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编者按:作为市卫健委指定的市级防控专家之一,内江市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显勇从打响新冠疫情防控战第一天开始就冲在了第一线,他毫不犹豫地放弃春节回到成都家中过年的打算,从一月二十二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以来一直奋战在市抗疫工作的最前沿。心怀大爱的他,却不小心辜负了一个小小孩童的期盼——他十岁的儿子李馥宇,早已迫不及待地等着父亲回家。然而,到了跟爸爸约定的日子,李馥宇却只等到了爸爸的一个电话。对父亲的想念没有得到回馈的孩子,单纯地为爸爸的失约而失落不已。可后来,他写下了这封给爸爸真情流露的道歉信,记录着这个跟爸爸闹别扭的孩子最终懂得了理解和体贴爸爸的心路历程。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李馥宇写给爸爸的信 字里行间满是对爸爸的爱和理解


爸爸,对不起。

1月23日是春节的前一天,也是爸爸回家团圆的日子。我左等右等,都8点了还没看见他回家的踪影。我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机给他拨了过去。一声,两声……只听见手机里嘟、嘟的声音,于是我看了看电话,确认号码没有打错又拨了过去,他却直接挂了。“爸爸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吗?”我着急万分。直到晚上11点,他才打过来,我心急如焚的接起电话我就开始埋怨起来:“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电话也没人接?”爸爸没有解释,说:“儿子,我春节不能来陪你,也不能回爷爷家。”我听了更急了:“你不是说好了吗?”爸爸安慰我说:“刚刚出现了一种病毒,它看起有点像花冠,叫冠状病毒,它非常厉害,爸爸是学传染的,要和叔叔阿姨们一起留下来工作。”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挂了。

于是我第一次听见了冠状病毒的名字,但不知道它,只知道爸爸春节不回来了,但我心里还是很郁闷。接下来几天,他好像很忙,我们打电话几乎不接。他也只有偶尔在晚上十点过打一个电话报平安,有时好像有人在喊他,又挂了。我心里很不高兴,认为他有了工作,连儿子都不要了。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打来了视频电话,我因为生气而不愿意接,只听见妈妈在关心他,问他的眼睛怎么肿了。爸爸说:“我昨天熬了一个通宵,今天一直在开会,下午又去其他医院检察(“察”更正为“查”),可能没休息。”我再也忍不住了,接过电话一看,他本来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脸上也有了皱纹。爸爸说:“儿子不要生气了,这次冠状病毒,确实很严重,我和科室里的叔叔阿姨都很辛苦,等病毒没了,我就回来陪你,好吗?”忍着夺眶而出的眼泪,默默地答应了。

又过了几天,妈妈欣喜的大叫“快来看看!新闻里有你爸爸的报道。”我拿到手机看了起来,爸爸虽然罩着防护服和口罩,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他们打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我为爸爸的行为而骄傲,为我的自私道歉。爸爸对不起,您辛苦了。

编者按:收到这样的一封来自儿子的信,李显勇百感交集。每个人都渴望着小家的那一份团圆,但当身负重担之时,他不得不为了“大家”的团圆,牺牲了那一刻的美好。不过,更让他感动的是,为了给爸爸加油,李馥宇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了爸爸“战斗的对手”——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做了科普,作为支持爸爸工作的一份礼物。李馥宇在文中用自己的理解写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危害、预防措施,并用稚嫩又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赢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的信心。从赌气,到理解,到为爸爸感到骄傲,最后自己化身为爸爸的“战友”,这一份来自儿子的支持让李显勇更加坚定地站在最前线,心无旁骛地完成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截至目前,在他与其他专家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内江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成功治愈出院6例。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给爸爸的礼物:李馥宇的科普文

他写道:“亲爱的新型冠状病毒先生,您好!虽然您长着一张圆圆的、团团的、形似花冠的样子,但你的心地太坏。您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的祖国妈妈,并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攻击着我们同胞的身体……”“首先我们要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摸嘴巴,让您无处安家。接着,我们少外出,不聚会,不旅游,随时带上口罩,让你没有生根的地方。而且,我们所有人不吃生食,不吃野生动物,所有物品用酒精消毒,你们只能逃之夭夭啦!......”落款:“一位劝你早日离开的同学:李馥宇。”

十岁儿子给爸爸的“抗疫”礼物

爱看书的李馥宇


编后:“人类因爱而生,为爱而存,而爱是永不止息。”对于每一个暂时舍弃陪伴家人、冲锋在前的勇士来说,正因牵挂着背后茫茫人海里的心中所爱,才有勇气成为这场“抗疫”战线里拿着盾牌挡在最前面的斗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