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用講道理來教育孩子,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你認同嗎?為什麼?

用戶7408523129821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根據孩子處的時間段不同和遇到的情況不一樣!

最好的方式是以身作則和講道理,比如你讓孩子做作業,不讓玩手機了,如果當時家長也在玩,你如果只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聽的,還會給你對著吵起來,說你也在玩手機,為什麼讓我去寫作業等一堆道理!但是,換一個角度呢,想讓孩子寫作業,自己就要先放下手機,可以邊說邊引導孩子,說我們一起放下手機,我陪你一起去做作業,或者你做作業,我去做我要做的事情,這樣以實際行動來引導孩子,孩子很容易接受!

家長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首先做什麼事情,我們要互換角度去思考,以身作則,這樣孩子才會更好的成長和接受



鄉村小蔣9296


個人是部分認同。認同的點是孩子小,認知能力不強,可能聽不進去或不接受成年人說的大道理。性格可能比較固執,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等,也很可能會是負面的影響因素。作為過來人,這種情況也是在自己身上有過的。同時,個人認為如果家長注意方式和方法,講理也是有可能讓孩子接受的。下面列舉幾個思路,適合不同的情況:

1、通過故事、歷史等別人發生的事來影響教育。

2、不要太刻意,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及場景,比如一起看電視或電影時。

3、在沒有原則性問題的前提下,讓孩子試錯,讓親身體會和對孩子犯錯時愛的呵護教育孩子糾正。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個人愚見,供參考。


孔明數星星


有人說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我很不認同但也不完全否定。這要分場合來講。比如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嘛。這時候以懲罰的方式來教育他效果反而更好,但孩子八九歲時我們就可以來對他講道理。雖然盲目的去講道理不僅不會讓孩子聽你的話,而且會讓孩子對你產生厭煩,但一味的打罵也不見的會把小孩教育好。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小孩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給孩子講道理,教育意圖太明顯,孩子只能被動接受。帶著孩子去看見,去感受道理,力量遠比講道理大得多。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則、親身示範,則是最好的方式。當道理深入孩子內心,讓他感到認同時講道理才會起到作用。就比如對於學習這一困擾父母孩子十幾年的難題不是一兩句道理就能講清的,因為你把道理告訴他,他不一定認同所以你可以讓他去工廠,去兼職感受一下當他意識到不學習以後就只能幹這受罪的工作時他就會從內心認識到這些道理。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並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失敗的要以適當的方式來讓他自己認可道理他才會聽話。



生活小談論


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好不好,有沒有用,關鍵在於時機和講話的方式。從大腦的發育特點來講,掌管情緒的杏仁核是從出生就有的,而負責深入思考、理性判斷、執行計劃等的前額葉要到人25歲之後才發育完全。在人處於憤怒悲傷情緒中的時候,前額葉是不工作的,他沒有辦法理性判斷和思考。這個時候去講道理也好、威脅也好、哄也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他聽不進去,還很容易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讓他更加逃避、對抗。

所以即使要去講道理教育孩子也要等他冷靜下來、前額葉重新工作、大腦可以理性思考之後。

說話的方式也要注意。把孩子放在跟你平等的位置上去引導他,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進行啟發式對話。談你當時的想法和感受,再讓孩子談談他當時的感覺和想法,不要張口閉口就是為了孩子好,談感受也不是為了指責孩子和發洩自己的情緒。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多問問他的想法,多聽聽他的計劃,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可以提意見和建議但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他,他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安靜的待著。


寧小圈兒


1、要時刻回想自己的童年,自己不要擺高姿態,不管是你們還是像我們這樣剛出校門的人群,都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我們自己要回想一下,我們當初犯過的錯誤,在孩子身上發生,那我們只能去教導他,因為我們是有親身經歷的,將起來會比較有說服力。

不用去請什麼教授專家諮詢,因為他們的理論也都是通過對部分兒童和家長的溝通得來的,只不過使用系統的語言表述出來了。可是我們說那種生澀的語言,孩子能夠聽明白嗎?

