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獻帝在劉備手裡,會是什麼結果?

小姐姐講史


如果漢獻帝到了劉備手裡,會因意外事故而死,或者乘船之時,船翻了,漢獻帝淹死,或者騎馬之時,馬失前蹄,漢獻帝摔死,或者吃飯之時,吃多了,漢獻帝噎死……諸如此類。

反正,漢獻帝非死不可,因為他不死,劉備當不了皇帝,就算漢獻帝沒死,在劉備心中他也死了。


劉備雖然口口聲聲說要興復漢室,但劉備要興復的不是劉協的漢室,而是自己家的漢室,劉備姓劉,乃中山靖王之後,再往上數幾代,也是劉邦的後代,所以劉備當皇帝未為不可!

劉備是有野心的,這從他四個兒子取名就能看出來,老大叫劉封,是義子,老二叫劉禪,老三叫劉永,老四叫劉理,名字合起來就是“封禪永理”,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比起劉備,曹操的兒子取名就有點搞笑了,曹操大兒子曹丕,有個養子叫曹真,曹真的兒子叫曹爽,合起來叫“操丕真爽”!確實僅僅爽了兩代,就不爽了,因為司馬昭鳩佔鵲巢了!


誰不想當皇帝啊,曹操想,孫權想,劉備也想,但曹操稱帝阻力太大了,荀彧甚至不惜以死相勸,曹操遂作罷,不過曹操死了之後,曹丕立馬稱帝了!

當曹丕稱帝的消息傳到蜀國之後,劉備大驚失色,拋胸頓足,大罵曹丕卑鄙無恥,人神共憤。然後很快劉備也稱帝了,稱帝之前,劉備做了一件搞笑的事情,“百官掛孝,遙望設祭”,祭奠被曹丕殺死的漢獻帝。

然而,漢獻帝並沒有死啊!

曹丕沒有殺漢獻帝,而是把他安排好好的,畢竟漢獻帝是他的妹夫啊,不看漢獻帝的面子,也要看妹妹的面子吧!

漢獻帝禪位之後,搖身一變,當起了山陽公,除了沒有皇帝這個虛銜之外,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樂有樂,溜溜鳥,釣釣魚,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漢獻帝沒死,劉備很尷尬!


漢獻帝沒死,劉備要是稱帝,必定遭天下人恥笑,天下人會說:

“你劉備不是要興復漢室嗎?漢獻帝沒死,你自己怎麼當起了皇帝了?看來你和曹丕一個樣啊!”

但劉備亟不可待要當皇帝,因為他都六十了,沒幾天活頭了,如果再不當皇帝,這輩子就沒機會了,可是如何既能當皇帝,又不被人戳脊梁骨呢?

劉備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扯謊,撒個彌天大謊,這個謊言就是“漢獻帝被曹丕殺死了”,反正古代消息閉塞,魏國離的遠,一時半會兒傳不到成都,只要劉備封鎖消息,成都百姓根本不知道。


就這樣,劉備撒了個彌天大謊,披麻戴孝地假哭了幾天幾夜,之後就堂而皇之的稱帝了!

有人或許會說,漢獻帝死還是沒死,劉備也許真的不知道,這可能嗎?

國與國之間,都互派間諜的,要說蜀國間諜只傳來曹丕繼位,沒傳來漢獻帝的消息,那也太不專業了吧!

所以說,倘若漢獻帝落到劉備手裡,必死無疑!


一半秋色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深度!值得讚揚。的確,如果漢獻帝劉協不是落在了曹操的手裡,成了他“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工具,而是落到了漢室宗親、大漢皇叔劉備的手裡,結果會怎樣呢?劉備會如何面對這個燙手的山芋呢?試回答如下。


首先,我們得承認,劉備以個人的出身於“漢室宗親”為出發點,肯定會去維護漢室的“正統地位”,而且“興復漢室”也是劉備畢生為之所追求的目標,更是其最高理想——雖然這並不表示劉備就會以真心去對待“劉協陛下”。

其次,劉備即便是掌握了劉協,擁有了政治優勢,並可增加其政權的合法性。然而卻並不會真的會去擁護劉協的“領導地位”!而是隻有可能把劉協當成一個“旗號”來打!最終還是會迫使劉協“自動禪位”給自己的!


