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絕詩歌的藝術

晚唐李商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詩人,他和另一個晚唐詩人杜牧被後世人合稱為"小李杜"。李商隱的七言絕句,流傳下來的約有二百首。這些絕句深刻地反映了晚唐動亂的年 代,揭示了晚唐面臨的嚴重的社會現實,在藝術上又能苦心孤創,另闢新境,從而使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完美結合,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堪稱一代典範。

李商隱七絕詩歌的藝術

李商隱滿懷憧憬步入仕途,希望能展翅凌雲,挽回晚唐正在沒落的歷史命運,重振大唐國威,而後歸隱。然而在晚唐時期,由於皇帝昏庸,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黨爭激烈,致使政治腐敗黑暗到了極點。他想勇猛地撞破著黑暗的天羅地網,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但這只是一個書生的良好的願望,根本沒有絲毫實現的可能。

在這苦難的時代,他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帶著時代的憂鬱與哀傷,懷著被時代撞擊殘破損傷了心靈,充當獨醒者的角色,抒發個人的憂怨與悲傷,流露出盛 世難回的悲哀情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種好景不長的哀嘆,代表了晚唐有識之士對時代的評價。

李商隱七絕詩歌的藝術

他執著地審視著社會與人生,將其審視的苦果醞釀成時代的哀音——讚美美好而又殘破的事物。他的審美情緒是哀傷的、悲觀的,然而這是苦難的時代賦予詩人的,也是無可奈何的。他以十分 惋惜的情緒歌唱著: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 崔袞》;西亭翠被餘香薄,一夜將愁向敗荷。《夜冷》;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花下醉》;卻憶短亭回首處,夜來煙雨滿池塘。

李商隱七絕詩歌的藝術

然而詩人對時代並沒有完全喪失信心,他仍懷著改革現實的強烈願望,投入時代的洪流,搏浪奮擊。因此,他在對過去美好的時代的無限 嚮往中,用他鋒芒犀利的詩筆,尖銳地批判腐朽黑暗的現實,無情地揭露最高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迷信仙道等,他寫了許多辛辣、尖刻、冷峻的諷刺詩,這些諷刺詩許多都是以詠史詩的面貌出現的。

他借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對統治者提出 了尖銳地批判與警告,希望他們不再步亡國之君的後塵。從本質上講,詩人是站在封建統治階級一邊的。他批判封建統 治階級,是希望他們在改革現實的政治中得到長治久安的。然而從客觀上卻顯示出這些統治者荒淫腐朽的真面目,給我們提供了一份頗為生動的晚唐歷史資料。展示了一幅真實的封建統治階級走向滅亡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