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短缺的口罩在疫情結束之前可能要繼續短缺下去...

一直短缺的口罩在疫情結束之前可能要繼續短缺下去...

口罩轉產背後的中國製造業


作者 | 羅立璇

設計 | 範曉雯


對於口罩的渴望迅速擴散到了大江南北。疫情影響下,口罩已經成為了生活必需品。儘管大部分民眾已經儘量減少出門的頻率,但只要需要到公眾場合,幾乎都會被硬性要求佩戴口罩。也因此,口罩在多個城市已經成為被官方統一調配的物資,在廣州、深圳、杭州等多個地區,已經發起了公眾提前預約申領口罩的業務。

然而,根據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的介紹,目前中國口罩產能約為單日2000萬隻。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即使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口罩產量也無法滿足全國同時使用的消耗需求。

這是一場只能由中國製造業來完成的自救。除了中國自身,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傢俱備足夠的產能與足夠長的產業鏈來供應14億國民每天至少1個口罩的需求。同時,就目前情況而言,疫情正在進一步向其它國家蔓延,在未來他們將會對口罩產生更大的需求。在全球聯通的今天,我們也勢必會在本地情況得到控制後,繼續生產與輸出相關的醫療防護產品。

中國的製造業正在展現強大的靈活性:口罩廠、防護服廠放棄假期,連夜趕製;具備相應潔淨級別的工廠開始購入生產設備,建立新工序、緊急招募員工生產口罩;背後龐大的化工供應商也正在集中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源源不斷的原材料供應。

新技術也需要被快速普及:能夠滿足過濾新型冠狀病毒氣溶膠標準的醫用口罩,必須在中間加入經過電極處理、帶有靜電的醫用高熔指熔噴布濾層——這本不是一種人人都需要擁有的產品規格——因此產量並不高。


一直短缺的口罩在疫情結束之前可能要繼續短缺下去...

目前,我們正在以小心翼翼的態度陸續迴歸到日常生活。但要記得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的口罩短缺、呼吸器短缺的情況下,幫助我們回到正軌的還有一條又一條運轉得發燙的生產線。

01 | 誰在生產額外的口罩?

最先動起來的是離市場最近的企業——以穩健醫療為代表的大型醫用敷料市場企業,口罩作為集團業務的一部分,所使用的原材料、生產邏輯與其它業務有相互勾連的地方,能夠快速抽調資源到口罩生產上,迅速增產。

1月27日,穩健醫療發佈了一則官方公告,通告了他們的運營和生產情況:在12月20日,也就是鍾南山在央視肯定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的一個月前,穩健醫療決定取消計劃在湖北生產基地舉辦的現場高管會議,轉為視頻會議。從1月10日開始,他們正式決定,春節不休假,加班生產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服,成為本次湖北疫情的重要物資供應商。

對於他們的“未卜先知”,穩健醫療的管理人員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解釋,取消會議是因為流感流行,避免員工因嚴寒天氣而生病;而提前開始生產計劃則是因為察覺到了市場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目前,穩健醫療90%的物資都由湖北省防控指揮部進行統籌調度,10%留於滿足自身正常生產與運營的消耗需求。

在龐大的需求下,集團資源正在集中匯聚到醫療物資生產上。穩健醫療同時還是知名消費品牌“全棉時代”的母公司,而由於口罩供應缺乏,部分門店只好暫時關門。另外,根據觀察,與口罩同樣適用無紡布作為原材料的全棉時代的衛生巾也曾出現過短暫缺貨。

和穩健醫療邏輯相似,具備類似的原材料儲備、生產基礎條件的企業,還有紙尿褲廠商與衛生巾廠商。比如福建福清市的紙尿褲商家“爹地寶貝”就改造了自己的生產線,新增設備、協調材料和工人,開始生產口罩。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雖然工藝、材料有相似之處,但經過參數調整和設備修改、被改造成口罩生產線之後,價值1000多萬的嬰兒紙尿褲進口生產線兩端報廢,之後的價值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另外,產業鏈上游的相關企業也在改變自己的資源投入。據新華社採訪,一家在江蘇淮安的生產設備製造商金衛有限公司,平時主要生產口罩、衛生巾和紙尿褲生產流水線,而現在他們正在加班加點製造口罩生產流水線。金衛公司的口罩生產流水線的出廠價為45萬元,而紙尿褲流水線的出廠價則超過700萬元。

但目前,對這樣不計成本的生產方式,相關機構還未推出相關的補償或補貼細則。一個保底是,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2月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強調,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消息是:在廣東企業中順潔柔發佈公告稱子公司擬生產和銷售醫用口罩後,中金公司作出預估表示,當地政府或在資金投入方面對該項目進行補貼支持;因而上調目標價9%至16.4元。

另外一個重要的口罩應急生產力則是具備基礎生產條件的企業。它們基本身處高精尖行業,比如汽車、醫藥、電子等行業,有能夠改造成醫用口罩生產所需要的萬級潔淨車間。潔淨車間即空氣懸浮粒子濃度受控的房間,溫度、適度、壓力均在受控範圍內;而萬級則表示,室內每立方米空間的微粒數不大於1萬個。

這些企業生產的第一個動力是,受到當地政府的請求或資源協調,開始積極組織轉產工作。比如《紅星新聞》所報道的四川海匯藥業,就將廠區內閒置的萬級潔淨車間用於彩虹集團N95醫用口罩生產線的整體搬入,後續生產的口罩將會被送往四川抗疫前線。

而上汽通用五菱,則通過聯合其隔音棉供應商廣西德福特,以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據《羊城晚報》報道,該項目將會把廣西德福特的原有生產車間改建為2000平米的無塵車間,並於2月內建成投入使用,預計的口罩日產量可達到170萬個,由廣西區政府、柳州市政府進行物資調配。