最後,就算劉協願意和劉備“合作”,也要看個時候——假如是在劉備自己都在“四處流竄而無容身之地”的時候,他又哪有餘力去“保護”劉協呢!倘若是在劉備武有關張趙雲,魏延、黃忠等人相助,文有孔明、龐統、法正等人輔佐,又佔穩了荊州、西川、漢中的地盤而不失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利用漢獻帝這塊正統招牌,去為自己去消滅孫權和曹操提供輿論和旗幟上的有利條件了——至於取了天下後,劉協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了,上述淺析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的!而假設是當不得真的。


北疆同心


那劉備還不得開心死,奉天子以討不臣,今後出師有名了啊,這是一筆多麼巨大的政治資產。

劉備打著漢室宗親的名義都有士子來投,這要是有個皇帝背書,曹魏大地上的反叛怕是多一倍啊。

至於劉備會殺漢獻帝那就是扯淡了,曹操都不殺劉備為什麼要殺?以皇叔名義輔政不美滋滋。

真到了收復中原的日子,叔侄兩人一讓位,連個反對的都沒有,大家忠於的是漢,不是漢獻帝。劉備以小宗繼承大宗皇位完全沒毛病啊。

再補充一下,這個和靖難是兩回事,朱棣本身就是起兵造反的,當時天下太平,朱棣是反賊向上作亂,即使如此,一旦攻破了首都,各地官員大多都認可他為天下之主。

而劉備如果帶著軍隊平定曹魏,他自然就可以比照光武舊例,以小宗繼大宗,根本也沒有必要殺劉協。

如果劉備未能收腹中原,那自然要留著劉協代表蜀漢正統。

如果劉備收復了中原,那就更沒有必要殺劉協了,因為以收復中原的功績,天下士族都會很自然的認同劉備的登基,

同時,劉協也會自然而然的明白自己即將退位,劉備會理所應當的繼承漢朝的全部政治遺留。

在這種情況下,殺獻帝對劉備毫無好處,沒有必要,而劉備本身並非嗜血之人。

補充一句,劉協本人未必對這個皇位有多麼留戀,他其實從來沒掌握過任何有意義的權力,連懷孕的妻子死在面前都無可奈何。

他對曹丕篡位的牴觸更大原因是漢於他處終結,劉協對不起列祖列宗(不要用現代人的思維套用古人,古人對宗廟的重視甚至勝過生命)

如果劉備真讓劉協讓位,劉協的反抗想必不會太大。


清說歷史課


漢獻帝如果在劉備手裡,這個假設,非常的有意思然而。。。。好吧進入假設,個人開始推算!

漢獻帝落入劉備手中的時間,必然是以曹操迎漢獻帝時間段為參考的!

那個時間劉備還在做什麼呢?貌似好像不具備任何實力吧!貌似走哪慘到哪!好的不久就這些了!假設漢獻帝現在已經和劉備在一起了!

獲得優勢:一心向漢的大臣必然是跟著漢獻帝走的,那麼劉備周邊聚集大量人才,只能聚集,而不是為劉備所用!因為劉備沒有強大的實力讓他們附庸。。。

在獲得一定保護,其他正常的軍閥至少不敢對劉備下手,可是劉備又能做啥了。。。。

沒辦法給演下去了!因為說到底能力不足去匹配。。。曹操至少還有青州軍,還有大地盤。至少是異性不礙於什麼。

而劉備,礙於叔侄,且前期一直都不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所以,設想不出他會怎麼去把控漢獻帝,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備並沒有這個實力!

一把劍還是要在具備一定實力基礎的人手中的,不然都是廢的。!


