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律新社主笔丨谢珊娟

2020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武汉市法律服务市场将继续焕发新活力。然而,现在一切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业内人士分析,90%的法律服务业务或将被暂停。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近些年,武汉市正向“新一线”和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迈进。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100万,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据律新社了解,国内已有近40家律师在武汉开设分所,随着本地所新设与外地律所入驻数量的增多,武汉市的法律服务需求与发展潜力正在被市场看见。

律新社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律师人数已突破7500人,百人律所超10家,亿元律所有3家。2019年,武汉律师全行业业务收入已超24亿元

无疑,武汉律师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可一场疫情却改变了武汉市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武汉市法律服务市场的命运。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有媒体报道称,日前有一些国际律所已计划暂时关闭武汉分所,也有多家外所也已发布通知建议所有员工近期内避免前往中国大陆。而大部分武汉律所的法律服务业务被迫暂停,有专业人士分析道:“这场疫情将给武汉法律服务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及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前,律新社采访了11家国内大所的武汉分所,一起聚焦疫情风暴下,“逆行”的律所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此文为上篇,采访了国浩、京师、隆安、海华永泰、汇业。下篇将分享(盈科、中伦、天达共和、锦天城、中伦文德、天驰君泰),敬请关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国 浩

发挥“一盘棋”体制治理优势

1月23日,武汉封城,全民紧张情绪高涨。

得知这一消息后,全国律协副会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律师立即召集集团执委会线上会议并确定抗击疫情行动方案,总部第一时间给武汉办公室发去慰问信: “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做好防疫工作,有困难第一时间向集团报告。”

彼时,武汉市律协副会长、国浩武汉主任夏少林正和律所党支部、管委会在忙碌着紧急启动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小组,为员工统一采购口罩、酒精、蔬菜等物资,保障大家减少外出感染的风险。收到总部的慰问,倍感鼓舞。

“国浩武汉现有员工80多人,无一人感染,也没有疑似病例。目前律所的主要法律服务有IPO项目和抗疫债券项目,所有的会议、审批和内核全部都在线上完成。”

夏少林律师告诉律新社,目前律所整体人员情绪稳定,部分业务也在稳步推进,这主要得益于国浩集团 “一盘棋”的一体化体制和治理的优势。

据律新社了解,国浩集团在本次疫情中表现突出,体现了大所的责任和担当,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 国浩成立了以女律师工作委员会牵头的工作小组,以“国浩公益基金”的名义为武汉全体员工购买保险,多渠道采购口罩、手套等紧急防疫物资,并积极照顾孕产期女员工和特殊困难家庭员工。

2 国浩各办公室团结一致驰援武汉办公室和疫情灾区,积极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国浩已为抗击疫情捐赠300多万元的药品、物资及善款。其中,国浩武汉办公室虽处“前线”,但仍牵挂着身在“火线”的医护人员,律所和律师个人捐款、捐物合计17.7万元,并第一时间给到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用于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3 国浩律师以专业视角连夜研究并撰写文章50多篇,为社会受众提供专业法律解答。

同时,40万字左右的“依法战疫”专著即将由世纪出版集团公开出版并向医院、社区捐赠。国浩家族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公益律师团捐出公益法律服务时间,为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保驾护航。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律师积极参政议政,向全国政协提交4份提案和社情民意,为疫情防控积极建言献策。

4 国浩还与瑛明律师事务所联手必智科技,研发完成了“律师远程在线协同办公平台”,完善国浩全体员工线上办公协同系统,做好客户法律服务,同时免费共享全国律师,为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作出应有的贡献。防疫线上办公期间,国浩集团还推出一系列培训课程,助力律师提升业务。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吕红兵

全国律协副会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

吕红兵律师告诉律新社:

“受疫情影响,武汉办公室很多业务工作只能线上开展,国浩集团通过市场共享、客户共享、业绩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等举措来支持武汉办公室,通过远程协作、人员灵活调配等一体化运作管理和技术完善来克服我们当下的困难。”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夏少林

武汉市律协副会长

国浩武汉主任

疫情影响下,法律服务业务的生态和方向或将发生变化。夏少林律师透露道,疫情后,针对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基建等非诉法律服务机遇,武汉办公室在强化专业服务前提下,也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团队,开拓市场。此外,也会开拓寻找一些智能化、大数据等互联网企业,助力其并购重组和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上市并提供走向资本市场的法律服务。

海华永泰

从“客户要我服务”

变成“我为客户服务”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海华永泰武汉分所今年的创收目标是保底1500万元,力争突破2000万元。但继1月份律所签单200万元之后,2月份至今律所没有签订一单。

