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你選擇接受嗎?還是直接走人?

本仙女胖胖滴


這件事情沒有如果,而是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一時生氣可以理解,大家都要生活,這個也沒辦法。但是千萬不要從動離職了,千萬不要裸辭。

現在整體的環境都不好,去哪一家也是差不多,不會有多好的情況。

我來給你分析一下:

一、不論大小公司都在降薪,甚至裁員

給大家看幾個降薪和裁員的例子。

① 諾亞財富集團宣佈:三位董事不領薪資,員工只發3/4工資。

② 知名教育創業公司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宣佈:全員每個月只發35%工資!

③ 花生好車員工爆料,技術部門八成人員待崗,待崗每月只發1540元,公司強制執行。

④ 新潮傳媒CEO宣佈減員10%,此次減員規模為500人左右,其中包括20名管理幹部。

今年的疫情,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基本都是一場災難!

活下去是最大的的願望!對於公司來說,只能斷尾求生,該降薪就降薪,該裁員就裁員,哪裡還會考慮每個人的生活情況呢,不太現實!

二、即使降薪,也不要輕易離職!更不要裸辭

我知道,降薪了大家心情都不好!但是如果因此衝動離職,我只能說——你太飄了!

離職之前,千萬想好這幾個問題:

① 現在外部環境怎麼樣?

不用想也知道,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降薪裁員,真的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嗎?很難說。

② 降薪還是直接沒工資,能接受哪個?

很多事情都經不起對比,只要你這麼想了,很顯然,降薪還有一點收入,起碼不會慌亂!但是真的沒工資的話,估計大部分人都要焦慮。

三、這次降薪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對於這次的降薪,我想說,職場最重要的就是——競爭力!實打實的競爭力!

公司對誰最好,對給公司創造對打利益的人最好!(除了老闆以外)

這也就引出今天我們要說的第一點。

① 作為普通員工,要著眼於提高個人競爭力。不要懶惰不學習,只有未雨綢繆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除此之外,降薪給人帶來的不安全感如何處理?那就多賺一分錢咯,也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點。

② 開啟收入B計劃,甚至是C計劃!就是說除了本質工作之外,自己能不能還有一份收入?如果有人不知道做什麼的話,我來推薦一下!

比如說你會彈吉他,能不能在線教人彈吉他

你會翻譯英語,能不能在網上做翻譯兼職?

你會寫文章,能不能再今日頭條上寫文章賺錢呢?

總結一下,我希望每個人都考慮到外部的情況和內部的情況再說要離職!

現在降薪是趨勢,大家都一樣!老闆也只是為了公司能撐下去,只要能做下去,就算降薪,也還算還有收入!如果離職,面臨找不到公司的風險,這個更可怕!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平時我們應該有憂患意識,開始副業收入!這樣是比較保險的方案~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你覺得怎麼樣???歡迎留言評論~

作者:小皮老師,每天分享職場經驗、10套PPT模板免費下載!

PPT精選


【星雨觀點】跟誰過不去,也不要跟錢過不去。因為沒錢的曰子實在是不好受。

由於疫情,我們公司還沒復工,但每天會安排一個人去值班。昨天正好是我值班,上班途中正好遇到了一個過去的同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來我們公司工作,兩年前跳蹧到市內一家規模較大的民企。正好路上遇到,雖是非常時期,但還是聊了一會。

他跟我講了他的遭遇,應該與你提出的問題非常相似。去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因為效益不好,決定對企業的行政人員降薪。被降薪的人員雖然心存不滿,但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也就忍了。可是小夥子年輕氣盛,直接提出了辭職。本來想年後再去找一份工作,沒有想到遇上了這場疫情。現在是沒有了工資收入,天天在家乾著急也沒辦法。

客觀看待企業降薪。

記得過去有一個比喻,形象地把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比喻成“鍋”和“碗”的關係,意思是鍋裡有,碗裡才會有。就是說企業效益增加了,員工的收入才會有增加。

這次疫情對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企業至今沒有復工。即使將來複工了,也會面臨著缺資金、缺原材料、缺產品市場等問題。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擺脫困境、恢復正常發展,估計具有一定的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宣佈降薪,我認為對企業的這一行為可以理解。

