子不貴子,生了個逆子!林俊從小家裡放牛,母牛生仔,他去放牛的路上經過一條河,他捨不得小牛涉水,就天天抱著小牛過去了!過了一年,小牛都成大牛,他照樣天天抱著過去!就這樣他也就力大如牛了,當時永春白鶴拳也算是鼎盛一時,他就學了白鶴拳,加上他天生神力,更是如虎添翼!有一天,他看人在打拳棒賣膏藥的,可能賣藥的吹牛過頭了,他一生氣去跟人過招,結果失手打死人,就這樣踏上逃亡之路!林俊起義是清朝咸豐年間發生在福建的農民起義。而後組織紅錢會,成為紅錢會老大,也就是俗稱的黑社會,大概想要反清復明[捂臉]

1853年(咸豐三年)5月林俊領導紅錢會在福建永春起義,攻克了德化、永安、大田、沙縣、龍溪、仙遊、安溪等縣,並在仙遊屢次擊敗清軍的反攻。次年又在南安大敗清軍。1858年林俊率軍北上擬於太平軍會師,一位看命的跟他說,你今天出去,不能再是戴草帽,穿草鞋,披蓑衣了,今天你要戴戰盔穿戰甲,穿戰鞋!結果這林俊草蜢出身,不懂含義,不聽看命的話,結果在路經光澤仁壽橋時遭遇清軍襲擊,被人一箭射中,負傷犧牲,而後被清狗分屍。但是起義軍仍在永春一帶堅持鬥爭。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被清軍左宗棠鎮壓。這個故事是閒著沒事,我師公跟我聊天給我講的,





野狼207


守株待兔

古時候有個人,很懶。

有一次,在路上,一棵樹樁旁就睡著了。

突然,一種兔子飛快地跑了過來,一頭撞向樹樁。

懶漢,驚醒一看,這隻兔子竟然撞死了。

懶漢非常驚喜,白白撿了一頓美味,拿起兔子回家去了。

這個懶漢回到家裡就想,今天能有兔子撞樹樁上,明天也會有,我明天就不用幹活了。天天有兔子撞樹樁,我就天天不用幹活了。

於是,這個懶漢就每天到這棵樹樁旁等著


一目春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最容易讓人記住的要數成語故事:

1、鑿壁借光

2、守株待兔

3、狐假虎威

4、紙上談兵

5、胸有成竹

6、刻舟求劍

7、釜底抽薪

8、一箭雙鵰

9、掩耳盜鈴

10、望梅止渴

很多神話故事也很有意思:

1、精衛填海

2、女媧補天

3、夸父追日

4、牛郎織女

5、八仙鬧海

6、大禹治水

7、哪吒鬧海

8、嫦娥奔月

9、后羿射日

10、沉香救母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1、梁山伯與祝英臺

2、孟姜女哭長城

3、白蛇傳

4、牛郎織女

中國歷史悠久,所以流傳的故事很多。


勤小畫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一說河南南陽臥龍崗;一說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即《草廬對》)。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  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或雲後篇系後人託諸葛之名偽作)、《隆中對》。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蹟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餘間殿宇,既是憑弔先賢之所,又是文物遊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餘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蹟和攬勝之地。 諸葛亮年譜


保護大自然悠哈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故事倒是不少,基本很難說全。

畢竟中國是個大國,也是千年歷史的了。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2、陳蕃願掃除天下           22、高鳳專心致志

3、班超投筆從戎        23、葉廷圭與《海錄》

4、宗愨乘風破浪             24、為人大須學問

5、祖逖聞雞起舞         25、任末好學勤記

6、畫家趙廣不屈             26、王充市肆博覽

7、蘇武牧羊北海上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8、林逋論學問

9、項羽志大才疏             29、歐陽修誨學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32、貪汙者不得歸本家

13、文徵明習字              33、陶母責子退鮓

14、王冕僧寺夜讀            34、諸葛亮誡子書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35、陸游家訓

16、陸游築書巢               36、孟母三遷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37、曾子殺豬明不欺

