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魏浩


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后,如何防止疾病流行扩散?和确诊病例同小区的居民,要不要隔离观察,隔离多少人?和确诊病例去过同一个超市,算不算密切接触者?近期郑州多个曾到越南旅游的确诊病例,是不是在航班上传染的?日前,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走进郑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组(以下简称流调质控组),揭秘新冠肺炎防与控的关键环节。

与病毒“赛跑”:漏掉一个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就是病毒的胜利

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每一名新冠肺炎病例在确诊前14天,都不是在家一动不动的。而要追踪之前两周的活动轨迹,查清楚去过哪、见过谁,当时在场的都有谁?谈何容易!不仅对疾控中心流调队员是个难题,就连患者本人很多时候也难以厘清。

但是为了彻底杜绝病毒扩算,不掉下一个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这个工作又必须做,而且要快速去做。“尽早找到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将他们纳入医学观察,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他们个人负责。必须争分夺秒,跟病毒赛跑!”流调质控组成员、郑州市疾控中心综合业务与应急办副主任贾伟华说,一旦漏掉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病毒通过他们再扩散出去,对疫情防控工作来说后果不可想象!

这是一场和新冠病毒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得到及时观察和救治,则我方胜出;如果查不出感染源头和去向,则是病毒胜出。

每天扒拉近千页流调报告,抽丝剥茧“揪出”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

为了寻找到每一位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绝不掉下一个人。郑州市疾控中心从多个处所抽调骨干,组成了6个人的流调质控组。

小组组长、郑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李肖红说,郑州市发布的每一个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找出,都与该小组的工作息息相关。6个人、3台电脑,临时凑合在图书阅览室里,就是这样一个不分昼夜工作的临时小组,在幕后默默支持着省会郑州的疫情防控大局。核对每一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评估每一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系统分析、查漏补缺、细致统计、准确上报.......

2月17日这天,他们一共复核了84份报告,每份报告近10页或十几页,大家一口气工作到次日凌晨4点多,才算完成相关报告审核。

如何细致入微地厘清,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

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一般接诊医院会通过网络上报,我们辖区的疾控中心会从系统中看到,或者有时候医院会直接电话通知我们郑州市疾控中心。”贾伟华说,流调质控组在接到报告后,会马上到医院核实病人的基本情况。

“有时候是通过医生前期的初步了解,和医生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的发病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发病等。”大概了解以后,小组成员还要通过患者和家属,做进一步的沟通,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的轨迹:到过哪些地方?有没有去过湖北?有没有去过有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者小区周围有没有类似的病例......类似这些问题的探究,意在追踪患者可能的传染来源。

“我们问他发病前14天的轨迹,这个过程非常非常复杂。”因为可能有时候,患者自己因时间长了也不记得了。这时候,小组成员会提示患者,通过他的手机、微信,他的支付记录,通过公安、铁路、航空等多个部门。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途径,去落实每一个活动环节。

●查清一名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无法计算投入的人力和时间

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其实这个过程确实是非常复杂、非常琐碎的。比如查到了患者之前去过哪个医院,我们就要到医院去看他的就诊记录,看他是否确实就诊过。这些都需要一一核实。不仅如此,到医院以后还要核对当时接诊的医生、接触到的其他病人、或同期住院的病友,这些人的防护情况如何?当时就诊的屋子环境如何?医生的防护是否到位?戴的普通口罩还是外科口罩?诊室当时是否通风,屋里的人相互距离的远近?都需要一一核实。“有时候细节无法还原,就看监控,一点一点地看,一个人一个人地记录。”

在众多确诊病例中,一名由武汉回到郑州的男子,到家之后又和当地人接触、聚餐,然后又去超市。但他到底去没去过?什么时间去的?当时谁在场?这些问题都需要核实,有时小组成员分身乏术,就需要其他部门帮忙协查。

之所以如此费劲地查清楚患者14天的轨迹,就是为了查出他可能的传染来源。而患者发病之后的情况,更需要细致查找哪一天发病,出现了哪些症状?去过哪个药店?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都有谁?同样需要调监控才能更准确地看清楚当时的接触情况。

有没有遇到不配合的患者或家属?