企業面臨困境,需要員工同舟共濟。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順境,也有逆境。

企業在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增長快效益好,員工收入有提高,這種情況下員工自然高興。但當企業出現了困難,生產經營停滯,經濟效益滑坡的時候,提出給員工降薪,大多數員工都會很難接受和理解。這實際上就是常見的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企業和員工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在企業出現困難的時候,員工應該多理解企業和老闆的難處,積極為企業的發展出力,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是接受還是直接走人?還是要取決於自身的態度和實力。

面對降薪,是接受還是直接走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你願不願意與企業共渡難關?如果願意就接受,反之則走人。

一般來說,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都是會選擇接受降薪而留下來繼續工作,與企業共渡難關。

  • 在企業已經工作多年,有了較深的感情;
  • 感到這個企業工作的環境很好,對自己的現狀也比較滿意;
  • 認為企業雖然目前遇到了困難,但發展前景看好;
  • 自己覺得有個工作不容易,現在重新擇業也很難,不想再折騰;
  • 自身條件一般,估計離開了也不會找到象現在的工作。

以上的這幾種情況,應該都是會留下來繼續工作。

2、如果自身不具備一定的實力,選擇走人易,再想就業難。

可以預見,今年的疫情,必然會給就業帶來較大的影響。

許多業內人士預測,復工後仍然會有一部分企業開工不足。

企業開工不足,必然會減少用工需求,客觀上使求職增加了難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不是屬於緊缺的專業人才,或者高技能的專業人員,或者熟練工人,估計會面臨擇業的困難。

總結:面對企業降薪,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建議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冷靜分析利弊得失,慎重地做出選擇。


星雨如風


我是小丸子,如果是我的話遇到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是選的接受還是辭職呢,說實在我已經遇到了,我們公司宣佈2月份取消全勤獎,績效獎以及各項補貼,七算八算的2月份就是少拿2000來塊,但我還是接受了,因為我覺得吧!

換位思考一下,這在特殊時期雙方相互理解下吧

說實話,因為疫情的原因企業或創業人士受的傷害還是蠻大的,就拿我有個親戚來說,年前去外地拉了整整一車的水果回來,本來準備過年賺點錢,為此還請了二個人來幫忙做事,讓想不到的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還沒等過年就啟動了一級響應,最後他一狠心全部捐贈出去了。

這還只是個體戶,而對於企業來說更是堅難的,現已經有企業堅持不住了選擇了倒閉,所以如果2月份沒有上班的話,降點薪就降點吧,畢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司倒閉可以重新找工作,可以工作就有那麼好找嗎?答案相信大家都有了吧,所以跟公司一起挺過來,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我不會掏心掏肺的為公司著想,因為尊敬是相互的

老闆沒有意務什麼都考慮到員工的感受,自然員工也沒有義務跟公司共進退,人情往來是相互的,公司對員工好,員工自然就會多為公司著想了,那些整天別的什麼都不幹只是想著怎麼壓榨員工的老闆,誰還會留下來共進退呢。

我舉個例子:我有個學弟以前上班的公司,那老闆就是屬於我開你工資了,那麼你什麼都得聽我的,還會想辦法怎麼扣工資,後來那工廠因為路線起火了,燒了一倉庫的貨,老闆希望大家先不要工資免費做一個月,看沒人答應又說這個月工資不發後來幾個月分月返見還是沒人答應,最後又說延遲一個月發,還是沒人同意,最後那老闆說不願意的全部走人,我學弟他們去申請了勞動仲裁拿回了工資以及賠償。

所以員工怎麼選跟公司自身有很大的關係,人是情感動物所以你對他人好,他人自然會回報的,一個企業關心體貼員工不是隻能用錢,還有其他方面來入手,我就是因為我們公司很人性化,平時對我們都不錯,所以願意接受降職,跟公司共渡難關。

最後我做個總結:主要看公司對員工怎麼,在那上班是否有歸屬感,以及待遇怎麼,如果離開這去其他地方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最重要的即使辭職了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工作,還不如留下共渡這個難關,陽光總在風大後。

我是小丸子謝謝你的閱讀,希望可以幫到你,認同我的就給我點個贊加個關注 吧,謝謝了。


小丸子悟職場


對於我來說是選擇接受!

這個裡面關係到一個個人成本問題。它的決定因素可能和自己的家庭背景,年齡層次比較有關係!

