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婆牽6頭騾子,日運10噸貨走山路60裡賺1千元,午飯水煮白菜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羅順元,48歲,我老婆叫趙順美,今年45歲,四川德昌茨達鎮新勝村農民,做馬幫搞運輸有20多年了,這些石料是送往附近山上風電架線塔施工場地的,我和老婆早上5點起床到現在,已經往返這是第三趟。

我們的馬幫由19名成員和47頭騾子組成,當中有夫妻、父子,也有單身,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30歲,大家專門為風力發電建設工地馱運沙石、水泥、鋼鐵等物資備件的,我和老婆在垣曲縣民興村這一片山上馱運材料搞運輸有3個多月了。

駐紮的營地是租當地村民的住房,由於大山裡氣溫低,我們大家習慣圍著篝火吃飯聊天。

他是我們的騾馬隊的隊長,也是過去說的馬鍋頭,他負責我們整個團隊的攬工程和經濟結算,以及整個馬幫的生活。

馬幫裡的父子、單身漢住在民房的大廳裡,磚頭和木板搭起來就是臨時床鋪,常年在外幹活,住的條件不講究,我和老婆另外住在單間裡。

馬幫是對我們幹這一行的稱謂,其實我們搞運輸的馬幫當中沒有馬,都是騾子,因為騾子耐力好,脾氣好,聽主人話,而且很少生災得病,幹起活來很賣力,我和丈夫有6頭騾子參與這支馬幫隊伍。

用馬幫搞運輸在我們老家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四川德昌在古時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一處重要驛站,那個年代馬幫很興盛,電視裡面演的山間鈴響馬幫來,古時茶馬古道的馬幫就是說我們老家真實情況的,雖然現在社會發達了,搞運輸大多靠汽車等機械,但是在山區,沒有公路的地方搞物資運輸,只能靠馬幫來完成,用馬幫運輸不僅是成本低,而且高難險阻的地方能馬幫能到達目的地。


我和丈夫今天馱運的是架線用的鐵塔構件,要去的工地比較遠,山路崎嶇陡峭,往返有6公里,來回得3個多小時。

馱在騾子背上的這些鋼架配件長度達6、7米,走在山林間拐彎很不方便,為了防止被卡在樹林裡,我和老婆得扶著貨物來掌握方向,配合騾子走山路,騾子馱上貨物後,走路速度比人快,所以我和老婆在上坡路段都是小跑步才能趕上騾子的步伐,往往走一趟上山路,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身臭汗。

午飯時間到了,騾馬隊裡做後勤保障的負責人員送飯到運料現場,我和大家一樣,各自掏出隨身攜帶的碗筷,就地而坐用餐,為了減少開支,我們中午的飯菜很簡單,米飯,鹹豆腐、燉洋芋和一桶水煮白菜。


我們幹活很講究天氣,雨雪天不幹活,今天趁著好天氣盡快把物資送到指定工地,我和老婆吃完午飯沒有休息,馬上又開始裝貨。

5年前,孩子還小,我在家一邊帶孩子做飯,一邊照顧年邁的公婆,我丈夫一人在外面跑馬幫,現在孩子大了,二女兒已經在讀大學,家裡也不用操心了,所以我就出來和丈夫一起跑馬幫搞運輸賺錢補貼家用,另外,互相在生活上有一個照應。

20多年來,老和老婆牽著騾子去過河北、黑龍江等地,最遠也到過西藏高海拔地區搞運輸,經過這些年的艱苦奮鬥,我和老婆在縣城買下了150平米的住房,供倆孩子讀了大學,現在大女兒已經成了家,一家子生活的還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和老婆很滿足。


我和老婆很疼愛騾子,因為騾子能給我們賺來財富,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需要它們賺錢來養活,每轉戰到一個新工地,我先不考慮別的,第一件事是搭建臨時的馬廄,讓騾子有休息吃草的地方。

每天我和丈夫除了給騾子喂草料,另外還添加一部分玉米,因為騾子每天都是幹出力的活,在生活上不能虧待騾子。

我的6頭騾子當中,體格和品種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便宜的騾子一頭值1萬元,最貴的騾子一頭2、3萬,強壯的騾子一次可以馱400公斤貨物。

我和妻子牽6頭騾子每天平均走30多公里山路,馱運物資近10噸,能賺1000元,除了人和騾子的開銷,能落800元,人在他鄉,賺錢不容易,賺來的都是辛苦錢,血汗錢。

常年在各地山裡跑馬幫,風吹日曬,每天工作13個小時以上,雖然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得多,但想趁著自己現在這年齡還能幹得動,就多幹一些,多賺些錢讓家裡的生活更好一點。

現在是下午5點多,我和老婆決定裝滿貨物再跑最後一趟,說實話,這個鐘點是人和騾子最睏乏的時候,但為了早些把活幹完,大家還是想能多幹一趟就幹一趟,今天下山返回到駐地,肯定又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

12月17日,我和老婆離開家鄉在外跑馬幫整整8個月了,眼看新年臨近,經過大家在一起商量決定,選擇今天打包裝車回鄉。

對於久別的家鄉而言,我們德昌馬幫人更像是一群歸巢的覓食鳥,在春節到來前不久的日子,大家換上新裝,牽著自己心愛的騾馬啟程了,回家過年是我和老婆的奢望,也是孩子和年邁父母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