宇小谷


我覺著如果漢獻帝在劉備手裡,處境可能還不如在曹操手裡,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不管是誰,手裡一旦有了權利,就不可能再放棄了,劉備也一樣,別看他這時候跟漢獻帝認作叔侄關係,那也算是互相利用,互相依靠,漢獻帝也是有想法的人,不願意大權旁落,肯定也會像對待曹操那樣對待劉備。而劉備估計做不到曹操那樣。曹操對漢獻帝其實已經不錯了,之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是曹操沒那麼幹,反而繼續好吃好喝的供著,並且把女兒也嫁給獻帝,雖說這種婚姻有政治成分,但是以曹操當時的狀況,也可以不這樣做。而如果換成劉備,之前肯定是跟著劉備東奔西躲,過著挨餓受凍的逃亡生活,極度危險。待到劉備得到西蜀,他的部將們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官運前途還是為了主公,肯定會慫恿劉備稱帝,劉備本是漢室宗親,定會逼迫獻帝禪位,就像曹丕對待獻帝那樣。劉備乃假仁假義之人,說不定自己想當皇帝,又不想落下不忠不義之名,會暗中指使讓獻帝非正常死亡,然後他繼位也有可能。總之,如果獻帝老老實實過自己的日子,不再去想皇位,跟著曹操絕對是最安全。



先進


真以為劉備是什麼善男信女嗎?漢獻帝在劉備手裡,很可能結局更慘。

劉備此人從小就有凌雲之志!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老大的。年少貧困之時,劉備就能籠絡關羽、張飛等一幫少年人縱橫鄉里。起兵以後,即使在最落魄的時候,劉備始終是獨立自主的大當家!

這樣一個人,他能夠甘心屈居人下、卑躬屈膝的侍奉一個遠不如自己的人?傻子都知道不可能。劉備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這樣一個人,他能夠將自己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就算他願意,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願意。他們是劉備的功臣,跟著劉備能封侯拜相。卻不決是漢獻帝的功臣!一旦大權歸了漢獻帝,這些人難免被猜忌被打壓被排斥。

我們假設漢獻帝在劉備手裡,劉備會怎麼做呢?

這要看什麼階段的劉備。假設是起兵之初的劉備,實力太弱,操縱不了漢獻帝,只好送走。

如果是佔領徐州的劉備。他會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如果運氣好打敗所有敵人。劉備會有一千種辦法,讓漢獻帝悄然逝去。然後劉備稱帝。

如果是佔據益州的劉備,那麼漢獻帝只能是一個包袱。活不過一年。

史書記載,劉備恢宏大度。但是這個大度要看對什麼人了。對於想壓自己一頭的,劉備從來都是心狠手辣。


上將噯福斯


漢獻帝是一個很可悲的皇帝,也是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最幸運的亡國皇帝。

漢獻帝如果真能從曹操手中逃出來,他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號召真正為漢朝效力的能人異士,從新建立一個帝都。但話又說回來在當時的亂世,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在搞獨立,就算有人投奔可能又是第二個曹操。但是這也是他唯一有可能恢復漢室的辦法。





我們再來看看,漢獻帝到底是否原意去劉備那裡!答案是:否。因為劉備是不是皇叔,只有獻帝跟劉備本人知道。當初匆忙認了這位宗室親戚並不是獻帝傻。相反 獻帝見劉備能力非凡,想利用牽制曹操!奈何曹操太過強大,劉備根本沒有可乘之機!

一直以“劉皇叔”自居的劉備,面見皇帝就是想得到獻帝的承認。一代梟雄劉備得到了做夢都想得到的身份,怎麼還會待在朝不保夕的地方呢!一逮到機會就毫不猶豫的溜掉了。難道獻帝還會逃出虎穴又入狼口嗎?