海华永泰武汉主任陈志龙根据疫情形势分析,上半年律所整体的运营或将受较大影响,

如何调整业绩目标和业务方向,也是他这几天和管理层一直在讨论的重点。

律新社了解到,海华永泰武汉分所现有专职律师26人,2019年完成总创收超过一千万元的目标,接近武汉市律师人均创收的两倍。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专业精品所,海华永泰武汉分所始终践行着海华人“专业赢得尊重,携手成就理想”这一核心理念,在当地备受客户好评。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陈志龙

海华永泰武汉主任

疫情当下,如何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陈志龙律师提出:要从“客户要我服务”变成“我为客户服务”。

“我们有几个应对措施:第一,我们会根据疫情下武汉市管制的时间,来延长常年法律顾问单位或长期合作单位的法律服务时间;第二、对于湖北省内目前无法开庭的诉讼案件,我们要求律师积极耐心地与客户沟通,并在疫情期间完成所有诉讼准备工作,一旦疫情解禁,分秒全情投入,实现无缝对接。对于省外诉讼案件,我们尽量申请延期开庭,如确实无法顺延,武汉分所会向总所或驻地分所求助,委托海华永泰内部律师团队协助解决;第三、对于非诉类业务,我们会通过远程办公等多种方式主动提供法律服务。此外,我们也推出系列法律解读文章,为客户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议参考。”

陈志龙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感慨道,武汉分所近期复工是很难了,但总所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支持,他表示非常感动。

据律新社了解,疫情期间,海华永泰在做好防控工作和客户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捐款+系列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开展公益行动。2月1日,海华永泰在公号发出《致全体海华永泰人的捐助倡议书》后,仅三个小时,便内部筹集善款几十万元。这其中,就包括武汉分所的3万元爱心善款。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疫情期,海华永泰的公益行动是全国‘一盘棋’联动。总所于1月26日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各分所主任均是组员。武汉分所与成都分所联动,协调好成都律协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事宜。总所主要负责境内外物资采购事宜,武汉分所及时核实湖北区域内医院医用物资现状与联系方式等信息,协助处理交接事宜。目前已有四批物资分别送至黄冈、荆州、孝感等医院。”

陈志龙律师在采访中不断提到“感动”二字,他为海华永泰总部对武汉分所的支持而感动,为海华永泰人的团结而感动,也为自己是海华永泰人而骄傲。

律新社了解到,自武汉封城后,海华永泰武汉分所已对所有人员的具体位置、紧急联系人、身体状况等进行了摸排并编制档案,每人每天必须通过微信群接龙方式上报身体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月来,情况良好,无一人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汇 业

积极抗“疫” 加强业务学习

驰援疫情灾区,汇业人众志成城。

为帮助武汉在校法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顺利开展实习、就业工作,汇业全球办公室于2月19日启动了“珞珈云生”计划,定向武汉招聘在校实习生。

“珞珈风雪尽,春逐晓云生。”汇业人希望公益行动能像提前到来的春雨,为在校法学生们带来点滴温暖。

律新社了解到,在首期计划之后,汇业的公益行动将拓展至更多的地区和院校。而该行动也是汇业在抗击疫情期间众多公益行动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前沿阵地,也是汇业长江经济带布局的重镇。与武汉共克时艰,汇业人责无旁贷。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律新社了解到,在疫情初期,汇业便建立了全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对武汉办公室全体同事进行慰问排查和确认健康状况,并举全所之力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防疫物资驰援武汉。截至目前,汇业暂无感染病例。

汇业武汉办公室成立于2018年3月,自成立以来,业绩一直维持在50%左右的高速增长,律师人均创收位列当地前列,团队平均年龄32岁左右。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吴冬告诉律新社,汇业武汉各类业务大部分在春节节前已结案或调解,疫情对已经发生的案件产生影响较小,但因顾问企业的停工和公检法机构的业务暂停,仍有小部分业务延后开庭。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黄春林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

“疫情对武汉法律市场的影响还比较难量化评估,但汇业武汉办公室主任葛振桦领衔的团队专业能力较强,团队结构、业务布局合理,我们充分相信他们能够顺利度过难关。”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黄春林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目前汇业正在制定专项计划,帮助武汉办公室尽快走出疫情影响,做好员工健康防护的同时,规划未来业务发展。汇业也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武汉市场投入,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当下,汇业全体皆采取线上办公的形式,汇业管理层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要利用特殊时期,加强内部培训、加快推进法律服务产品化和业务流程化、增强线上市场活跃度。

