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之間決戰: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戰役”,派衛青和霍去病各帶五萬騎兵,還有幾十萬步兵和大量輜重配合作戰。漢武帝這時明顯的偏向霍去病,把打仗厲害的士兵給霍去病。本來霍去病從定襄出發,後來聽俘虜說單于向東去,就讓霍去病從代郡出兵,讓衛青從定襄出兵。李廣向漢武帝請求參戰,漢武帝因為他年紀大了,不同意,李廣求了很久,漢武帝才同意。李廣任前將軍,公孫賀任左將軍,趙食其任右將軍,曹襄(平陽公主的兒子)任後將軍,他們都隸屬於衛青。

漢匈之間決戰:漠北之戰

出邊塞後,衛青帶精兵去和單于決戰,讓李廣和趙食其合兵,從東路出發,而東路的路比較難走。李廣對衛青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您卻把我派到東路。我年輕時就和匈奴作戰,現在才等到跟單于對戰的機會,我願意做前鋒,跟單于決一死戰。”漢武帝暗地裡交代衛青,說李廣年紀大了,不要讓他跟單于交戰。當然這件事上衛青也有私心,他的朋友公孫敖沒有了爵位,衛青讓他跟著自己,所以故意把李廣支開,因此衛青沒有答應李廣的要求。後來李廣果然迷路,衛青派人帶李廣去受審,李廣說:“我跟匈奴大大小小打過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大將軍和單于的軍隊交戰,可大將軍調我去東路,偏偏又迷路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已經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李廣說完就自殺了。

漢匈之間決戰:漠北之戰

後世常拿李廣沒有封侯的事做文章。李廣的堂弟李菜,才能在李廣之下,可是官做到了丞相。李廣的部下也有很多被封侯,可就偏偏李廣沒有。李廣有次和一個星象家叫王朔聊天,李廣說:“從漢朝和匈奴作戰以來,我沒有一次不參加,部隊中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不及中等人,因為攻打匈奴有功被封侯的有幾十個人。我李廣不比別人差,卻一直沒有封侯,難道是我命該如此嗎?”王朔說:“請您回想一下,做過什麼後悔的事嗎?”李廣說:“我曾當過隴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投降的有八百人,我一天之內把他們都殺了。到今天為止,我最後悔的就是這件事。”王朔說:“使人遭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經投降的人更嚴重了,這大概就是您不能封侯的原因吧。”王朔把李廣不能封侯的原因歸結於做了不好的事遭報應。我想李廣不能封侯很大程度上是他自身的問題,就像程不識指出的,李廣治軍很鬆懈,行軍不講隊列,哪裡方便就在哪裡紮營,晚上也沒有人放哨。所以他自己本事很大,帶兵就有些問題。

衛青越過沙漠攻打單于。趙信給單于出主意,“漢軍已越過沙漠,人困馬乏,我們可以以逸待勞。”單于就列好陣等待著漢軍。衛青走出塞外一千多里,碰上了單于的軍隊,下令把武剛車(一種戰車)列成環形陣,同時派五千騎兵對抗匈奴一萬騎兵。這時突然颳起大風,吹得人睜不開眼睛。衛青讓左右兩翼包抄,單于一看勢頭不對,帶著幾百騎兵跑了。衛青於是下令追,沒有抓到單于,不過也幹掉了一萬多敵人,到達了趙信城(蒙古國杭愛山南麓),把城裡匈奴的糧草都燒掉,回去了。

漢匈之間決戰:漠北之戰

霍去病的軍隊從代郡出發,碰到了左賢王的軍隊,殲敵七萬多人,追殺到狼居胥山,最遠追到了貝加爾湖。這一仗使匈奴遭到重大打擊,形成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霍去病可作為古代將軍的典範,沉默寡言,不洩露別人的秘密,有氣魄,敢作敢為。漢武帝想讓他學習孫子和吳起的兵法,霍去病說:“打仗只講當時的方針策略,不必學習古代兵法。”漢武帝想給他建府邸,霍去病說了句很有名的話:“匈奴不滅,無以為家。”

漢匈之間決戰:漠北之戰

如果說霍去病有不足,因為他從小在宮裡長大的緣故,不太關心士兵。他在塞外打仗,缺糧,士兵餓得站不起來,他還在玩蹴鞠(踢球的遊戲)。霍去病年紀很輕就去世了,只有二十四歲。漢武帝很傷心,讓他陪葬茂陵,並且把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形狀。霍去病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霍光,霍去病在公元前119年出征時路過河東郡,與父親霍仲孺相認,給他置辦了很多田地、房產,同時把霍光帶走了,安排在自己身邊。霍光也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不過這是後來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