再來假設獻帝真去劉備那裡,是逃出來的肯定不會拖家帶口,頂多帶幾個親信。

劉備會利用獻帝的號召力,招攬很多人才!這時候曹操就真成漢賊了,沒有了獻帝哪怕曹操再能忽悠,手下人心也難免會變!而劉備的勢力會翻倍增加,然後一舉攻下中原;獻帝全家老小死於戰火當中,獻帝傷心過度,突然暴斃。

漢室才德兼備、又極有聲望的唯一血脈劉備,自然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從兩點可以看出劉備的不臣之心,第一次是接受皇帝衣帶詔,有殺曹操的機會,他卻阻止了關羽的行為!因為他擔心中漢獻帝的一石二鳥之計。曹操死了,他這位“皇叔”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反而只要逃出洛陽,他手裡的衣帶詔就是一個很有“殺傷力”的武器!第二次是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劉協被封為了山陽公,他卻在蜀中釋放獻帝被害的信號,和部下一唱一和時隔一年便登基稱帝!就算獻帝真死,這麼著急禮儀上也說不過去吧!

所以還是不要逃出來著好,山陽公才是他的結局,也是他最好的歸宿。


先生與故事


斗膽說一下我的想法,權當拋磚引玉,各位史學先進斧正。

這個問題是假設,那麼我們就從實際出發來看一下假設的合理性。

一、實力背景。當時漢獻帝從關中跑回來的時候,各路諸侯都在幹什麼?別說劉備,就是曹操本人也沒有一州之地,都在忙著搶地盤。

二、戰略眼光。當時毛玠給曹操獻策並得到了首肯,迎奉天子回的許縣,在政治上佔得先機。當時能與毛玠眼光媲美的只有魯肅,袁紹兄弟一個忙著另立,一個忙著自立,劉備估計是都沒有想過這事。

三、招才理政。曹魏東吳自不必說,人才濟濟,國力日盛。劉備這時候還在四處投靠,沒有根基,哪有什麼資本,當他有了益州之地,試問還有機會迎奉天子嗎?

四、漢中稱王。劉備打下漢中,殺了夏侯淵,緩兵之計退了曹操,先想到的是上表稱王,什麼復興漢室,北伐曹魏,攘除奸佞,一點沒幹,反倒是為了荊州跟孫權幹了一仗,以致損兵折將,永安宮託孤。

因此說,劉備沒有眼光,沒有實力,最根本的就是沒有真心,所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事他根本幹不出來,退一萬步,如果能有,他比曹操更奸!


老衲虛空


這種假設我們要分兩個時間段來看:一是奪取益州前的劉備,我們把它稱之為早期的劉備;二是奪取益州後的劉備,我們把它稱之為後期的劉備。

對於早期的劉備來說,就算漢獻帝願意跟著他,甚至曹操主動把漢獻帝送給劉備,劉備也不會要也不敢要,因為早期劉備的實力實在太弱了。

要知道,漢獻帝並不是一個傀儡,他的身邊文有楊彪之類三公級大哥;武有董承、楊奉、韓暹等握有大量槍桿子的軍頭。 這樣的配置,不要說早期的劉備,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沒有機會控制。

事實上,在漢獻帝剛到洛陽時,曹操就想控制漢獻帝,結果當場就被董承、楊奉、韓暹等人的強大武力給擊退。後來,因為這三個軍頭起了內訌,這才讓曹操抓到了機會。

問題是,雖然曹操抓住機會控制了漢獻帝,但漢獻帝身邊仍然是各種力量雲集,以至於當時曹操去拜見漢獻帝,看著漢獻帝身邊那些帶甲的士兵,頓時嚇得汗流浹背,索性以後不再去拜見漢獻帝。

事實上,直到赤壁之戰前,曹操將董承給清理出局後,漢獻帝才真正成為傀儡。 在這種背景下,就憑早期劉備的那點實力,哪裡有資格奢望漢獻帝會跑到他這裡來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漢獻帝主動來到劉備身邊,但對劉備來說,也不過是個燙手山芋。因為,早期的劉備,就算控制了漢獻帝,他敢因此對曹操和袁紹指手劃腳嗎?顯然不敢。



想當初,董卓控制著漢獻帝,大家不服他,照樣打他。後來曹操控制著漢獻帝,袁紹不服他,照樣打他。現在,劉備控制著漢獻帝,就算他不招惹曹操、袁紹,這兩個人也可能為了搶漢獻帝,就主動跑過去打他!就憑早期劉備的那點實力,豈不是自己找死嗎?