早在多年前,为便于全球各地办公室之间开展日常工作,汇业便开始拥抱法律科技并着手建立视频会议网络系统。因此在疫情期间,各地办公室在线办公及内部互动等都非常顺畅。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吴冬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

吴冬律师告诉律新社:

“疫情期间,汇业人除了积极抗‘疫’之外,还积极加强内部培训,利用ZOOM视频会议组织了十余场内外部法律培训、市场分享活动,同时还临时启用了移动办公系统、外部文件共享系统、企业专网等。”

谈及互联网律所是否会成为趋势时,吴冬律师坦言道,法律服务的数字化及AI人工智能的运用这两年一直是律师业讨论的重点话题,许多律所或多或少在这方面有推动试行,但是否会成为运用趋势则要看疫情的发展,如果短时间内得以控制,互联网在线法律服务可能还需相当时间的培养和发展。

京 师

扶持青年律师 从危机中找机遇

回不去的单位,推不动的案子,零收入的账户……这个冬天让武汉市很多律师陷入了焦虑中。

“我们当时想了解每一位律师居家隔离的情绪,让大家各自拍一张宅家照,并安排党总支宣传委员收集照片后做一个大心字图,象征我们是‘一家人,在一起’,同时也作为这次抗击疫情的纪念。但是大家回复均是不想拍或形象邋遢不能拍等,很多反馈说明大家情绪不是很好。”

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党总支书记张从治在接受律新社时无奈地说道。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张从治

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党总支书记

张从治律师非常清楚这次疫情爆发对律师业务的冲击有多大,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没有特殊的政策支持,青年律师将长时间在家办公,无法开展业务,其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出现颓废情绪的蔓延。

所以,他在内部提出了“保持良好心态”“深度思考业务方向,制定学习方案”“同事同学朋友之间彼此关心和鼓励”“不信谣不传谣,传递正能量”“正常作息,克服困难”五大建议。

律师有压力,律所更有压力。京师武汉成立于2015年,现有员工210人,以“资本+法律”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税务、金融的全站式、一体化服务。

从成立第一年的创收不到千万,到连续四年创收以200%的速度增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京师武汉2020年的创收目标是进入“亿元俱乐部”,但现在看来,会有一些困难。除了服务时间的不可掌握,还有服务对象的减少,以及客户付费意愿的问题。

“律所和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会对工薪律师的工资进行承担,因此律所和部门主任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律所办公室租金因房东是个人,其暂时还没有同意减免租金,但我们会积极争取。这段时间,我们一直要求律师在家学习,思考疫情过后的业务点及应对方案,很多团队现在每天通过视频会议形式,按正常上班状态进行学习和业务研讨。”

张从治律师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他也相信中央会对法律服务市场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和扶持。

在这次疫情中,京师武汉主任胡涛律师除了带领团队积极抗“疫”之外,一直理性观察着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胡涛

京师武汉主任

她分析道:

“全球化大所与本土律所服务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将有70%以上会面临破产风险,法律服务市场作为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伴随着企业的资不抵债和破产,企业的破产清算、重组业务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律师在其中大有可为。京师武汉正是全国第一家以投行思维打造的律师事务所,疫情对其他律所是危机,对我们而言是机会。我们也愿意与全国其他律师事务所共同合作,一起来推动律师由专业化、垂直化向集成化、投行化方向演变做一些努力。”

胡涛律师告诉律新社,为了争取把此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力降到最低,京师武汉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一、坚持平台双品牌发展战略;二、深化平台赋能机制;三、抓住法律行业并购机会;四、加快律所一体化进程。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律新社了解到,自疫情爆发以来,京师武汉在京师总部的带领和关怀下,除了做好内部防疫和业务梳理等工作之外,仍心系疫情,驰援一线积极捐款捐物、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志愿者公益法律服务、撰写专业法律文章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等。

在京师总部统一安排下,全国各个分所组织捐款,律师积极参与,目前京师全国律师捐款已经达到220万元,各种形式的公益行动仍在不断进行中。

隆 安

建立专项基金帮武汉分所度过难关

当下,除了积极抗“疫”之外,留给法律人的深度思考是:疫情过后,法律服务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

目前各家都在观望中。

谈及疫后武汉分所有哪些调整以及如何看待未来武汉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时,隆安管委会秘书长张科文分析道,受本次疫情影响,武汉市及湖北省内的主要行业和有关企业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防范疫情仍是各部门、各行业的重中之重,这种不利情况和负面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整个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法律服务行业均受到本次疫情的直接影响和冲击。

