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记者 张志刚)1月26日、2月9日,秦皇岛市两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其中多数是女医护人员,很多人家中都有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还在襁褓之中。面对疫情,她们义无反顾,迎难而上。走进“战场”,她们是医者、“战士”;脱下防护衣,连线千里之外,看着宝宝们可爱的小脸,听着一声声亲昵的呼唤,她们有很多话想对孩子说……

侯小燕(市工人医院,儿子6岁):我是最勇敢的妈妈,希望你也成为最勇敢的宝宝

「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strong>母子俩把每次连线叫“开心时刻”。

到武汉后,侯小燕准备了一个本子,里面写满了给儿子的话。“临走的那天,我匆忙地收拾行李,你在我停歇的片刻紧紧抱住我的腿,静静地抬头看着我,那个眼神,有不舍有留恋还有疑惑。妈妈是医护人员,不怕疫情不怕辛苦,可妈妈怕自己的孩子难过。”

“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每次和你视频,你都告诉我不想妈妈。可爸爸告诉我,你有时会偷偷抹眼泪,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懂事的你是怕妈妈分心,影响工作。等你长大了,妈妈会告诉你: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妈妈出征疫情前线正是妈妈的使命。我的小男子汉,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妈妈今天的选择,你会为妈妈骄傲。我是最勇敢的妈妈,也希望你成为最勇敢的宝宝!”


「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strong>视频连通的那一刻,一家三口还是没有控制住情绪。

她想对女儿说:“宝贝,你长大之后会问'我那么小,你怎么舍得离开我?'妈妈刚拥有初为人母的喜悦,怎会舍得放下你,可是武汉'受伤'了,需要妈妈这样的医护人员。和你分开已经10天了,爸爸说,每天你都会看着妈妈的照片不停地咿咿呀呀,你一定是想妈妈了。妈妈每天都翻看你的照片,晚上会梦见你。每次视频,听你开心的笑声,看你快乐地玩耍,看你吃饭、熟睡的萌样儿……那是治疗妈妈疲惫最好的良药。”


李帅(市中医院,儿子11岁):愿我们早日一起拥抱那普通平凡的一切!

「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strong>视频那边儿子的鼓励,给了李帅更大的力量。

儿子问李帅:“妈妈,你为什么要去武汉,不怕染病吗?”

在武汉这几天里,她写给儿子一段话:“妈妈是护士,现在正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疫情肆虐,有人被迫分离,有人困于原地,有人直面生死,有人历经失去,深深体会到平日那三餐一宿,柴米油盐,平淡琐碎,霜雪风天,原来竟如此珍贵!儿子,你要珍惜、感恩、善良和坚强!愿我们早日一起拥抱那普通平凡的一切!”


李蕊(市第三医院,女儿两岁零两个月):哪儿能不想,我是妈妈呀!

「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strong>看着女儿吃哈密瓜的样子,对李蕊是一种享受。

她走得有点儿“决绝”,有点儿“狠心”,甚至累了一天之后,躺在床上和家人连线,故意躲避谈论宝宝的话题,也不愿意和宝宝视频。李蕊说:“哪儿能不想,我是妈妈呀!宝宝一天没离开过我,我是怕见了宝宝的样子,我控制不住自己,怕自己在这里坚持不下去。”

她一个人时,偷偷写给女儿:“艾米,妈妈不在家已经20多天了,听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已经被你改编成'世上只有爸爸好'了。妈妈听了,既开心,又难过。那天,妈妈鼓起很大勇气和你视频,你抱着爸爸把头扭到一边,妈妈的心好痛。知道你在生妈妈的气,怪妈妈这么久不回家,可是,这里需要妈妈,还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和妈妈一样在战斗。等待疫情结束,妈妈平安回家,好好陪你!”

傅伟伟(市第二医院,儿子10岁):多吃饭,多喝水,还要锻炼身体。

「一线日志」年轻妈妈的前线家书:待我平安归来,陪你……

<strong>傅伟伟见到儿子胖乎乎小脸的一刹那,似乎忘了一身的疲惫。

有一种惦记,那就是妈妈的唠叨,傅伟伟把对儿子的牵挂与爱化成了最日常的叮嘱:“儿子,今天的作业和阅读都完成了吧,要少看电视和手机,眼保健操一定要好好做啊!不能让眼镜的度数再增加了。要多吃饭,多喝水,还要锻炼身体。每天控制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睡觉,听网课要认真,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课后按时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有不明白的就等爸爸回来再请教。你要听奶奶爷爷的话,要自己学着独立。没意思就在院子里跳跳绳,打打球,千万不要出去乱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