18、智永與“退筆冢”           38、子路受教

19、匡衡鑿壁借光             39、孔子因材施教

20、張溥與“七錄齋            40、墨子怒責耕柱子

中國的歷史小故事說都說不完吶,先列舉這些吧。





一代妖精


【往事並不如煙超話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回望歷史上的今天,有些人不該被忘記,有些事不該被抹殺。歲月更替,時序推移,他們終將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一起來關注歷史上的今天有哪些精選大事。

1. 1032年2月16日,宋英宗出生

2. 1304年2月16日,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文宗出生

3. 1497年2月16日,德國宗教改革家菲利普·梅蘭希通出生

4. 1914年2月16日,世界第一條空中航線開通

5. 1938年2月16日,京劇名家楊小樓病逝

6. 1983年2月16日,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雷雨順逝世

7. 1988年2月16日,教育家葉聖陶逝世

8. 1997年2月16日,著名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去世

9. 2013年2月16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徐僖逝世

10. 2017年2月16日,著名評書藝術家徐勍逝世


好歹咱活著


說一個以前寫的故事。

豬與狗的由來啊!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處於衣不遮體的時候,太湖山南麓附近,一個祭司連滾帶爬跑向酋長的帳棚,“大王!大王!不好啦!”。

祭司恰好被門檻處的草繩絆倒,翻了一個小筋斗跪在老酋長前面。

“什麼屁事?如此惶惶張張,虧你還是個祭司,我們這個部落是在驚慌失措中延續的嗎?”酋長按著權掌大罵其詞;祭司用曬乾的荷葉擦著額頭上的汗,以防滲透到眼部。

酋長用赤腳踢了一下祭司的屁股,“說吧,有何狀況?下次少來惶恐!孤家那麼多妻妾心臟能與你比嗎?”

“諾!王,寬恕微臣一時莽撞。”祭司仍然擦著汗,“族人,很多族人屙了一晝,拉了一宿。”

這個彭仙部落首領也開始為之動容,畢竟是自己掌管這群老小,族群之疾苦就是王的疾苦,有什麼閃失的話,那不是辜負先王所託祖宗所期嗎?為此,他撫摸發須遠望天際,若思若眠,一轉身對祭司:“接著闡明實況!”

祭司坐在地上:“他們所棄之物非同尋常,不外乎於湯湯水水加泡沫;花樣繁多,因人而異,故而難以盡其敘;那氣味如同搗翻百年的屎坑,散發到每個村落鄉角;真是聞所未聞,斷乎嗅所難嗅!”

“這,聽上去好象在抒情吧?”酋長用權掌示意要敲他的腦袋。

祭司知道自己拖拉了,又說:“尊敬的大王,恕臣直言,族人們的食物儲藏不了幾天,要麼就是發黴要麼就是變臭,而且長期處於供不應求,大多數族人在飢不擇食時吃下了那些發黴變臭的東西,如此一來,半個時辰不到的樣子,他們就開始搜腸掛肚了,並且頻繁往來於草棚和茅廁之間,呻吟與號哭滿山遍野。”

“孤王怎麼沒聽到?!”老酋長跺了腳。

“那是他們不敢,王的衛隊已經將真實的聲音隔開,王的耳朵也被妖嬈的小妾佔據。”王后從某個幃帳走出來。

“不得了!女人多了誤事。”酋長瞟了一下被認為多嘴的王后,接著左右張望,“狩和獵在嗎?”

“諾!”狩站在左側。

“諾!”獵站在右側。狩和獵是酋長的臣僚,分管捕殺、圍攻、跟蹤陸地上動物。

“前兩天捕獲的一窩狼崽子還在嗎?”酋長對著狩說話。

“智慧的王,遵照你的旨意,我們把它們養在一處高牆內,沒有被吃。”狩興奮地答到。

“昨天抬回來的那隻母彘呢?”酋長用權掌撓著背上的癢並對著獵說話。

“神聖的指引者啊,我們生死的主宰啊!承蒙關照,那隻大肚子母彘在昨夜一陣吼叫後,產下十二隻小仔,我正準備上奏呢!”獵揩了嘴丫的口水。

“真是天助我也!吾族之大幸!”酋長把權掌隨手一揮,“祭司,你起來,吩咐族人即日起不要再吃那些黴爛變味的東西了,而是將剩湯剩水,不能吃的或是吃不了的都給它們(指小狼小豬)送去,把這些傢伙培養起來,留作後用;媽的,孤家就不信吾族吃不上新鮮的食物!”