2、就是要讓孩子把心裡的言語表達出來,話一說開,心裡面的堵塞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就疏通了。

3、對家長而言,總是以工作忙負擔重為理由,拒絕進入孩子的世界,或者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滿身銅臭教育孩子,那麼小孩子肯定會“近朱者赤,進磨者黑“了。

同時還會嬌氣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絕對錯誤,正確的說服方法再加上嚴厲適當的處罰措施,是對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保證。

擴展資料:

兒童教育是指對兒童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它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環節。青春期到來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稱為兒童或少年,他們在思想、性格、智力、體魄等方面的可塑兒童教育性很強。兒童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基礎。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包括教師直接指向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及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的反映和具體體現,正確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出現在奴隸社會,在中國集中體現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蘇格拉底為主要代表。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後來朱熹將孔子的“憤悱”原理解釋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些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學生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情況。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的主要方式是: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要鼓勵孩子發問,並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一旦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視和鼓勵,就會更大膽更高興地去探索並提出問題。當孩子說出某個與眾不同的想法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讚許:“這想法真不錯,連父母也想不出來!”切記不要嘲笑孩子,否則,他們以後不會再開口發問了。

(2)鼓勵孩子大膽思考

孩子開始思考問題時是大膽的、無拘無束的,當然也會出現錯誤,許多家長都習慣於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是應該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糾正過多,管教過嚴,就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錯了也要鼓勵。

(3)加強對孩子求異思維

很多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這種訓練原則能夠啟動孩子的思維,幫助孩子鍛鍊思維能力。孩子在自由玩耍時,可給他摺紙、積木、拼圖等需要動腦筋且能夠自由裝卸拆合的玩具,以啟動孩子的思維。


彼岸文創


不認同,一個孩子錯了不講道理難道靠棍棒打罵成才嗎?雖然孩子小可能不懂你說的大道理,但總歸會在他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種子。當然講道理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實際進行適當的變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問題。畢竟每一個大人都是從孩子蛻變的,憑著自己的閱歷經歷也會有些見解,可以讓孩子們少走彎路,當然可不能強加想法。若是能種下一顆種子,那他總會生根發芽的嘛!




不懂先森懂不懂


講道理,是人與人溝通的一個形式,需要講的人深入淺出,也需要聽的人認可講道理的人,並認真領會,然後將道理作為行為的規範。然而,父母和孩子講道理,大多達不到這種狀態,或者,很少有非常有效的情況。這一種情況,在孩子幼年極為常見。

所以,各個文明出現了各種寓言,典故,童話。其實這些就是將道理具象化到一個故事當中,樹立典型,讓孩子向他所認可的人或者物去學習。因此,明白一個道理不是講出來,而是理解併成為行為的準則,或者生活的習慣。

因此,與其向孩子講道理,不如將這個道理先融入自己的生活,相信言傳身教,家長做到了,你的孩子也會做到。


艾宣


孩子最不喜歡父母講那些“爛大街”的大道理。因為那些道理人人都懂,孩子其實也明白。

比如說上課要認真聽講,哪一個學生不明白課堂用心聽講的好處?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孩子課堂走神,或者乾脆不聽呢?那是因為這些孩子有沒有處理的事情,有沒有被看見的情緒,要上課聽不進去的不得已。這些問題一日不處理,他就一日沒有心情聽課。

知道和做到之間永遠有天地之別。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把聖人的經典讀熟背會弄明白,我們不一個一個都變成了聖人?

父母教育孩子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麼?一位整天刷手機,想著打麻將的父母,很難培養出一個手不釋卷愛讀書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行為的影響,當父母做出來,不需要對孩子說什麼,潛移默化孩子也就成了父母這樣的人。


131號渡老師王愛麗


這要根據講道理時的情景,與方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感覺,教育是一個比較複雜而又深刻的體會,用心去感受,還要提升自己的內涵!


開封守護者


錯誤!怎麼講道理失敗了?事實證明,自古人類的生息繁衍,都是在合理的相適應的思想主宰下,健康持續發展到今天的。那麼現今社會,人們的文化水平相對越來越高,那麼就更得需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來把控。道理是生活中現實的反正兩方面的經驗積累而形成,是實踐過的總結見證。不論反面的還是正面的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傳承。每個歷史階段都珍留下無數的經驗道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前車之鑑”。進一步說,教育是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主宰,絕不可以隨意摻雜。如前話題兩大行業裡許多朋友有個別觀點,我認為你可能只看到你眼前的一朵花,或許僅是你自己的喜歡。社會是個大家庭,必須有統一一致的思想主宰,也就是教育,否則五花八門,社會亂像必然增多,又怎麼能保障完美和諧呢?……道理是心靈的內在主宰,沒有絕對優勢的道理主宰的人,肯定很難成就穩定的事業,這山望著那山高,哪山都各有其理,那麼你該屬於哪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