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源自春秋霸主的经典成语老梗——坟头草三尺高

《读史聊成语》第三部分 东周春秋


6源自春秋霸主的经典成语老梗——坟头草三尺高


公元前771年,国丈申侯勾结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而失信,无人勤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由于镐京战损和蛮族威胁,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其分界线就是公元前376年,晋国三大家族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晋国公室,史称“三家分晋”,其中赵敬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直系子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中,诞生了非常多的成语故事,一直沿用到现在。

自从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成为了我们日常表达的习惯性用语。这些用语我们称之为“梗”,类似于相声里的“捧哏逗哏”的“哏”,其实本质上指的是我们常说的“典故”,借用某件事情的缩写语来表达这件事情所蕴含的经典含义。“梗”不仅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反映了了网友们的脑洞之大。他们从流行事件、典籍文献中截取简单的话语用来表达普遍认知的道理,其中“坟头草三尺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源自春秋霸主的经典成语老梗——坟头草三尺高


很多人看到这个“梗”,第一时间都会想起一篇中学时候的课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其中有一句这么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大家结合这篇文章中的语句和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景象,创造出了“坟头草”这个梗,用来表达死了很久的意思。

吾有旧友屌似汝, 如今坟头草丈五。

坟里木棺骨已无, 劝君莫学吾故友。

其实关于坟头草的这个意思,早在唐代就有了,著名诗人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到:“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意思是说,难道你没看见,在李林甫的屠刀下,裴敦复裴尚书的土坟上已长满了高高的青蒿和荆棘。用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坚定辞绝宦途的决心。这里的青蒿荆棘和归有光的枇杷树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注意,但是!伟大的诗人李白还不是最早用坟头草梗的人!那么最早的是谁呢?


6源自春秋霸主的经典成语老梗——坟头草三尺高


这个人就是秦穆公,秦始皇嬴政的祖先。这个秦穆公身上还有两个我们常见的成语来源,一个是“秦晋之好”,一个是“乘龙快婿”,可以说他是个著名的老丈人,厉害程度仅次于号称“三朝国丈,天下第一岳父”的西魏八柱国之一独孤信。而坟头草这个典故来自一场著名的大战“崤之战”。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病故,秦国立即出兵准备攻占秦晋之间的战略要地郑国。这个晋文公就是当初流亡被楚国相助承诺“退避三舍”的公子重耳,也是“秦晋之好”里的新郎官。晋文公的棺材抬出国都的时候,里面发出牛叫一般的吼声,晋国神棍大臣郭偃命令队伍停下来,对大家说:“文公有指示,将会有军队从西边越境过来,到时候去埋伏,一定会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之前秦国派往郑国帮助他们守城的秦军将领杞子传来消息,郑国让他保管着都城北门的钥匙,只要大部队一到,马上开门迎接。看起来秦国攻打郑国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是秦国丞相蹇叔对此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攻打郑国路途遥远,士兵的战斗力会在行军中丧失大部分,而且这么远的长途奔袭,对方一定会有所察觉做好准备。秦穆公不听他的,执意要出兵,同时还派人骂了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是:你知道个屁!按一般人的寿命来说,你的坟墓上树都有一抱那么粗了。潜台词就是,老东西,你早该死了,别在这里乱说。这边是成语“墓木拱矣”的出处,也是“坟头草”梗的最早记载。


6源自春秋霸主的经典成语老梗——坟头草三尺高


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次出征队伍中,他去送儿子的时候哭着说:“你们这次去攻打郑国,途径崤山的时候会遭到埋伏。那里有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我看着将士们出征,却再也看不到你们回家了。”

事情的结果是,晋国神棍和秦国蹇叔说对了。

秦军到达郑国的时候,原本应该里应外合的杞子一众被发现,逃亡宋国。秦军统帅孟明视(也叫百里视,秦相百里奚之子)一看郑国有所准备,就带兵回国。可能是不甘心无功而返,他们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晋国觉得秦国在重耳逝世的时候不来吊唁,反而攻打盟友郑国,是无礼的行为,必须要报仇。于是他们把白色的丧服全部染成黑色,全军出击去攻打秦军。秦军途径崤山的时候,被晋国伏兵全歼,三大主帅被俘。之后晋国军队就穿着黑色的衣服去参加重耳的葬礼了。从此以后,晋国的丧服就定为黑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