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窮人的“3項投資”


賺錢,是每個成年人都要面臨的問題。

窮人最缺的是什麼?無疑就是資源!那沒資金、沒人脈、沒房、沒地的情況下,怎麼才能翻身呢?馬雲曾經說過:“如果我都能成功,那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成功!”。馬雲確實是白手起家,那我們來看一下,馬雲的成功道路上,有什麼是不為人知的內情。起碼有以下三個:

第一,視野。很多人不知道,馬雲很小的時候,就結識了一個外國朋友。

1980年,馬雲還只有16歲,他沒事就到杭州西湖湖畔,去找外國人練英文。有一次,他認識了來旅遊的“肯”一家,並一直保持聯繫。1985年,馬雲應“肯”一家的邀請,來澳大利亞旅遊,被拒籤7次之後才拿到簽證。這是馬雲第一次出國,那一年他21歲。這次旅行開闊了他的視野,成為馬雲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第二,學習。馬雲說過: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學習。

1995年,還是英語教師的馬雲,去了一趟西雅圖,第一次接觸互聯網之後,他決定回國做黃頁。

眾所周知,馬雲是在電商上取得成功的。但他一開始做的是中國黃頁,後來開始做B2B業務。從2003年開始他才開始做淘寶,在淘寶的基礎上,才有了後來的天貓、支付寶等一系列產品。從1995年做黃頁,到2003年做淘寶,馬雲用了8年時間摸索。

第三,人脈。馬雲說過:成功的秘訣是人脈加知識,其中人脈佔了70%。

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為大家熟知,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人,蔡崇信。他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博士。1999年,蔡崇信放棄500萬年薪,加入了馬雲的阿里。從註冊公司,到找天使投資,再到和孫正義談融資金額,都是蔡崇信親自出馬。馬雲說:永遠要相信邊上的人比你聰明。我在公司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許多優秀的人才聚合起來,使他們力氣往一個地方使。

當然,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倖存者偏差。

也許有很多和馬雲一樣有視野、有學習能力、能聚集人脈的企業家,卻沒有成功。這個偏差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市場情況、時機、競爭對手、合作伙伴,我們把它統稱為“運氣”。踏實做好該做的事,成功應該就是個遲早的問題,只要目標不要過高。想起一句老話:成功,需要三分能耐、六分運氣、一分貴人扶持!

今日話題:你覺得馬雲的企業為什麼能這麼成功?他真的後悔創辦阿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