有的疑似患者或家属,或密切接触者害怕被隔离,害怕连累家人,害怕在集中隔离场所被传染,也会出现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但在流调人员的耐心解释后,绝大多数也都配合工作,“毕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安全着想。”

专家称,其实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的防护措施,对疑似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最安全的地方。毕竟有规范的消毒、专人的管理,要比居家隔离的安全性高很多。近期发生的多个聚集性事件,都是因为患者在家庭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跟家人共用卫生间、客厅、餐厅等情况。而在这个工作中,郑州市走在了全国前面:提前做出决定,将隔离措施紧急提升,避免了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发生。

●进了同个一超市,会不会被传染?算不算是密切接触者?

○超市或药店环境:

A:如果超市的环境比较空旷、人员比较少,你和确诊病例保持了1米或1.5以上的距离,没有发生近距离接触,那么被病毒感染的概率很小,疾控专家就可能排除密切接触;

B:如果你身处在密闭空间中,和确诊患者的距离特别近,有近距离的接触,疾控专家就会将你纳入密切接触者;如果一个通风不畅、空间特别狭窄的超市或药店环境,疾控专家有可能将所有在场的人员,纳入密切接触者。

A:如果确诊患者去了发热门诊,那么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因为采取了规范的防护,就很可能避免了被感染的风险;

B:如果患者去了普通门诊,医护人员没有采取有效防护,那么就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医护人员和旁边的人就有可能纳入密切接触者。

●泪目瞬间:不会因为害怕不去现场,感觉让老人担心很愧疚

患者咋感染的新冠肺炎?如何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大河报独家专访——和病毒赛跑的6个“女侦探”

贾伟华说,不会因为害怕就退缩,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谈及工作中家人是否支持的时候,贾伟华突然哽咽了起来,眼泪不由地涌出。不得不转身抹掉。极力稳定情绪后,贾伟华回身面对记者:“并不是说因为害怕,我们就不去现场。需要我们尽快去排查传染源,将病毒控制住。”再次流泪转身,擦掉眼泪。贾伟华说:“有时候可能不是因为自己害怕,而是家人对我们太担心,主要是这方面你知道吧。”

贾伟华的母亲在漯河老家,知道女儿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后,每天都要为女儿担心:“有什么危险?有没有太劳累?”而忙于工作的女儿,从1月19日至今每天都是凌晨之后下班,甚至没有给老人回电话的时间。老人近乎请求的嘱咐她:“哪怕晚上给我回个微信,回一个字就行。”即便如此,昼夜接打电话、忙于调查和审核的流调小组成员们,也难以做到。没办法,老人只能辗转问外孙女。“让老人担心,感觉心里特别不舒服。”工作中严格且一丝不苟的贾伟华,再也忍不住泪水。


记者手记:相信春天花会开!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此次疫情中置身事外。包括冲到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确诊病例身边做调查的疾控人员,昼夜坐在实验室、睡在实验室的病毒检测人员......甚至小区门口昼夜执勤的大爷,哪一个人不是职责所在?哪一个人不是家庭的顶梁柱,老母亲的心头肉?

而在这场疫情“战役”中,我们看到有战友倒下了,身后有更多的战友冲了上来。蜗居家中时间久了,难免出现暴躁或别的应激反应,心理专家称,这是正常的现象,更利于家人团结和心理成长。身处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吃到捞面条时,难掩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

病毒不可怕,畏惧不前才可怕!在这场对抗疫情的战争中,我们体会到了理解,学会了包容,感受到了相互鼓励和支持的力量!我们坚信:春天花会开!今年的樱花,会比任何时候都开得绚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