我是在一傢俬人企業工作了12年的一位員工。在疫情沒有爆發之前,去年10月份我提出過一次離職。那個時候信心滿滿,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可以找到一個比現在的崗位更匹配,薪資更優厚的工作,當然情況也正如我所預料一樣。工作不難找,而待遇不理想。然後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選擇在這家企業繼續留了下來。

首先是個人表現的考量。那如果企業都復工後,相信每一個私企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類似情況出現的可能,如果我此時選擇走人,那我必將面臨著求職這件事情,而在求職的慢慢過程當中,還需要了解到每一家我所申請面試的單位,它們的背景條件和當前復工時候是否也有降薪的政策存在。因此我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現在在的這家企業裡面的職業位置是否能夠讓我有效的去規避這樣的降薪風險?以及我選擇留下來接受降薪能夠給企業帶來的今後對我個人忠誠度的評估。

其次,同樣我認為降薪政策在一家企業只是短暫的。也許僅僅就是這一個月給你的薪資降薪。但可能你收穫的是類似於和企業和老闆一同並肩,度過一個非常時期,拿出的是你對公司所做的一些努力和貢獻。

第三,拿我現在的同事來看,有很多同事,非但不是在公司出現降薪情況的時候選擇走人,而是在出現疫情時,當前公司需要召回一些同事,去奔赴一線抗擊疫情,他們也毅然決然的積極的響應著。

所以我想,假如說個人情況、家庭背景比較優厚;或者在年前,就已經產生過要離職的想法;再或者你已經對這家公司不存在更多的追求和夢想。那就沒有必要考慮太多,畢竟"做的不開心"和"錢不到位"是不想幹的兩個核心條件。

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非常時期出現的特殊情況,我想應該是有心理準備和心理考量,能夠接受的。



菜神V5


分享一個疫情下降薪的真實案例:

上海某教育公司員工在網上爆料:2月12日被領導微信通知:1月工資降50%,2月份開始直到六月份降65%。不同意方案的可以離職,1月工資正常發。

該教育公司的老闆表示:本來夠活2年的賬上3.2億現金,如果沒收入只夠6個月,下決心做壞人,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等下輪融資後補齊,或者換成公司股份,這樣我們現金流仍舊可以不融資活兩年。

員工投訴的信息最近在各大社交網絡引起熱議,有在罵老闆冷血的,有在說公司做法合情合理的。

江少覺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為這次疫情,很多企業沒法開業,員工沒法上班。教培行業也受到了很大沖擊,很多公司都是在利用免費線上課,賠本賺吆喝。但是全員降薪的做法具體到個人,還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的收入剛好夠房貸車貸,如果強行降薪,肯定會影響很多人的正常生活。

公司全員降薪其實就是裁員的軟性手段:

這兩年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本身經營困難,再加上遇到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國家號召企業不裁員,但是企業為了活下去,往往會採取全員降薪的手段。

站在老闆的視角,這無可厚非。只要能讓公司繼續活下去,他們就必須這麼做。

站在員工的視角,降薪會讓自己的收入大打折扣,這時候你只有兩種選擇,接受or離職。其實公司降薪對能力強的人影響比較少,他們在人才市場上很搶手,即使離開公司也能迅速找到不錯的工作。而對於納西額能力比較一般的,離開了公司很難找到工作的人來說,接受降薪,並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對我來說:

如果公司待員工不錯,自己也看好公司的發展,會選擇留在公司一起渡過難關。

如果公司老闆是為了裁員而降薪,自己也不看好公司發展,還是趁早走人為妙。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專注個人成長、職場高價值乾貨。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一起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做個有錢人。

江少


很不幸,我們公司就選擇了降薪!

我們的大的方向是

1、市場人員降薪4成,後勤和技術人員降薪5成,但絕不辭退員工,雖然固定工資有違政策和人性,所以,我們做了補充方案,那就是公司迅速敲定疫情階段可以做的業務,並已經基本確定,並形成獎金方案。

2、宣佈全員遠程辦公,同時工作時間調整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另外各部門安排1人在公司值班,確保有事情能有人;

總的目標是養活自己,待疫情一過,迅速發力市場。

公司降薪也是無奈之舉

降薪,絕對是不得已的舉措,吃老本活不了幾個月;

我們知道,無論降薪是否順利,對公司和員工雙方都是不利的;就像身上有了傷口,傷口好了,也有傷疤;

降薪,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非常受打擊的,最終影響的是公司的短期的業務開展和公司長期的品牌形象;對員工的生活影響是最直接的。

但是如果不降薪,可以預見,公司近兩個月就只能吃老本,這個是公司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希望員工能力理解公司的想法,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公司的主管人員,沒有表示異議,全票支持

