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2019年GDP躍居世界第五,超過英國,法國?

喬鬆


2018年,聯合國相關機構公佈的印度GDP規模,就已經是全球第六了。

所以,2019年印度經濟繼續增長,被一些組織的統計數字認為是全球第五,這也沒啥疑問。

畢竟印度前面的英國和法國,在GDP總量上,本來和印度就差不多。

比如2018年英國GDP是2.83萬億美元;

法國是2.78萬億美元;

印度是2.73萬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印度經濟增長5%可能就會超越英法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即使2019年印度經濟不是全球第五,2020年應該也會獲得這個“榮譽”。

這是從印度經濟發展曲線來看的一個趨勢和常識。這個發展曲線,要比英法的增長曲線更完美。

應該怎麼看印度發展?

客觀來說,這個增長曲線表明——

印度最近20年來經濟一直髮展比較猛。

雖然2019年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上升的勢頭沒變。只是上升的速度減緩了。

這是任何經濟體發展的正常現象。

相當於一個人爬山,越到高峰的時候,肯定爬得越慢;坡度越大的時候,肯定爬得也越慢。

但你不能否認這個人是一直在向上攀登的。

印度的發展也是類似。

高速增長了10多年,每年的GDP增長速度高達7%以上,這對一個有13億人口,85%都是農民的大國來說,確實很不容易。

而且印度的經濟發展基本是全方位的,不是隻給農民利益,忽略城市發展,也不是隻讓中產階級致富,而讓少數族裔受損。

特別是,印度的發展也不只是聚焦於經濟,在軍事、科技,乃至聯合國維和等領域都有自己的進步。

比如印度雖然發射了幾次月球探測器沒成功,但這也是全球少有的5個能夠發射探月裝置的國家。

再比如印度雖然到處購買美俄的武器,不過他們自己武器的國產化之路也沒有耽誤。

儘管印度武器國產化質量不太高,但這也是全球少有的能推動武器大規模國產化以及科技化的國家之一。

所以對印度的發展要客觀看待,不能因為他們經濟增速低了,就說經濟和社會出問題了。

這是印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調整政策而出現的正常現象。


木春山談天下


近日,總部位於美國的“世界人口評估”組織發佈了一項報告中指出,2019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4萬億美元,超過英國(2.83萬億美元)和法國(2.71萬億美元),首次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其實,印度GDP超過英法兩國並不奇怪,因為它們的GDP差距並不大。2018年印度、法國、英國三國GDP分別是2.726萬億美元、2.776萬億美元和2.825萬億美元,差距在1000億美元之內,相比英法2%以內的經濟增速,近年來印度7%以上的高速增長顯得格外起眼。因此以印度的發展速度來看,其GDP超越英法只是時間問題。


但論發展水平,印度是無法與英國、法國相提並論的。印度擁有13億人口,人均GDP才剛過2000美元,而英法兩國人均GDP均超過4萬美元,是印度的20倍左右。但體量大也是一個優勢,未來英法GDP被印度拉開差距是趨勢,而且印度還有望進一步趕超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然,2019年印度經濟發展並不好,經濟放緩比較嚴重,其一季度GDP增長為5.8%,二季度5%,三季度已經放緩至4.5%,創下莫迪上任以來的最低紀錄。所以印度經濟發展之路並不平坦,其發展仍任重道遠。


錦繡中源


前段時間有不少媒體在唱衰印度,2019年的GDP增速在一路下滑,有可能全年只有5%的增速。現在好,他的GDP總量達到2.94萬億美元,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位居全球第五了。

其實現在的印度很像90年代末期和本世紀初的中國經濟區,總量上升的很快,用戶一兩年左右就要超過一個西方國家。這次是一次性就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意義很大。這也說明了印度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畢竟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濟改革,經濟規模搞上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吧,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要知道英國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人口只有幾千萬,印度相比少了很多。 印度不僅僅是一個個例,但凡大刀闊斧推動經濟改革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都不錯,比如越南、印尼也是如此。

中國就自不必說了,近40年來中國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大型經濟體。1978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均GDP只有一兩百美元,80%的人口還陷於貧困之中。到2019年的最低利率終於突破了1萬美元,貧困率也降到5%以下了。

按照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速,超過德國日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概在2030年左右,印度就能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那個時候美國、中國、印度就是全球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了。


財經知識局


印度在2019年的GDP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2019年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2.9萬億美元,英國的GDP是2.83萬億美元,法國的GDP是2.71萬億美元,所以印度是現在第五大經濟體。根據購買力評價計算,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0.51萬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排在前面的日本和德國,印度方面人口眾多,所以印度的人均GDP還是很低的,也就在2170美元,美國人均GDP是62,794美元。在2019年印度實質GDP增長率從三年前的7.5%降到了5%,但是逐漸發展成為了比較開放的經濟體。

