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前解散员工需要做这两件事

企业提前解散/破产

此种情况下,实际为劳动合同终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企业提前解散员工需要做这两件事

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

1、实现破产/提前解散

实现破产,需先向法院申请破产、启动破产,再经过破产程序(期间可能还会被先要求重整),才能被依法宣告破产,过程较长。

提前解散,如通过司法程序裁决解散,则流程长、时间久。一般企业更多是根据企业章程规定的程序(如经企业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决议)做出提前解散的决定,清算,办理工商登记的相关程序,有的地方工商部门要求较高,办理时间也较长。

2、支付经济补偿:N

经济补偿标准同“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中所列标准,即通常所称的“N”。

如果企业在关闭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终止,引发纠纷,企业的破产管理人、做出解散决定的企业股东、清算管理人等仍将承担违法终止的责任。

综上,企业“裁员”需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理由,并履行法定解除程序,否则属于违法解除。违法解除的后果是:承担违法解除赔偿金(2N)或仍需与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依据员工在劳动仲裁时所选择的主张,以及劳动合同是否仍有继续履行的可能性)。

当前整体政策方向是支持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不鼓励裁员,尤其是“暴力裁员”,国家和各地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

如根据2月9日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充分发挥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减免税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台减免物业租金、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税款、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加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和稳岗奖励等财政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成本负担。

再如,2020年2月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