他表示:

“当下,均以抗击疫情为重,各方面的信息都还不完整,未来的情况并不明朗,因此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我们没有充分的信息作出决策,也无从考虑武汉分所未来布局的调整,至于武汉法律服务市场的判断更是没有判断依据。”

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做好当下,这是张科文的心声,也是隆安管理层的务实之处。

隆安武汉分所成立于2015年7月,近几年一直秉承着“做细做专做精”的信念坚持稳步发展。张科文告诉律新社,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武汉分所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级法院、仲裁机构因疫情影响而延期开庭,湖北省内外均采取了出行限制措施,诉讼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此外,有些单位因经营困难,都相应推迟签约等。

据律新社了解,早在疫情之初,隆安总所管理层就密切关注武汉分所的情况,并第一时间向武汉分所全体同仁发去慰问信,鼓励武汉分所的同仁一起面对困难,总所以及隆安全国会随时为武汉分所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隆安全国还建立了“抗击疫情慈善救助专项基金”,基金中一部分款项用于补助武汉分所全体同事,根据疫情发生的时间长短决定发放时长,不少于3个月,以帮助隆安武汉的同仁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专项基金也为滞留湖北地区的隆安人发放补贴。张科文向律新社透露,目前隆安正在考虑与相关慈善机构联系,专项基金部分款项也将用于疫情捐助。

总所的点滴关爱让远在武汉的同仁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提高协同作战的信心。疫情期间,隆安武汉分所主任哈斯带领团队除了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之外,还积极协助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公益活动,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联系各种渠道采购口罩、防护服等支援汉阳抗疫。疫情发生后,隆安多名律师个人也通过多种途径向疫区提供各种捐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武汉分所全体员工无一人感染,情绪也积极向上。” 张科文告诉律新社,尽管当下大家都很困难,但隆安还是有信心做好疫后的应对工作。

律新社了解到,疫情当下,隆安仍不忘律师职责,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隆安律师们采取远程办公、在线答疑、参加“云开庭”等多种手段为客户持续提供法律服务。

采访手记

通过聚焦这些国内大所的武汉分所,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受疫情影响下的武汉法律服务市场。疫情风暴下,品牌所分所的业务影响尚且如此之大,况且是武汉当地的中小所呢?

也许,疫情过后,武汉法律服务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从综合实力来看,武汉市排名靠前的律所几乎都是全国大所的武汉分所,就人员规模、业务收入而言,品牌所依然具备优势。

从长期来看,作为一个GDP过万亿的特大型城市,武汉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属于增长型,在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和业务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具有竞争优势的全国大所舍弃武汉这一发展势头较好的法律服务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目前,国内共有近40家律所在武汉开设分所,律新社在这次采访调研中仅选取了11家律所作为采访代表。

预告 下期将带来盈科、中伦、天达共和、锦天城、中伦文德、天驰君泰等多家大所分所的情况报道,敬请关注。

如何用好民间公益组织?武汉第一位律师志愿者被隔离后的反思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

如何服务全国500万湖北人?湖北律所联手全国律所服务开启联合版图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2)

一位武汉律师志愿者的感动与焦虑:一个弱女子爆发的“小宇宙”要撑多久?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3)

与“逆行者”并肩作战,从大年夜至今,这位女律师一直在奔波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4)

绝不让“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爱心大接力!中国律界发出公益宣言最强音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5)

✓“吹哨人”已去,哨子仍在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6)

四天三地联动 上海最大所锦天城驰援武汉120万只医用手套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7)

武汉律师的坚韧不拔之战:一边有朋友离开,一边有更紧密的战友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8)

法律人关注“吹哨人”制度保护!律师建议追认“李文亮”为烈士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9)

“逝者不回,不能枉费了他的哨声和灵魂!”中国律界公益接力驰援武汉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0)

72小时35万只口罩处置成功,破产企业口罩生产线明日复产!为律师破产管理人“专业公益”点赞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1)

海外捐助落地难如极限挑战!中国律界精英齐叹公益做实俨成“修行”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2)

“我在家里,盼你归来!”妻儿一线抗疫20多天,律师丈夫深情渴盼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系列报道(13)

京师武汉副主任李春生律师:确诊住院30天,病床上坚持参政议政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4)

一起撑过去!工具、合同、数据、服务……全公益!中国法律科技公司“真爱”大放送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5)

法治“吹哨人”来了!当全国首位律师代表亮相疫情防控发布会时…… | 律新社抗击疫情系列报道(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