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写了天下第一檄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该诗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表达了诗人对初唐“四杰”的高度评价。大意是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崛起于初唐诗坛,时南朝绮丽之风尚存,而“四杰”的诗清新刚健,独树一帜,开一代新风;虽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哂笑,但那些非议、哂笑“四杰”的人,早已身名俱灭了,“四杰”的诗作和名字,则像奔腾不息的江河,千古流传,万世永存!

本文今天要讲的就是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

那个写了天下第一檄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话说,这骆宾王居于“四杰”之尾,但他比前三人名声更大。

这是为何?

难道是因为他聪明早慧,七岁就能写出流传甚广的《咏鹅》。《咏鹅》确实流传甚广,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启蒙诗。

那个写了天下第一檄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但这并不是骆宾王成名的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参加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军事行动,任徐敬业的书记官,写了赫赫有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简称:讨武檄文)。

《讨武檄文》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檄文,无人超越。

原文较长,但绝对值得细品。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那个写了天下第一檄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看看这气势?慷慨激昂、鞭辟入里、锋芒犀利、且极具煽动性,至今读来仍令人拍案叫绝!

据说,当时武则天患感冒,卧病在床,当她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惊出一身冷汗,病顿时好了。不过她并没有因檄文中历数她的身世、痛斥她的丑行而生气,反而夸奖文章写得好。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不用而让他流落江湖,实是宰相的过错。”

曾国藩称赞其,一纸檄文胜过千军万马。

《讨武檄文》也成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骂人文章。

不幸的是,后来,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隐名逃亡,不知所踪。

对于骆宾王后来的下落,历史上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流传较广的版本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兵败被杀,并惨遭灭族。二是趁乱逃逸,从此不知所终。三是兵败被围,投水自尽。


今天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版本。

据说,徐敬业兵败二十年后。

诗人宋之问途径钱塘(今杭州),兴致勃勃去瞻仰蜚声海内的名刹灵隐寺。

宋之问被壮美风景所吸引,一路观赏,一路赞叹,落日依山,仍依依不忍离去,便借了间禅房住下。

当夜,皓月凌空,天宇明净如洗。“托,托,托……”,单调沉重的木鱼声,使月夜山寺显得格外静谧。月光下,与灵隐寺一溪之隔的飞来峰,清晰可辨。山石嶙峋,形状奇特,如矫龙,似奔象,若伏虎,类惊猿,倾者将坠,翘者欲飞。而这一切,在朦胧的月光里,在飘浮流动的夜气中,显得更加变幻多姿。

那个写了天下第一檄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此情此景,诗人不禁脱口而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但这两句诗来得太快,后面的却接不上了。

宋之问走来走去,正反复思索着诗的后几句,忽听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少年夜深不寐,吟诵甚苦,何故?”

宋之问一惊,见一处禅房的门敞开着,有一长老,鬓眉皆白,在禅床上打坐,身旁一盏长明灯正发出熠熠清光。他连忙上前,一面向长老告罪,静夜吟哦,惊扰了法师,一面禀告实情。

长老微笑着说:“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重复着。接着,他激动地赞叹说:“续得好!续得好!

登灵隐寺,凭高远眺,可见一轮红日,从辽阔海域冉冉升起;推开山门,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雪浪滔天,滚滚而来,冲突眼前。两句诗,道尽灵隐胜景,何等气象,非法师深厚功力,断然道不得如此遒劲宏丽的诗句!”

长老仍是淡淡一笑,说:“随兴率尔之语,有愧如此谬赏。”

宋之问说:“今日得识法师,实为万幸。请问法师大号?”

长老双手合十,说:“贫僧遁入空门多年,早不知姓名了!”

宋之问一再询问,长老执意不肯说出姓名,只得回到自己借住的禅房。

宋之问丝毫也没有睡意,他坐在灯下,开始续写那首未完的诗。经过一个不眠之夜,他终于续完了这首题名《灵隐寺》的诗: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次日凌晨,宋之问顾不得梳洗,便拿了诗稿去向长老请教。不料,推开虚掩的门扉,只见禅堂空空。他左等右等,怎么也不见人影。几经打听,才得知这位老僧竟是骆宾王。徐敬业兵败,他为了躲避武则天的搜捕,来此出家,今天天不亮,就已乘筏子浮海而去了!

这首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对仗工整,气象宏大壮阔,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句。

至于,骆宾王最后的下落,我们不得而知,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空门续诗”的人间佳话。


1.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郭学敏评译. 国学今读 古文观止 插图版[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167-169页

2. 郑春山主编. 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3[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9.09.第1953-1954页

3. 仇润喜著. 牍海笔踪 中国古代书信精品48篇解[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03.第134页

4. 张永健等主编. 中外散文辞典[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09.第538-542页

5.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 古文观止注评[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5.05.第295页

6.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