事實上,如果你的實力足夠,拿著漢獻帝這面旗幟,那叫如虎添翼,再不濟也叫錦上添花。問題是,如果你實力不夠,拿著這種東西,那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人們本來不想打你,但是為了搶你的東西,也得過去打你。

從這層意義上說,如果是在劉備早期,漢獻帝跑到劉備哪裡,劉備要麼乖乖把他送給曹操或者袁紹,要麼等著被人群毆打死。這樣一來,劉備在歷史的形象,也就類似袁術的形象。總而言之,拿個了漢獻帝,就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不是典型的不自量力和找死麼?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後期的劉備,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是妥妥的一方諸侯,而且不久後榮登漢中王,距離皇位也只有一步之遙。這個時候漢獻帝如果從曹操手裡逃脫,劉備自然有實力接納漢獻帝,而且也不用擔心遭到曹操的打擊和報復。

問題是,此時漢獻帝跑到劉備的地盤上來,那和呆在曹操的地盤上,並不會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從某種意義上說,漢獻帝如果逃到劉備這裡,只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類似唐玄宗的結局;另一種是類似小明王的結局。



首先說下唐玄宗的結局,那就是等到漢獻帝跑到劉備這裡後,劉備就會脫掉皇袍或漢中王的服飾,然後率領文武百官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漢獻帝。等到見到漢獻帝后,劉備就跪在漢獻帝腳下,痛哭流涕。

總而言之,都是我沒有盡到做臣子的義務,讓您吃了這麼多年的苦;再總而言之,前一段時間,我誤信謠言,以為您駕崩,為了延續漢室江山,所以才登上皇位或者漢中王位,但現在您回來,我要把大漢江山還給你!

接下來,劉備會率領馬超、許靖、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跪在地上,高呼萬歲萬萬歲。然後劉備親手捧著皇袍,要給漢獻帝披上。

當然,漢獻帝當了這麼多年傀儡,肯定很清楚這其中的道道,所以他過皇袍,執意要披在劉備身上。最後,雙方來推我讓表演了好幾個小時候,皇袍終於還得披在劉備身上。

再然後呢,漢獻帝很榮幸的升級為太上皇,接著劉備親自給漢獻帝牽馬,送他回太上皇住的宮殿,許靖、馬超、諸葛亮、趙雲、張飛則在前邊給開著道。漢獻帝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高興的留著眼淚說,我雖然不當皇帝,但我感覺比當皇帝還風光!

至於第二種小明王的結局,就是劉備派人去接漢獻帝來登基,結果半路上馬車突然失控摔毀,一下就把漢獻帝給摔死了,而這個負責接漢獻帝的官員,也直接嚇得畏罪自殺。

最後蜀漢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這就是個意外。無奈之下,劉備只好為漢獻帝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而劉備也一度悲傷得要自殺,但在眾人的勸諫下才作罷,最後又在眾人的勸諫下不情不願的登上了皇位。


我是趙帥鍋


我是閒翻古書笑談歷史。這個問題我有些粗淺看法,拋磚引玉供參考

1.劉備身世很可疑,就算真是皇親血統也太遠

先說劉備的身世:《三國志》記載劉備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多個兒子,比周文王還厲害,周文王加上雷震子才湊夠100.

