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在陳鈺銘的心中,西藏就是一個永遠無法破譯的密碼。那片土地以及植根於那裡的風土人情,構成了西藏民族文化最為豐富而又神秘的部分。如何描繪,才能呈現出最真實的西藏,始終是盤桓在他腦海的問題。或許只有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才能感受藏族同胞真切的生存狀態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因此他的一系列西藏題材的作品,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涵蓋了深邃的精神內涵。畫家用豐沛的情感將那個烙印在生命中的真實西藏娓娓道來。其中的《吉祥之路》,則是較為成功的一部作品。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畫家運用生動的水墨語言,描繪了藏族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的歡樂場景。他們有的在祈禱,有的在做轉經,有的則露出開心的笑容。從他們豐富的表情上,似乎讀到了西藏同胞的當代生活。悲苦和哀愁漸漸離他們遠去,充滿希望的未來,綿延而成一條幸福的吉祥之路,在每個人的心中無限地延伸。畫家通過這一畫面,生動刻畫了眾多藏族同胞的人物群像,再現了他們獨特的宗教生活,並從他們的神態舉止中,折射出當代西藏人的精神氣質——熱情、質樸、純真,那是民族性格的凝結,也是西藏鉅變帶來的人們心態上的徹底轉變。虔誠的祈禱寄予了心中最美好的祈願,真摯的笑容傳達了生活的快樂。當這一切融入在和諧溫馨的畫面之中,則構成了一幅嚮往明天的燦爛圖景,放置於心靈的一隅,化作心中無限的期待。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作品採用寫實的手法刻畫人物及場景,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彷彿一下拉近了和生活的距離。這是畫家深入到西藏生活中得到的收穫和感悟,猶如牛毛帳篷裡傳出的古老藏歌,姐茶中溢出的清香,需要慢慢體會,用心感悟,才能真正理解。只有深入到人們心靈深處去挖掘和發現,才能對西藏民族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解析。畫家心中揮之不去的西藏情結,促使他尋求關於西藏的諸多答案,這答案就藏匿在他的筆墨之間以及內心的最深處。豐富的生活體驗給了他一雙洞察微毫的眼睛,使他能夠較為全面地審視藏族同胞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即使是司空見慣的小事,在他看來,都有著說不完的道理。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亦或一個習慣,背後隱藏著的寓意和感情,他皆瞭然於心。因此,當這些故事以他的視角和感悟被描繪出來,西藏那層神秘的面紗也就輕輕地揭開了,呈現在人們眼前的西藏是如此真實,彷彿近在眼前而又觸手可及。西藏同胞的各種生活細節給了他很多靈感,賦予他獨特的藝術視角,使他在探尋西藏水墨人物畫的過程中,找到了恰當的表達和準確的語言。從畫面整體來看,畫家在構成、色彩和人物造型方面頗費了一番功夫。雖然畫面人物眾多,但人物的位置佈局安排得當,錯落有致,疏密相間,並預留了一定的視覺空間。這樣的結構在汲取傳統精髓的前提下,又融入了更多的現代意識。畫家在這幅畫中打破了黑白水墨的慣例,在人物的面部等處施以不同的暖色,使畫面在黑白墨色之間躍動著鮮豔的亮色,這是畫家在色彩上的一次嘗試。此外,在塑造人物的時候,畫家從神態表情到衣著服飾,再到動作舉止都進行了精心的刻畫,使人物在符合各自身份特徵的基礎上,溢滿鮮活靈動的氣息,從而達到了形與神的高度統一。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關於這幅作品還有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插曲。當作品完成後,有傢俬人收藏機構以獲金獎為由點名要收藏,但因畫家不肯忍痛割愛而失去了這一獎項。雖然金獎沒有拿到,但這幅作品卻得以留在了畫家身邊。如果說西藏是在他生命中刻下的深刻印記,那麼一路走來,是他對西藏民族文化的追根溯源最終成就了《吉祥之路》這幅作品。從生活到宗教,從人物到背景,好像為人們推開了一扇探求西藏的大門。走進去才會發現,原來那個神秘莫測的西藏是那麼平和、親切而自然。他的作品終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西藏的一切都值得用水墨去銘記。

水墨語境中的西藏情結——《吉祥之路》

陳鈺銘,生於1958年12月,河南洛陽人,1976年入伍。·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結業於中國美院中國人物畫高研班。·曾任總政治部解放軍畫報社美術編輯,主任編輯,總政治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員,一級美術師。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國畫院院外畫家。中央文史館書畫院藝術委員。解放軍美術書法創作院藝術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