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沉没成本是金融世界内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进入两种思维误区:

1、因为害怕过往的失败而不敢重新开始;

2、对“沉没成本”的过分眷恋,导致将错就错,造成更大的损失。

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你也许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说这样的话:

已经结婚5年了,孩子都有了,现在离婚,之前的付出不是全都白费了,还能怎么办?只能凑合过了。


这个项目已经花了1000多万,现在说放弃,之前的花费不是全部都打水漂了吗?


炒股炒成了长期股东,亏了50%,如果割肉了,那么这一年的时间和金钱全都白费了


……


这样的想法对吗?很多人都觉得不对,但又不知道错在哪里。

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吧!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投入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在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同时也在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投入,比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沉没成本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心理。因为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过精力,所以我们会变得更难放弃。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


下雨天的晚上叫滴滴回家,提示预计排队20分钟,结果等了半小时还没叫到,正想放弃去坐地铁,但转念一想:


既然已经等了半小时,放弃岂不是可惜了,结果又等了半小时还是没叫到。


入职一家公司,工作三个月即将转正,但心里总是隐约感觉工作内容和自己预期不是很符合,转念一想:


既然已经工作三个月而且马上转正,放弃岂不是可惜了,于是选择了继续工作,结果做了一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这些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沉没成本”。

再比方说你去看电影,钱已经付了,这时候电影票钱就成了沉没成本,因为无论你看不看,钱都是无法退回的。

进到电影院看了10分钟,你发现这部电影无聊透了,这时候有些人可能就会马上离场,有些人还会坚持看下去,因为他们觉得已经花钱了,再无聊也要看完。


但他们在计较电影票成本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看垃圾电影所花费的时间成本。

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回顾我们之前学过的机会成本,我们知道,所谓的成本是放弃其他选择的最大代价,也就是说成本是有一个选择和取舍的过程,而沉没成本是过往发生,意味着我们已经付出了,无论我们之后做出何种选择,这一部分已经付出的都无法收回。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也就是说我们做出选择时,不需要考虑沉没成本。


不适合的感情,该分手就要分手,你以前在对方身上所付出的时光和精力,对你选择重新开始追求幸福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是你心里的不舍而已。


人们对于过去的纠结本身,只是内心的非理性而已。

其实不止是普通人,就连企业家、科学家也会掉入“沉没成本”的大坑。很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会发现某个项目成功率很低,但是因为舍不得已经投入的大量经费,所以越陷越深,最后导致更多的损失。

其实我们在做选择时,应该尽量避免受沉没成本的影响,这个道理知易行难,那怎么做呢?

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做出选择时千万要盯住自己的前景和未来,剔除过往因素的干扰。 比如说恋爱或结婚付出的时间、情感、金钱都是沉没成本,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你应该考虑的是,

如果还继续下去,我每一分的付出,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自己期望的回报。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沉没成本,去督促自己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你想学习吉他,但是又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那么可以先买一个你觉得比较贵的吉他,然后再请一个比较专业的老师,这样一来,考虑到吉他的成本和老师的督促,自己想放弃都难。

掌握这个规律,对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沉没成本谬误:自己买的电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今日话题

如果你在你的职位上工作了三年,突然发现不是自己热衷的事业,你会选择转行吗?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与我们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