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泰山的文章。但是,仰慕于泰山的悠久历史,惊叹于自然的峻秀险奇,也困恼于自己的文笔拙劣,担心弄巧成拙。但是,作为一名山东人,从小时候的《雨中登泰山》,到自己多年来与泰山的交集,再到成年时的“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只想当做一篇随笔,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而已。

最初始时认识泰山,源自于自己还在煤矿大院的育红班(后来的“托儿所”、如今的幼儿园)里上学时,父母跟随矿上组织的共青团员一起去登泰山。等他们回来后,带给自己的是一份写着“泰山留念”的小书包和一个在现在看来幼稚到极点的“小相机”,眼睛对准它的取景框,看到的是一张张泰山著名景点的照片。

从那时起,从枣庄老家成长起来的我,知道了一个在很远地方的景点—泰山。

之前,我的父母去登泰山,我那时才5岁,之所以记忆深,是因为父母去泰安的那晚,我第一次跟爷爷睡觉。并且,爸爸反复叮嘱我,如果第二天到了幼儿园,老师问怎么爸爸妈妈没有送自己来时,你就说:我爸爸妈妈爬泰山去了!

可能,爸爸那时叮嘱我,是怕爸爸妈妈没有送自己去幼儿园不高兴。但是,“爬泰山去了!”短短五个字,我一直认为,这是用现在来说很牛叉的一句话,让别人知道,我们爬过泰山,你,没有!

所以,我对泰山,更崇拜了!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源于偶然:一次与朋友的登山,没想到数年不止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泰安市。

这些,是我学习更多知识、走进泰山之前,获得的最多的信息了。

1994年,我还在枣庄矿务局(现:山能枣庄矿业集团)的一座煤矿的职工子弟学校上学。那时,受语文学习中学习写信的有关知识,我们的语文老师将我们与他曾经实习的大同矿务局一所职工子弟学校建立了通信联系,两个班级的很多同学互相成为了第一批“笔友”。一次来信,信封上贴着一张邮票,赫然写着“南天门”。

那一次,我知道了在泰山上,有一个地方是“南天门”。没成想,数十年后,我会多次经过这个地方。

2010年的“五一假期”,没有回枣庄老家的我,自己一个人呆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突然想起,在泰安医学院上学的发小,也没有回老家。顿时决定,做伴爬泰山去。

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踏上泰安的土地,也第一次领略泰山的魅力。

“五一”黄金假期,正值游人多、假期长,从未有到热门景区旅游经验的我,这一次感概颇深。

那一次,我们从中午开始爬山。泰山景区里,上下山人挤人,用熙熙攘攘不足为过。作为没有登山经历的我,还穿着西裤,行动十分不便。就是这样,我的发小、他的同学、同学的同学,一共五个人,说说笑笑就出发了。

中午登山,结果很明显:晚上到了山顶,见到只有画面上才看到过的南天门,寒风飕飕,冻得咬牙切齿。更可怕的是,还要在山上呆整整一个晚上。

那次,是我第一次登泰山。从红门到南天门,历时时间最长,也是自我感觉“最惨”的一次。

其实,更惨的是,那时没有什么手机支付,手机也不是智能手机。当第二天开始下山时,从天街穿过南天门的2个门洞,我不仅与朋友走散了,手机也没电了。从“升仙坊”到中天门,我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挨下去,累的筋疲力尽,最终躺在中天门的一个小角落,期待着再次见到朋友们。

回工作单位的路上,坐在大巴车中,汽车的颠婆、身心的疲惫,很快进入梦想。而那一次睡觉的质量,真的很好!

可是,从未想到,从那时起,拉开了我登泰山的序幕。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始于兴趣:自然与历史的结合,产生出更多精华

最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朋友提问,从红门登泰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当时,我就想回答问题。因为,从2011年开始,我一直就徒步登泰山。

我喜欢摄影,惊叹泰山的气势恢宏;也喜欢运动,但日常的工作,没有自己更多运动的机会。每一次去登泰山,我都会带着相机,都会将自己见到的美丽风景、人文景象收纳其中。因为,这是最自然的景观。

对于很多人来说,登泰山,更重要的是看日出。最初登泰山,我的想法也是一样。但随着多次登山,我的打算就发生改变了。

最初的时候,我喜欢下午登山,一个人,不慌不忙,慢慢悠悠到达南天门。然后,选择一家旅馆,晚上吃完晚饭,就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然后,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毕竟南天门所有旅馆可以上午十点退房。

一般来说,每次登泰山,我选择的都是淡季。最大的好处,一是登山的人少,二是山上的住宿比较便宜。

随后,再慢慢地下山。沿途中,对于自己喜欢的景色,无论是山石,还是景色,或者是人群,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友人,每个人在登山的途中,表情、信念、表现都不一样。但所看到的所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毫不犹豫的拍摄下来。

浩浩荡荡的山路,一路风景一路歌。

正如我们所说,人生道路上,处处都是风景。只要你留心观看,才会发现更多的美丽。

在登泰山的过程中,我用镜头看一切。看,上山的人群,有的三五成群、有说有笑,你追我赶、不亦乐乎。有的,独自一人,或累的气喘吁吁,或坐在山路旁边的石阶上休息。不时,还要向身边下山的人询问:请问,这离南天门还有多远?