裴松之《三國志注》則引用魏國《典略》說法:記載劉備是臨邑侯旁系親屬。父親劉弘死後,劉備與母親賣草鞋為生。

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封北海靖王劉興次子劉復為臨邑侯。而劉復則是漢景帝第六子的後代,過繼的是漢光武帝劉秀二哥。

看看,正史都說不清楚劉備到底是誰的後裔了。好吧,無論如何,劉備是漢景帝的後代是無疑了的話,咱們再看看漢獻帝。

漢獻帝無疑是劉秀後裔,劉秀的身世又是怎麼樣的呢?劉秀是漢景帝的六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

事情很清楚了,劉備無論是漢景帝那個兒子的後裔,血統上都距離漢獻帝太遠了,已經屬於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了,本來就八杆子打不著吧而且還是旁系子弟。


2.皇權面前無父子,何況同族

自古以來,即使是親生父子在皇權面前也是沒有情面可講。就說漢景帝吧,不就逼得自己的親生兒子廢太子劉榮自殺了嘛。

還有劉秀的哥哥就是死於更始帝之手,他們可都是劉發的後代呢,輪起來血緣關係,比劉備和漢獻帝之間近的是太多了。

而且自古廢太子或廢帝,能夠保全性命的很少,漢獻帝自己的哥哥被董卓廢除了,還是個孩子,想求個活命都不可能,雖然不是漢獻帝的命令,但是也可見皇權爭奪的殘酷了。

至尊位只有一個,沒有退路。


3.劉備不是善茬

劉備自己也不是什麼善良百姓,要不也不會被稱為“梟雄”,所謂仁義是陳壽給他臉上貼金,因為陳壽的父親做過蜀漢的官。

就看他的起家史,今天投奔這個,明天依附那個,各路諸侯跑了個遍,到誰那兒都想著要自立。

在公孫瓚那兒拐帶走了趙雲,給陶謙幫忙佔領了徐州,奉曹操命令出征把人家人馬收編了。

投奔劉表惦記佔據荊州,給劉璋幫忙打的是蜀中的主意。

忍的時候能關門種韭菜,狠辣起來自己屢立戰功的義子劉封說殺就殺。

這樣的人性,漢獻帝投奔他那就是找死,這是事到緊急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物,屍山血海裡滾出來的,下手絕對不軟。


4.劉備部下為富貴榮華也容不下漢獻帝

好吧,咱們假設劉備忠義無雙,漢獻帝一到納頭便拜,奉為上位,將大權拱手相讓吧。可是且慢,您問過關張趙馬黃的意見嗎?問過諸葛亮的看法嗎?問過蜀中各大家族的想法嗎?

這些人拋家舍業,捨死忘生的跟隨劉備,為的是什麼?其實在諸葛亮勸說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您不升官做漢中王,您讓這些跟隨您這樣多年的弟兄們怎麼辦?大家為的是榮華富貴,封妻廕子,您不進位稱帝,大家怎麼升官?

正是因為劉備稱帝了,諸葛亮才能是丞相而不是左將軍府主管,馬超才能是驃騎大將軍,張飛黃忠魏延這些人才能封侯。

尤其是蜀中和荊州那些士族,我們這麼支持你劉備,要錢給錢要人出人。你說讓位就讓位,你讓我們以後怎麼辦?我們還想成為千年家族呢。

這事兒不行!絕對的!誰搶劉備的位子我們就弄死誰,大家夥兒的富貴全在劉備身上呢!


結語

因此,無論從那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兒,漢獻帝要是投奔劉備,那隻能是一個字:死!絕對沒有第二種可能。

曹丕能容漢獻帝做山陽公頤養天年,既是因為劉協是他親姐夫,倆姐姐都嫁給他了。也是因為君臣名分早定,曹丕不想背上弒君的名聲。

最重要的一點是曹魏政權需要陳群,司馬懿等人背後的家族支持,而這些家族多少輩都是漢臣,如果曹丕敢弄死劉協,就會失去這些家族的支持,曹魏政權就維持不下去!

而劉備那裡,這幾點漢獻帝不死的原因一點不沾,所以去了就是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