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三國:東吳謀士闞澤——出場兩次,卻讓曹操、劉備損失慘重

縱觀《三國演義》,魏、蜀、吳的爭鬥史就是一部識人用人史,曹操、劉備、孫權,誰的手下能人多,誰就贏得厲害。

先不說曹操、劉備,單說孫權手下的這位謀士,闞澤,一位很低調的謀士,在整部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兩次,但是這兩次出現的確實非常的關鍵。


品讀三國:東吳謀士闞澤——出場兩次,卻讓曹操、劉備損失慘重

闞澤 圖片源自網絡


先來看第一次,是火燒赤壁的準備階段。

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說周瑜和黃蓋先是聯手演了一出苦肉計,黃蓋被周瑜打了50脊杖,打得皮開肉綻,諸將都來慰問,埋怨周瑜下手太狠了,只有闞澤一眼識破了黃蓋的苦肉計,並欣然應下要去給曹操獻詐降書。

其實,這是很關鍵的一部分,要讓曹操在兩軍對峙的時候相信黃蓋是來投降的,這也很難的。

闞澤見到曹操,一上來就說黃蓋看錯人了,曹操並不是那麼的求賢若渴,獻給曹操將了一軍。拿出降書之後,曹操在等下翻來覆去看了十多次,意識到這有可能是黃蓋的詐降書,便喝左右將闞澤推出去斬了。

闞澤又是哈哈大笑,說黃蓋是將心向曹操,沒想曹操卻不領情。

曹操指著降書,一一道出了破綻,沒想到被闞澤一一化解,曹操問為何沒有約定日期,闞澤回答:“背主作竊',不可定期。”並且反過來罵曹操是不學無術之輩。

這麼一罵,反倒是讓曹操相信了黃蓋是真要來投降的,所以後來在赤壁大戰中黃蓋駕駛著裝滿火藥、燃料的小船向著曹軍大船疾馳而來時,曹操滿心歡喜地認為黃蓋來投降了,最終83萬人馬被赤壁一把火給燒了。


品讀三國:東吳謀士闞澤——出場兩次,卻讓曹操、劉備損失慘重

赤壁之戰 圖片源自網絡


再來看第二次,劉備準備攻打東吳時,力薦陸遜。

卻說劉備在蜀中稱帝后,發兵75萬攻打東吳給關羽、張飛報仇,連戰連捷。孫權一看大事不好,派人給劉備請和,準備送還荊州、送回孫尚香,還把殺害張飛的兩個叛將也綁給了劉備,劉備非要舉兵滅掉東吳。

就在孫權驚慌失措的時候,闞澤有一次站出來,力薦拜陸遜為大都督,總督軍馬以破劉備,並且以全家性命為擔保。

儘管有諸多文臣武將的反對,但是孫權還就是同意了,而且很堅定地採納闞澤的意見,就拜了年輕書生陸遜為大都督,便有了後來的夷陵一役火燒連營700裡,徹底把劉備給打敗了,東吳的危機就此解除。


品讀三國:東吳謀士闞澤——出場兩次,卻讓曹操、劉備損失慘重

夷陵之戰火燒連營 圖片源自網絡


此後,闞澤再也沒有出現過,給人留下了才思敏捷、識才辯才,敢於直言的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