而下山的人群,更各有特点。有的已经历经一夜无眠,下山时没精打采,一步一步向下走。有的,受到下山时膝盖的缓冲和摩擦,下山时时轻时重。与上山相比,力气能够减轻一些,但是,很多人因为上山的辛苦,已经无暇看风景。

其实,风景就在身边。

每一次,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泰山的石刻、商铺或许一成不变,但风景绝无重复。每一次看到泰山的风景,或许在手边,或许在眼外,但每一次看到任何一处风景,都会有一种新的体验。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成于坚持:耐力与兴趣的融合,经历到更多乐趣

从2012年起,我坚持每年2次登泰山。一次是上半年的淡季,一次是下半年的淡季。

说说我的徒步登山经历吧,也算是回答头条里提问者的提问。

一般来说,我是从工作地坐晚上11点多的火车,达到泰安市是凌晨2点多。下车后,从火车站出来打出租车直接到达红门停车场。这时,一场考验个人耐力的时候就开始了。

最初,红门到售票处,还有着许许多多买香火的商店,晚上无论几点到,都会灯火通明,并伴有许多个人售卖手电筒、拐杖和香火的。

其实,从这时起,我就用秒表开始计时了。一般来说,从红门抵达南天门,我的登山时间一直掌握在3个半小时左右。

春天登山时,山下的气温已经事宜,伴随着手电筒的亮光,一步一步经历或平坦或崎岖的山路,望着天上的星空,听着四周寂静的山野,内心十分舒坦。这时,看到身边走来的上山或下山的人,为自己在如此静寂的环境中,好像多了一些兴奋。

但冬天登山时,却是非常非常的孤单与寂寞。因为,登山的人数大幅减少。记得有一年,我选择在11月初登山,从红门入口起,一直到第二个检票口,没有见到一个人。在漆黑的环境中,这种感受就是刺激。

只要自己保持正常的步伐,登泰山的时间基本不会变化太大。在冲刺中天门前,一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会让人们感到疲惫。坐到中天门休息时,很明显感受到山上的清冷了。那时,一般自己会在接近4点钟。而此时,在中天门遇到休息的人,会逐渐多了起来。

接下来的路,有平坦有崎岖有陡峭。经过“快活三里”,那滋味每次都感觉美极了。经历的更多陡峭的路,都是一样的。付出的体力更多,并加上已是凌晨,人们的精力已到极限,自己的大脑中开始感觉到昏昏沉沉。

每次,走到临近十八盘看到沿路商铺中打出“红牛加油站”时,我就知道最后的冲刺就要来了。一般每次登泰山,我都会准备好一副手套,哪怕是一只右手的。因为,在下面的十八盘中,自己靠旁边的铁栏杆,也会助自己一臂之力。此时,时间已经5点左右。

这个时间并不准确。因为,每次自己上山休息的时间可长可短,从而时间只能说到大概。

再者,在登泰山的过程中,还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一年春季我登山时,忽下大雨,伴随山峰,打伞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穿上雨衣,才能暂时躲避。而那一次,我还带着单反相机,自己既要避免挨淋,还要保护相机的安全。

在十八盘的路上,晚上登山,就避免时刻望到前面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无奈。而我,每次坚持那么长时间,忽然抬头,看到不远处南天门的微弱灯光,就告诉自己“胜利就快倒了”。

而当自己一只脚踏过南天门高高的台阶,感受到那常年呼啸的穿堂风,再回望自己走过的来时路,立刻感到释然。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勤于执着:体力与精力的集中,获取到更多感概

有人说,你每年都登泰山究竟是为了什么?花钱买门票,还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去登山,不是花钱买罪受吗?

其实,我自己知道是为了什么。

一个是从内心来讲,希望保持对目标的坚守和执着。

另外一个就是从身体来讲,希望自己在能够登山时,看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样的年龄。

在泰山,每次都会遇到泰山挑山工。虽然,他们所挑货物每次都不相同,但那股勤劳、坚持、执着的劲头,令人佩服。

我一直在想,登泰山和挑战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新高度,不是需要同样的道理吗?有几次,我走在红门与中天门的中间地段,就感觉到非常累,生起了放弃的念头。其实,那个地方离入口很近,完全可以放弃。

但是,每一次,我都在想放弃与坚守中同行。反复让自己克服劳累、疲倦和乏困,打起精神走下去。而每一个台阶,让我更加深刻了解到了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刚登上山顶,以及走到半山腰,回望自己的来时路,看到自己走了如此多的台阶,佩服自己。正如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胜利的战胜困难后,再看看自己曾经的努力,感到很值。

这也算是一次次心灵的修行吧!

从红门到南天门:徒步登泰山,也是心灵的一次修行

我曾戏称,如果当你从南天门走下到十八盘,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还落到南天门,那时,你还会不会选择上山去拿?

每次,这个问题都会引起同伴的笑话和思考。如果是我,我还真的想一想,并且还很紧张。

另外一个登山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这种放松,与登山的累并不矛盾。

因为工作原因,从进入办公室的那刻起,我是需要一直坐在办公室前,直至下班。而每一次登山,虽然挑战了自己身体的极限,但通过登山,确实让自己得到一次身体的“解放”。起码,每次从登山返回家中,那一晚的睡眠,不会有梦,是我睡眠最好的。

每年,每月,每日,登泰山的人从不会断(疫情防控真的是例外)。每一个登泰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打算和目标。但,无论你是谁,是怎么样坚持到最后的,看到自己坚持下来走过的路,内心一定都是喜悦。

站在泰山之顶,远望群山,天聊地阔,心胸开阔。

这,就让自己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修行,也得到净化。

2020年,我将再次启程奔向泰山。我们会不会成为同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