各部門主管,作為參與本次舉措的決策人,在接受到此命令,無論心理想的是什麼,都無條件執行,因為我們不僅僅是要出方案,還要去執行方案。

我本人作為管理人員,我很清晰的知道公司的狀況是什麼,也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將會面臨什麼,家人因為疫情降薪不得不降低生活開支的畫面很自然地不斷地出現在眼前,想著因為疫情自己的待遇不能夠滿足家人的開銷,心情無比激動;

可是,工作仍舊得繼續,做方案,與各級主管溝通,與員工溝通公司的情況,並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

因為公司的態度一直是非常透明公開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聽取了員工的建議,總體效果還是可以的。

公司的員工,剛開始是無法接受的,溝通後表示理解

對於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第一時間就表示理解的,更不要說同意,這個是人之常情;

當主管人員先口頭通知員工的時候,員工就在工作群發起了“抗議”,希望不要降薪;隨後是希望降薪幅度小些,然後是部門主管甚至提出了對自己部門減員,保留在職員工的薪資不變或者小幅度調薪,等等等;

緊接著,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與員工進行了集中和一對一的溝通,這個溝通並不是強迫員工必須理解和支持,而是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友好的溝通,讓員工更加了解了公司的情況,也提出來很多自己的意見。

最後,全員通過

通過溝通,公司決策層採取了一部分員工的建議,比如,公司疫情期間推行的項目的進項全部採取獎金制,盈利部分公司不留取一分錢,全部給到參與項目的員工。

就這樣,公司最終也達成了降薪的目的,員工也在疫情階段保證不失業,並且有收入保證,同時,公司也能在這個階段保存了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疫情過後第一時間搏擊市場。

【總結】

人的一輩子,哪能不經歷什麼風險,企業也是一樣的。疫情給了我們很大的打擊,但是也讓我們更團結。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這個社會將會更美好!


稚始梔終


當然直接走人,但是要給我補償,否則休想。

你老闆遇到疫情沒啥收入,降薪可能是迫不得已,這一點我能夠理解。但是應該提前告知我,害得我又跑到公司來,路費誰出?功夫錢誰賠?

早知如此,我就不來公司了,直接辭職,留在老家養豬,比在廠裡打工強多了。想想看,你降薪了還有什麼競爭力?

既然你復工了就應該拿出誠意,不說你加工資留人吧,至少不能降薪,你再難也沒有員工難。你最多隻是少賺點而已,而我們這些打工的,降了薪可能生活都過不下去,哪裡還有心思給你幹活呢。

學學人家浙江的一些企業,員工復工不僅不降薪,還報銷返程路費,政府也給額外補貼,這才是贏得人心的好做法。

不要在這個時候當壞老闆,一旦業務恢復了想再找熟手給你幹那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大家的心被你傷著了。

所以對這種把我“騙”到公司說降薪的做法很不認同,感覺很坑人,打亂了我的計劃。碰到這種情況,還想讓我忍氣吞聲接受降薪?不可能的事情。我必須要討個說法,如果不給說法,我就請法律援助幫我仲裁,必要的時候會聯合其他同事一起投訴或仲裁。

不給你點顏色看看,就覺得我們當員工的好欺負:想處罰就處罰,想降薪就降薪,太任性了。

這次就讓你吃吃虧,我哪怕走之前,也要求必須把我的工資一分不少的算給我,然後把該補償的也給我,否則我就賴著不走。

總之,我既不接受降薪,也不會傻到一分錢不要就走人。

說到底,你企業真的降薪也應該提前告知,而且要履行相關程序,不是老闆一句話就定了,那跟地主老財有什麼兩樣?我們必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不能任人宰割,也拒絕洗腦。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這就是我的職業準則!


喻派職言


昨天,公司發了1月份的工資,工資到賬時我就看傻眼了。為啥比年前工資還少了30%,一開始以為是我表現不好所有給我降薪了。後來一問,所有人都是如此。

原因都可想而知,受疫情影響,公司延遲復工,損失巨大。目前雖已復工,但政府要求對所有外省人員都需要單獨隔離14天后才能開始上班,而公司的省外員工多達35%,這樣一來,公司損失更難挽回。

隔離14天加上春節假期,相當於1個月沒上班,但工資仍然需要發,對於我們接近2萬人的公司而言,僅工資都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所以若不裁員就必須降薪。

那麼,面對疫情過後的降薪,大家的態度是怎樣的?

