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长的一条北北东向的断裂带,这可以说是一条非常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近期仍然存在新的构造运动方式,它的不同分段中活动程度不一的一条超长地震活动带。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有哪些类型的地震?

在介绍郯庐断裂带之前,先来科普下为什么会地震以及有哪几种类型的地震。

简单的说地震就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有很多中原因都会造成地震,比如各个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或者板块中间存在破裂或者断裂带,甚至也有人工诱发的地震,水库蓄水或者地下核爆都能形成,但一般来说天然地震破坏力更为强大一些,根据这些类型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

1、构造型地震 2、火山地震

3、诱发地震 4、塌陷型地震

5、人工地震

其中构造型地震占了所有地震的绝大部分,火山行地震的威力也不容小觑,其他类型形成一般都是有感甚至是无感地震,仅仅是地震仪可以感知。构造型地震地壳变动超过岩层承受极限导致错位或者断裂而引发的地震,它可能存在与板块边缘,也可以存在于板块内部,一般引发构造地震的断裂带很长,所以它的影响面积很大,破坏性也可能很大。全球超过90%的地震都是构造型地震。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为什么会引发构造地震?

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继而引发构造地震的主要原因,整个地球直径1.27万千米,大约只有在表面以下不到100千米才是真正的岩层,再往下就是软流层和熔融态的地幔,因为岩浆会在对流效应下运动与造陆效应(大洋地下的山脊就是运动造就的),会导致覆盖在表面的地壳移动和错动,继而引发构造型地震。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板块运动的能量来源

k地震的威力怎么来区分?

一般我们经常能听到两个名词,一个是震级,一个是烈度,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楚这两个名词,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搞明白,震级是表示这次地震的总释放能量大小,烈度在地面破坏力大小,简单的说,我们将一颗地雷埋在一米深以下爆炸和100米深爆炸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震级是一样的,但对地面破坏力就不一样了,目前已知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千米,一般情况是震源越深,对地面破坏力越小,因此这种位于地幔层的地震,地地面没有什么破坏力,所以地震分类中有: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一般破坏力最大的是浅源地震,大部分浅源地震就只有数千米到十几千米不等(深度70千米内的称为浅源地震)。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烈度等级差异

关于郯庐断裂带以及历史上发生哪些超级地震?

本文开头简介了郯庐断裂带很长,从南到北总共延伸了大约2400多公里,共分为北段(黑龙江肇兴—沈阳),中段(沈阳—宿迁)和南段(宿迁—广济),穿越中国东部不同地区,规模庞大,构造复杂,断裂带自三叠纪末期诞生以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不断,最近记载的就有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1. 公元前70年6月1日,山东诸城一带发生7.3级地震;
  2. 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
  3. 1957年10月6日渤海中部发生7.5级地震;
  4. 1969年7月15日,渤海中部发生7.4级地震;
  5.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

其中1668年7月28日(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时)山东郯城的8.5级地震规模极大,震中位于山东省郯城、临沭、莒县一带,震中烈度为12级(上文有介绍震级和烈度的差异),这破坏力史无前例,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部一次最强烈的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超过唐山大地震的11倍,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山东郯城麦坡地震遗址

另一次著名的地震是辽宁海城7.3级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暂时还是唯一)被预测的地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震中位于辽宁省海城县,里氏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千米,由于提前进行预测并发布了短临预报,尽管人员伤亡仍然惨重,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郯庐断裂带地震有规律吗?

地震的预测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到现在为止唯一一次就是上文所说的海城地震,曾经我们认为掌握了地震预测,但1976年的唐山地震狠狠的给了人类一记耳光,所以到现在为止,地震不可预测仍然是共识。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中国主要地震带

郯庐断裂带在历史上地震不断,但也无法找出一点规律,比如时间重复上,还是地点重复上,都毫无规律可言,自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为中心200千米范围内,总共发生M7.0-7.9级地震5次,M6.0-6.9级地震11次,M8.5级地震1次,频率以中段为最高,北段只发生过一次5.8级,南段相对水平比北段稍高。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郯庐断裂带中段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小规模地震很少,发生的都是大地震,因为郯庐断裂带的中段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上,正面遭受应力极大,容易积累大量能量,因此要么不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则是大地震或者超大地震。

尽管我们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时间,但仍然可以根据断裂带的发育评估未来是否有可能会发生大地震,构造地震大都是地层断裂,一次大地震能量释放后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这种长期积累应力的断裂带,比如在海城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次大型或者超大型地震,它可能至少需要上千年的积累才有可能发生第二次。海城地震从1975年开始到1978年余震彻底结束,未来可能会平安一段时间。

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的郯庐断裂带,频率极高,未来百年会地震吗?

但这只代表海城地区,比如唐山地区的长周期地震大约是300年,但也有打破规律的,就一般而言,这个区域下一次发生地震可能至少需要250年以后。但在未来何时会发生,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