印度經濟自由化是從1990年開始的,包括放鬆工業管制,減少對國際貿易與投資的控制,以及國營企業民營化,正是上述兩個方式加快了印度的經濟增長。印度服務業是全球成長最快的領域,佔印度經濟總量的6成,幫助印度28%的人口就業,製造業和農業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印度經濟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主要是因為印度經濟體量比較大,而且印度方面人口眾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通過改革的方式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英國,法國是屬於歐盟,雖然現在英國脫離了歐盟,但是經濟進一步不斷下降,正是美國不斷的對英法進行打壓,不斷的對歐盟徵收關稅,導致歐盟的經濟逐漸失速,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順便承接了西方國家的產業鏈轉移,同時主要發展服務業,所以經濟快速的趕上。可以說印度在某種程度上發展多元化的外交,但是對其他國家又沒有威脅性,因為印度沒有發達的工業,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依靠西方先進國家,所以印度的產品對西方國家沒有什麼威脅性,因此西方國家很放心的把低端產業轉移到印度。同時印度也有人口優勢,因此才會出現這種此消彼長的問題。

雖然現在英國已經脫離歐盟,但是英國可能面臨一系列的經濟調整,短時間內也不會快速的崛起,而法國的改革舉步維艱,黃背心運動和公務員遊行如火如荼,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和法國的經濟都不被看好。


江淮聖手


好多人愛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羅列一大堆!

印度人口近14億,人均GDP才2000美元左右,GDP第五?近20年內,他會以看得見的速度,超越德國、日本,最終基本穩定在全球第三!

人均GDP從2000美元增長到5000美元,6000美元,保持基本的工業化,和平發展就可以實現;10000美元才是中等收入陷阱!印度GDP進入世界前三,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邱之鶴


根據2月19日歐聯社報道稱,總部設在美國的“世界人口綜述”發佈最新報告表示,印度在2019年,GDP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位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之後,正式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

據印度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按美元計算的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94萬億美元,不過增速從前幾年平均高於7%的增速下降至5%,而英國的GDP為2.83萬億美元,法國的GDP為2.71萬億美元。

因此,印度經濟總量超過了英國和法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對此如何看待?

不吹不黑,我們客觀看這個問題積極的一面:

首先,印度經濟確實具有韌性,持續高增長多年,印度過去的經濟增長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全球經濟的增長作出貢獻的,印度當前的情況,有些類似於幾十年前的中國,未來確實有明顯的潛力。

其次,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是歐洲傳統的強國,但本身增長情況並不好,在發達國家中,歐洲經濟體中的國家,擴張動力不足,即將是持續使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也未能有效拉動經濟,印度的超趕,同時也顯示了歐洲諸國的疲態。

最後,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目前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前三強裡面,中國和日本都是亞洲國家,印度超過德法國和英國後躋身全球第五,預計未來將順利超過德國,成為第四,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增加。

接著說一說印度方面的不足:

對一個問題,應該辯證的來看待,我們需要看到印度優秀的一面,向印度學習,但同時也需要正視印度經濟不佳的一面,以供思考。

第一,印度雖然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五,但印度和我國一樣,人口眾多,我國最新人口數為14億,為全國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最新人口數為13.54億,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看人均GDP,印度僅超過2100美元,而法國人均GDP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了4.5萬美元。

第二,印度的經濟增長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在2019年之前,印度的GDP保持高速增長,全球對印度的經濟前景過度樂觀,但2019年印度GDP突然從前一年6.98%的增速下降至5%,並且失業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資本出現了快速的外流,對印度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帶來了明顯的挑戰。

第三,印度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印度走的是“先服務業後製造業”的路線,工業化不足,這使得印度經濟增長基礎不堅實,而且印度的發展過度賴外債,印度外債高達1.4萬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僅有4000億美元,當外部環境變化時,受到的衝擊會較為明顯。

對於印度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我們看到印度為經濟增長作出的努力,也看到印度未來的巨大前景,但同時,印度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會使得印度經濟很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的帶來的明顯衝擊。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表示,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將經濟危機成功轉嫁給日本,2008年又將經濟危機成功轉嫁到歐盟。而這兩次經濟危機的日歐經濟特點都與當前的印度相似,所以他堅信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印度。


財經宋建文


印度經濟規模超過英國、法國,其實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英國、法國雖然是老牌的發達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再發達,其規模就那麼大。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以印度的體量,超越英法也是非常正常的。

目前,國際上通常的經濟排名中,印度排名在英法兩國之後,居世界第七位。不過,印度的經濟狀況,其實很有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況。雖說自莫迪上臺以來,印度實施了新的經濟算法,印度經濟規模的水分明顯增多了。但是,作為一個經濟平穩增長了70多年的國家,印度的經濟總量可能並沒有想象那樣糟糕。