80%的同事:降薪是公司的無奈之舉,想讓公司活下去就必須採取的方式,我接受該方式。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該情況下,未採取裁員措施就已經不錯了,若此時自己選擇離職,則面臨更大經濟壓力:

跳槽:競爭更大。此時跳槽的競爭者不僅僅是其他找工作的人,還有已在該公司的人,因為很多公司會選擇裁員,那麼公司還會拿你和公司的人對比,擇優錄取。

面試期長且無經濟來源。有很多人在年前就已決定年後重新找工作,而經過這波疫情之後,需要找工作的人更多,那麼你面臨的面試期則更長。在漫長的等待中,你需要付房租、房貸等等。

綜上,80%以上的同事認為此時離職非明智之舉。

20%的同事:累死累活一整年,工資不漲反降了,當然得走。

該類同事覺得在過去的一年付出很多努力,卻未得到相應的結果,所以選擇離職。並且,在他們看來,還有如下原因:

1.若不加薪,導致員工離職,企業損失更大。

目前的崗位可以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有人離職,則需要企業花費更多精力與金錢來招聘,這樣的損失則會更大。因此這種報復式心理離職。

2.工資突然降低,心理落差大

以往只會漲薪,就算再差也不過不漲薪而已,但這次還降了30%,實在受不了。按按降薪後的工資,每個月房貸都不夠還,基本生活都已得不到保障。

而我,選擇的是繼續在公司。不是公司沒良心,而是公司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採取一定措施,也相信疫情過去後,公司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果。


Judy讀書


看情況,如果降薪在我的底線內,就不辭職,反之果斷走人。

比如下圖,公司領導發起的自願降薪活動,雖說降30%,但會保證參與活動的員工每月工資不低於5000元。

這樣就能讓員工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且只需要2個月。

如果遇到下圖這種情況,我會拒絕參與,並且當天辭職。

這個也是領導發起的降薪活動,要求員工1到6月不領工資,整整長達半年的時間,真的是將企業危機轉嫁到員工身上。

6個月,大多數家庭的儲備金也支撐不到這麼長時間吧。

的確,這次疫情對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業務縮減,現金流斷裂……很多公司不得不降薪、裁員、倒閉。

特殊時期也不好找工作,繼續待在原公司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如果公司不錯,有發展前景,我願意降薪1-2個月共渡難關,畢竟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但如果要半年不領工資,臣妾做不到啊,臣妾有房貸車貸要還,還有老人小孩要養,必須有工資收入啊。

我是馬兒,但也要吃草。


海格進階


如果降薪不超過50%,我可以接受。

受疫情的影響,目前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經營上的困境。其實降薪已經是很好的解決措施了,最起碼比裁了你好很多。

為什麼說降薪比裁員好呢?

①首先顯而易見的是,降薪你沒失業,不用去找工作。

我有朋友已經在這次疫情中失業,連他們老闆也失業了,公司徹底涼了。老闆還開玩笑的說找到好工作給他也推薦一下。聽起來真的好心酸。

你覺得自己的工資從8000一下子降到了6000很難受,但很多人都是從8000直接清零的。他們還要熬過沒工資的這段間隔期,並且現在的失業的人有些多,工作也不一定能輕鬆找到。

②老闆不用為再次培養一個新人付出成本。

你肯定知道,像一些新媒體、互聯網行業的崗位,每家平臺的調性都是不同的。基本上所有新來的都要接受一定的培訓才能正式上崗工作。

那麼培訓就肯定要人力、物力的付出,這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如果你學習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是,有時候可以降薪就不要裁員。

那麼,降薪後錢不夠花怎麼辦?

①問親戚朋友借,並承諾一定的利息。

現在絕大多數人估計都沒有太多閒錢。你可以問親戚朋友借,他們就算會幫你,也一定很不樂意。畢竟裝在自己口袋裡的錢最踏實,所以你必須答應一定的利息補償,並且在規定的時間內足夠償還本金利息,才有可能借到。

②趁著自己資金危機,啟動副業。

這個副業可以是晚上兼職代駕、送外賣,也可以是線上的投稿寫文、PS設計等等。

利用下班後的時間賺一些錢也是可以彌補月薪的短缺。

如果你說你沒什麼技能,我建議你還是從0開始學習,畢竟現在資源這麼豐富,想學什麼都能低成本找到資料。

儘量別幹送外賣、代駕之類的活,既累人,又沒技術含量,還沒有增長空間。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謝謝你的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