這些企業生產的另一動力來自於儘快復工。富士康此前就在官微發佈消息表示,在導入口罩生產線後,他們已經在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預計2月底可達日產口罩200萬隻,最大限度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在滿足了員工需求的前提下,富士康也會積極將一部分物資對外支援輸出。

富士康的工廠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區均有分佈,部分工廠已經開始陸續復工。河南省政府官網信息顯示,2月10日,河南省省長尹弘深入鄭州市企業進行檢查指導工作,包括迎來複工第一天的鄭州富士康。據《華夏時報》,鄭州富士康負責iPhone 11系列手機的組裝,以及預計在2020年3月上市的iPhone SE2手機的訂單。

但這些額外的口罩,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應急和填充醫療前線的防護需求,或者出於儘快復工、保障供應的需求而被創造出來的產量,無法滿足公共市場的需求。

02 | 打開產量的瓶頸

口罩的構造非常簡單。以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為例,內層使用能夠吸收被人體呼出的水蒸氣的普通無紡布,外層使用經過防水處理、能有效阻擋飛沫的防水無紡布,最關鍵的,則是中層使用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在經過駐級處理後,這層面料自帶靜電,能有效吸附空氣中帶有病毒、細菌級別大小的微粒。同時,聚丙烯熔噴無紡布也是N95口罩的關鍵材料。

如果要提高產量,首先就要保證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的產量能夠跟上迅速高企的需求。

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的原料是由石油煉化出來的聚丙烯塑料顆粒,在熔化顆粒後藉助高速熱氣流拉絲,噴射成網,製成無紡布。這樣的布料製作工藝流程短、價格低廉。

從最上游而言,聚丙烯的原材料供應由中石化推進,不太需要擔心。根據《內蒙古日報》報道,中國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在1月31日已經轉產口罩原料成功,日均可生產430噸口罩。按照1噸原材料能夠生產25萬個防護口罩來估算,僅呼石化一家企業,單天即可供應生產1075萬個口罩所需的原材料。另外,根據《市界》的報道,中國石化預計將會在2月向市場投放9.5萬噸生產原料,理論上可供約240億個口罩的生產。

下一步則來到聚丙烯熔噴布的製造。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在2018年,紡粘非織造布的產量為297.12萬噸,在非織造布總量中佔比達50%,主要應用於衛生材料領域。而熔噴工藝佔比僅為0.9%。也就是說,在2018年,中國熔噴無紡布的產量大約為5.35萬噸/年,而且還要用於生產環境保護材料、電池隔膜材料和擦拭材料等。

不少企業就卡在了熔噴布這個關口上。根據《界面》採訪,此前宣佈要開始生產口罩與消毒液的比亞迪一天就需要5噸熔噴布,原材料依然緊缺(2月12日,比亞迪回應稱,他們具備穩定的貨源)。

海南農業公司海南甘霖科技集團,希望儘快讓農民復工,因而準備自己生產口罩,但即使他們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取得了聯繫,也沒有找到足夠的熔噴布資源。同時,由於供不應求,口罩專用過濾材料熔噴布的市場價格正在不斷上揚。

而且,即使沒有預算限制,目前熔噴布的產量很難有質變性質的提升。作為業內領先的公司之一,恆天嘉華是中國恆天集團與仙桃市嘉華塑料製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專業無紡布生產企業。它在1月27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廠區如果全線投產,包括口罩用面無紡布、熔噴布、底面用無紡布等產品的產量能夠達到120噸/天。而業內中小型企業的熔噴布產量大約1-2噸,即使進一步擴產,也需要購置設備與培訓人員的時間,但需要復工的企業數量一定遠遠大於無紡布企業的數量。

一個正在努力的方向是加快工廠出口轉內銷的資質審核過程,減少由於政府管控而產生的時間損耗。

一直短缺的口罩在疫情結束之前可能要繼續短缺下去...

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是中國最大的無紡布生產基地。但根據《第一財經》在2月8日的報道,在以擁有中國醫用口罩生產資質為硬性指標、並且立下產量“軍令狀”的前提下,仙桃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企業生產組僅圈定了10家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28家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以及22家為上述企業生產包裝等配套生產的企業來生產疫情防控物資,其餘企業一律關停。

一名當地的口罩廠商對財新網表示,仙桃當地的口罩廠約有二三百家,有國內醫用生產資質的企業僅佔百分之十幾;另一家被關停的口罩廠商負責人則表示,不少被關停的民用口罩生產企業並不是夠不上相應的生產標準,而只是因為辦證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所以才沒有申請中國醫用口罩生產資質。這顯然並沒有充分利用仙桃作為無紡布生產基地的產能優勢。

相關的監管部門正在試圖進行疏通和調控,國家衛健委此前已經允許符合國外標準的醫用防護物資臨時在國內使用。國家藥監局也發佈通知,要求加快醫用防護服的註冊審批和生產許可。

這些大方向的指導依然有賴於地方政府對疫情發展趨勢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廣東的“世界工廠”東莞是得到認可的其中一個城市。東莞的市場監管局在口罩緊缺後,啟動了產品許可應急審查機制,成立應急許可工作組,開通現場檢查及許可審批綠色通道,悉心指導企業取得應急醫療產品生產許可,將原來近6個月的籌辦時限壓縮至2天,全力支持企業提前復工、迅速轉產,生產醫療前線緊缺的防護物資。

在物資緊缺、生產條件受到疫情影響,人力、設備和原材料都出現緊缺的極限條件下,可以預判的是,口罩物資的生產和供給很有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是一項通過集中管控、“眾志成城”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多個分散地區充分利用已有物資和條件,才能儘快滿足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