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五項服務”讓群眾安心“宅家”

遏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流動,怎樣讓群眾在家“宅”得住?近段時間,鄰水縣創新推出了“點對點、免費代辦、送醫上門、流動超市、網絡信息”五項服務,用心用情解決居家隔離群眾抗疫期間“急難愁盼”的問題,讓群眾在家待得住、不操心。

點對點服務居家隔離群眾

“老鄉,因為你是從武漢回來的,隔離時間長,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希望你多理解,配合我們的工作再堅持幾天,有什麼需求及時跟我說……”復盛鎮龍門橋村村黨支部書記馮晶晶如過去10多天一樣,定時來到該村居家隔離的村民劉兵等人家中,給他們測量體溫並及時補給所需的生活物資。

為了有效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1月26日,鄰水縣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應急響應,全面摸排有武漢旅居、接觸史人員,並及時對他們進行居家或集中隔離,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早救治。

針對居家隔離的群眾,鄰水縣通過每戶落實一名其信得過的村組幹部或黨員同志為志願者,實行一對一、點對點服務。服務內容除了每天定時測量體溫、消毒外,志願者還要對其進行宣傳教育疏導,幫助他們消除內心恐慌、擔憂等負面情緒,並提供管家式服務,解決生活物資保障問題。

免費代辦讓群眾足不出戶

“老人家,你把單子收好,我幫你代繳的200元,餘額還有186.2元……”2月15日,在城北鎮秀峰村,該村第一書記曾濤正為村民劉玉珍說明代繳的電費清單明細。

義務給村裡年紀大的村民代繳水電氣費等需要出村且不需要本人辦理的事務,目前,曾濤已為該村11戶村民辦理這類事務15件。

在疫情防控期間,鄰水縣通過積極引導群眾網上辦理相關業務,最大可能地減少群眾出門次數。針對不能網上辦理的事項,該縣以組為單位,落實一名專人,收集群眾相關證件、資料、購物清單等,統一免費代辦,最後辦理人憑繳費單、購物小票等憑證進行結算,以此讓群眾足不出戶,盡享各種服務。

送醫上門貼心服務患者

“情況好些了,暫時還不要碰水,後面還要按時搽藥膏和服用消炎藥,我再給你開三天的量……”2月16日,在興仁鎮廟口村,簽約家庭醫生陳啟發再次上門給村民龔天文檢查傷情、配送藥物。

2月11日,龔天文生火做飯時突發意外,臉部被燒傷、造成左眼結膜炎,紅腫流血不止。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得知龔天文的家庭情況後,立即派出醫護人員上門對其進行治療,在控制住傷情的情況下,還安排簽約家庭醫生陳啟發,專門負責他的後續治療。

龔天文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是鄰水縣在疫情期間開展的一項貼心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保證患者治療的連續性和規律性,該縣全面梳理了需要看病、購買藥品的群眾,並按照時間節點安排醫護人員逐一上門問診、送藥。並且,針對龔天文這樣遭遇突發情況的患者,全面啟動了相關救治程序,確保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

流動超市配送生活物資

2月18日一大早,王家鎮流動超市配送員曾令江與往常一樣,將居民所需的米麵糧油等物品裝上車,向王家鎮沿途村落駛去。“曾兄弟,明天能不能給我帶點蘋果,小孩想吃。”“好的,好的。”曾令江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錄下村民的需求。

疫情當前,為減少居民外出購物的次數,降低聚集性活動帶來的感染和傳播風險。鄰水縣25個鎮政府統籌指定當地商店店主,設立了238個流動超市,並通過採取主動“送餐”與群眾“點餐”結合的方式,通過分片設定路線,實行平價送貨上門,為群眾提供需求的蔬菜、肉類、日常用品等物資。與此同時,該縣還通過對商戶進行防護培訓和提倡網上支付結算、過程監管等方式避免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直接接觸。

網絡信息豐富群眾“宅家”生活

“疫情期間,外出回家第一件事是幹什麼?”“噴酒精、洗手。”2月17日,在鼎屏鎮榮新世紀錦城小區,市民杜斌正通過手機和女兒玩起了縣文化館推出的線上“疫情知識大闖關”遊戲。

一問一答間,孩子在遊戲中就把新冠肺炎的防護措施記在了腦中。“雖然今年寒假孩子不能到圖書館、書店看書,但是通過文化館、圖書館推出的線上活動,孩子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杜斌對記者說。

疫情期間,為豐富群眾的“宅家”生活,鄰水縣大力暢通網絡信息服務功能,通過“村村響”廣播、廣電網絡,及時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推出“鄰水縣圖書館邀你品讀經典”“文化戰‘疫’線上活動”“元宵知識說唱”“疫情知識大闖關”等一系列線上公共文化服務,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