目前,印度的實力,通過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來看,其實並不見得會差。近些年,印度在國際上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國際事務的話語權甚至不亞於眾多歐洲發達國家。此外,印度在南亞、非洲等地的影響力都非常大,這顯然也是印度綜合實力的一種反應。

印度自1947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以來,一直在持續發展中。並且,印度建國的時候,其底子也並不差。經過70多年的發展,印度實力再怎麼不濟,也不會太弱。如果同英法兩國相比,英法兩國同屬日暮西山的傳統強國,新興的印度後來居上也是容易理解的。要知道,印度人口10倍於英法兩國的總和,就算印度經濟規模能夠趕上英國或法國,其與英法兩國的人均差異還是在20倍左右。

近幾年,隨著印度經濟呈現出的快速增長勢頭,印度經濟逼近甚至超過英法兩國的可能性的確是非常大的,印度經濟規模排名升至世界第五,實際上也無可厚非。愚以為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不應當輕視。


蘇綻


源自印度的佛教對中國的傳播是非常成功的;但佛教在印度早就被邊緣化,唐僧歸來後佛教在印度就遭到伊斯蘭教的摧毀,之後印度教成為印度最大宗教;現在信仰佛教的印度信眾只佔人口0.8%,非常少。

印度1947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向蘇聯學習,興辦大量國有企業。

2012~2016是印度第12個五年計劃,莫迪廢除了效率低下的計劃委員會,取而代之的管理機構是“改革印度全國學會”,該學會最大的特點是包含了地方政府的官員,可以有效轉達各邦的情況和需要。該學會對創新、企業家精神的認知 ,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印度總理具有全國領導力,不存在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問題。

印度的市場化改革從1990年開始,放鬆經濟管制,釋放出經濟活力,成為重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莫迪經濟學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讓他贏得大選,成為印度總理。

莫迪總理大刀闊斧地推出了“印度製造”“數字印度”“智慧城市”“清潔印度”“季風計劃”“環印工業走廊”“廢鈔令”、統一商品服務稅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舉措,雖然多項措施各界褒貶不一,尤其“廢鈔令”和統一商品服務稅實施初期引發社會和經濟不小的混亂,但從數字指標看,“莫迪經濟學”成績亮眼,實實在在提升了印度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可見度,可以成為其成績單上的一個高分。他因此在2019大選中再次獲勝。

莫迪下一個任期要開始的基建工程,讓不少內外企業躍躍越試;總規模100萬億盧比(10萬億人民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容小視。

2018年印度從中國進口766.8億美元,出口188.3億美元,中國順差很大。中國一直保持對印度貿易順差。

在2018年英國、法國、印度GDP就非常接近,雖然印度排在英法之後;2019年預計印度因為更高的GDP增長率已經排名在英法之前,成為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之後的第五大經濟體。祝賀印度在經濟建設領域取得的進步!我們感謝印度帶給中國的淨出口,(經濟成長三駕馬車之一是淨出口)這是來自印度的禮物。


雲端美


從印度的情況來看,超過英國和法國並不奇怪,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印度,都要遠超英國和法國,所以說GDP總量躍居世界第5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印度制度能夠得到改革的話,追上中國達到世界第三的位置也並不意外。

首先必須說英國和法國雖然是世界強國,但是總體來說已經算是壯士暮年,增長速度一直沒有超過2%,再加上歐債危機造成歐洲整體經濟低迷,因此近期可以說英國和法國的增長速度都不如預期,這樣就造成了這兩個國家的排名開始下滑。

而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最近幾年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帶動了印度的GDP上升速度非常的快。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將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與中國前十幾年的經濟增長相提並論,兩者都是來自於低端製造業的迅速增長拉動了整體經濟。

不過不同的是印度的資源稟賦相對中國更差,印度實際上一直沒有完成現代化國家的轉變,經濟制度和人口制度都相對落後,而由於教育和種姓制度的存在,讓印度高素質人才的群體意志不夠充實,這讓印度很難完成向高端製造業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

所以當印度消耗完低勞動成本帶來的製造業紅利之後,經濟增速也在去年開始放緩,目前來看印度走出這樣一個經濟增長低迷的時期還需要時間,只有完成更多的經濟改革才有可能繼續前進。

不過以印度的國土面積和人口來說,與中國其實有著相同的特點,只要印度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的話,經濟增速不成問題,即使是現在GDP能夠排名第三也不要意外。


諮詢師天生


印度的經濟發展很有成就但是經濟內含質量不高,簡單的說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累累負債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奇怪的計帳統計體系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社會民眾一盤散沙基礎之上的,極少的外匯儲備和極高的負債及貿易逆差令印度的發展存在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印度承受不住一次金融狙擊帶來的危機,只是金融大惡們還沒動手,更可怕的是即使印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無解,只能求神拜佛。但是終究會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