“諾!”祭司站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的坦灰,拿著鑼筐沿途宣告去了。

“牧來了沒有?”酋長問到。間隔一會。

“大王,牧帶著一二三跟蹤馬群去了,一時半會回不來。”漁在一傍答道。

“傳我的話,回來後叫他帶領婦女專門飼養這些牲口,到了冬天或是什麼節日,孤家要宰殺這些畜生賞勞我那可憐的子民。再告訴貨這麼東西(貨是主管交換貿易,貨這麼東西統指貨,以大帶小罵人的口吻),到東海多弄些鹽巴,那玩意泡水喝,體質硬多了。”酋長大聲揮舉著有力的雙臂,金色權掌閃耀著道道光亮。

後來,酋長把飼養牲口的事在部落裡推廣開了,根治了因為吃了腐爛食物導致的腸胃毛病;不久又發現了鹽的用處,一時間得到人民的擁護。隨著歲月的推移,原來野性十足的狼和彘通過各種繁殖手段,已經演變成相對溫馴的狗和豬,並且伴隨著人類的成長,也因此促成了人們對狗豬乃至更多的家畜家禽的深入瞭解,毫無疑問,有關於狗豬的口語將充斥於耳並廣為流傳。


天文大嘲


1.知恩圖報: 感激他人的恩惠並設法報答。

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夥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於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麼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夥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後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夥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衝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這就是知恩圖報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麼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鬥角:被世人誤會最多的詞語。

只要說起勾心鬥角,大家馬上聯想到陰謀詭計,其實這個典故最初不過是形容建築構造的精美,與明爭暗鬥沒有任何關係。

阿房宮還沒有建成秦朝就滅亡了,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燒個乾淨,世人對這所雄奇的宮殿心嚮往之,不少文人騷客對其緬懷,杜牧就寫出《阿房宮賦》,警醒晚唐的統治者。其中有這樣幾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大意是說: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迴,牙齒般排列的飛簷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這就是“勾心鬥角”的來歷。

4.天經地義:天地間亙古不變的規則,理所當然的事情。

織布時,需要先把縱線(經)佈設好,然後再用橫向(緯)的線穿梭交織。所以,經線是很關鍵的。由這個意思引申出規範、原則,不能改變也不容置疑的道理。“義”指準則。“天經地義”是“天之經地之義”的濃縮。在古人眼中,天覆蓋著,地承載著,天與地都是至高無上的。“天經地義”就是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5.食言而肥:違背諾言,只圖對自己有利。

魯哀公的貼身僕人郭重發現季康子與孟武伯兩人有不臣之心,就彙報給魯哀公,請他藉機責問。魯哀公藉口舉行宴會,摸摸兩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魯哀公敬了個酒,接著便挖苦郭重:“你怎麼吃的這麼胖?”

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郭重的主人是國君,季康子連忙出來打圓場:“孟武伯需要罰酒,郭重跟隨大王事務繁忙、舟車勞頓,我看著都瘦了一大圈,你怎麼能說他胖了呢!”魯哀公看兩人一個囂張跋扈,一個口蜜腹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心中非常惱怒,指桑罵槐地說:“吃的假話太多了,只知道顧自己不顧別人,能不胖嗎?”這便是“食言而肥”的來歷。

6.養兒防老:養育孩子是為了防備老年無依無靠。

宋朝有個百姓醉酒鬧事,誤殺鄰居的老婆,被判處死刑。他的兒子願意替父受刑,於是上堂稟明上官:“養子待老,積穀防饑,代父償命,留名萬世。”辦案的官員被他的孝心感動,就赦免了他的死刑。

百善孝為先,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大家在追求人生目標和價值得同時,切勿: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Hai子君


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是中國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中華正統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開啟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