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遇事不指責,是一種修養。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誰都會犯錯,遇到事情先不要去指責別人,先一起找找原因,然後一起解決,要善待別人,要寬容別人。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我們通常都在出錯的時候以找到出錯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藉口對對方進行說教,我父親在世時很少指責別人,有時我母親做家務出了差錯他也不怎麼說。

我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告訴她她犯錯了?你不說,她永遠不知道?

我父親說:你媽媽已經知道錯了,這時候我再指責她,教育她,她能好受嗎?也許不指責、不埋怨,下次她能做得更好,我如果責備她,她永遠做不好這件事,因為每次做的時候都會帶著上一次出錯的陰影!

我很佩服我父親說出這番話,只是我沒他老人家這個覺悟,有時工作、生活上出錯,不光指責自己,還說教別人……

將心比心,懂得別人的不容易,學會換位思考,才是做人最大的修養。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遇事不指責,跟善良本身是不衝突的,就是需要善良去化解那些問題和矛盾。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不起嗔心便是修的最大的善。

仲弓問仁。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不以己度人,就是對身邊的人最大的慈悲。

看到過太多的矛盾,都是因為自己的猜忌和本人的意圖不一樣造成的,瞭解了事實真相再發言其實也沒什麼難,就是太多的想當然讓我們成了惡人。沉默有時候真的才是最大的善良。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想起高圓圓主演的電影《搜索》也是女主因沒有讓座,而引起的網絡暴力,致使女主跳樓自殺的事。所以,在不瞭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我們所以為的仗義執言,有時候會變成一把利器,傷人於無形。

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要急著指責別人,因為如果那個人是陌生人,你不瞭解他,就沒資格指責別人,如果那個人是你的親人,那你就更該包容體諒他,幫他解決問題,而不該指責。

也許我們很難做到遇事能完全冷靜思考,不去憤怒,不去指責。但是如果是負面的指責,請不要說出口,不要發出去。正面的讚美可以馬上說。因為負面的東西,你可以在心裡說一說。自己罵一罵,但是這樣不會傷害到別人。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其實人在世人都是個獨立體,各有各的三觀,稜角,為人處事觀點。

有些人吃了沒事做,專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責別人,以己人之心度他們之腹。

人的遭遇不同,追求的精神需求不同,不要帶著現代的有色眼鏡去觀察半個世紀前的人與事。有些男人比農村的婦女都不如,專門喜歡編造緋聞。這也是一種毛病!

真正有文化的人,有一種高級修養,不編謊言,不傳謠,遇事不指責,以理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