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废进口或将恢复“零关税”纸企加速原料替代谋转型

实施一年多的美废进口加征25%关税政策有望松绑!

2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开展对美加征关税商品市场化采购排除工作,造纸业主要原材料废纸品类被列入可申请排除商品清单内,意味着国内纸企从美国进口废纸将有机会取消已加征的关税,恢复“零关税”待遇。

然而,关税减免带来的成本下降并不能免除纸企的“忧虑”。随着固废零进口期限的临近,原材料少、贵的问题日益加剧,各大纸企竞相提早布局,寻求原材料替代并谋求战略转型。

美废进口25%关税或将取消

通过查询本次可申请排除商品清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税号为47071000、47072000、4707300000、47079000对应的废纸类进口产品均“榜上有名”,而该类产品自2018年8月起一直被加征25%的关税。

根据公告,企业从美国采购的进口商品,若在可申请排除商品清单内,可自2020年3月2日起,通过排除申报系统,按要求填报并提交市场化采购排除申请。自核准之日起一年内,进口核准金额范围内的商品不再加征我国对美301措施反制关税;超出部分不予排除,需自行负担加征关税;核准前已加征的关税税款不予退还。

“公司造纸事业部已着手开始准备申报事项,若获批准,预计可有效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山鹰纸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国盛证券研报,美废免税将大幅降低纸厂成本,预计2020年山鹰纸业、理文造纸、玖龙纸业可因此释放1.7亿元、1.7亿元、3.9亿元利润。

回溯一年多前,为反制美国对我国部分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行为,我国决定自2018年8月23日12时01分起,对废纸在内的固体废物美国输华商品加征25%关税,此前来源于美国的废纸进口实施零关税。

造纸业具有成本加成属性,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70%以上。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造纸行业中废纸在造纸原料中的比例为55%左右,其采购成本直接影响造纸企业的生存环境。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废纸浆消耗量为5474万吨,占纸浆消耗的总量的58%,其中进口废纸占纸浆总消耗量的比重达16%;而在进口废纸中,美废占比超40%。

毫无疑问,对美废加征25%进口关税增加了造纸企业的成本,与此同时,因美废直接成本的上升,间接带动国废和欧废、日废等其他废纸价格上涨。2018年下半年以来,多数纸企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山鹰纸业相关人士表示,“关税的实施与人民币的贬值使公司来源于美国的废纸采购成本提高,2018年公司因此缴纳的关税金额为0.86亿元,2019年1至6月缴纳的关税为1.10亿元。”

理文造纸首席执行官李文斌表示,公司业绩受到加征25%关税影响,美国进口中国废纸成本上升,影响盈利表现。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理文造纸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下降33.3%;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下降43.6%。

受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影响,玖龙纸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公司2019财年实现销售额546.47亿元,同比增长3.53%;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50.82%。

晨鸣纸业也表示受经济下行、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供给收紧且价格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68亿元,同比下降56.97%。

固废零进口下的原材料危机

近忧已除,远虑仍在。“本次美废关税政策调整,可有效降低造纸企业采购成本,对于拥有进口废纸额度的公司来说是利好。但从长远来说,随着我国废纸进口额度的逐年下调,美废关税取消在降本方面的影响将逐步缩小。”一位长期从事纸业供应链服务的专业人士范先生向记者表示。

2017年以来,我国废纸进口管控政策频出。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洋垃圾禁令——《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9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随后,国务院于2018年6月明确了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外废零进口的目标。

随着废纸进口政策的收紧,具备成本优势的废纸进口渠道将逐渐关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废与外废的价差常年居高不下,即便加上加征关税的影响,从国外进口废纸的成本仍低于采购国内废纸。

根据山鹰纸业公开披露的数据,公司采购外废的价格大幅低于国废,2017-2019年半年度,价差分别为421元/吨、991元/吨、606元/吨。若将进口废纸部分的采购量全部改为采购国内废纸,将分别增加采购成本10.67亿元、23.44亿元、5.02亿元。

目前我国实行废纸进口配额制度,企业需向环保部门申请进口额度。据悉,5万吨以上纸企才有外废额度申请资格,且进口的废纸含杂率不超过0.5%。“含杂率0.5%的要求较高,符合标准的废纸供给量减少,外废供给缺口扩大;部分以前依托机器分拣的打包厂可能增加人工分拣,提高达标率,采购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范先生告诉记者。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我国2017-2019年的废纸进口额度分别为2770万吨、1815万吨、1075万吨,实际进口量分别为2572万吨、1703万吨、1036万吨,呈逐年下滑趋势,且下降幅度逐年加大。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全年进口废纸总量将下降至550万吨-650万吨之间。

从获配额度看,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进口废纸许可数据,2018年、2019年玖龙、理文、山鹰、华泰等7家龙头企业获配占比分别为79%、80%。以山鹰纸业为例,2017-2019年的外废配额分别为256.20万吨、246万吨、143万吨,占进口总额度的比重约为13%。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9年我们获配的废纸进口额度下降超40%,预计2020年获配额度将会继续减少。”

根据《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由于我国大约30%的纸张总量作为出口包装物、说明书和标牌等随工业品出口至海外,无法回收,目前我国废纸回收量占可回收量的比例已达90%以上,接近回收率的极限,国废供给暂无法完全填补外废缺口。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受到外废进口额度持续收缩的影响,国废价格将因废纸缺口出现而上涨,国废与外废之间的价差进一步扩大。

纸企谋求战略转型摆脱外废依赖

原材料供应格局的变化将重塑造纸业成本版图,倒逼造纸企业寻求原材料替代,谋求战略转型。

“对于国内纸企而言,要加快原料供应的优化,以保障未来在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范先生坦言。

实际上,2018年以来,各大龙头纸企已采取多项措施提前布局,对冲政策风险。

寻求外废原料替代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纸浆产品和国废是优选品种。玖龙纸业表示,将在关注国废质量的基础上,拓宽国内废纸采购渠道,同时加强上游再生浆产能,以掌握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截至2019年6月底,玖龙纸业造浆总设计产能为年产37万吨。山鹰纸业提出,将加强全国范围内废纸回收渠道的拓展,深入终端布局;同时开拓境外制浆渠道,将境外采购的废纸就地打制成为废纸浆再进口至国内造纸基地。目前,公司旗下美国凤凰纸业12万吨再生浆生产线技改已启动,另有与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达成的30万吨再生浆供应。理文造纸亦表示,已考虑将采购的纸浆产品作为造纸的替代原材料。

“国外生产再生浆可以采购成本较低的外废,不受外废限额控制,且再生浆进口到国内又不受额度限制,可以有效弥补国废供应不足的缺口。”范先生表示,“相对来说,国废大部分已经是回收纤维,甚至是多次回收,品类相对较差。”

海外建设原料基地,扩大产能也是近年来各大纸企的不二之选。“大部分企业选择在东南亚、美国投资建厂,东南亚对外废进口没有限制,美国具备废纸产量优势。”范先生告诉记者。

玖龙纸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和缅因州收购了两家百年纸厂,未来两年内将投资3亿美元扩大产能,并在马来西亚收购了再生浆生产企业,年产能将达48万吨;理文造纸投资51亿港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制浆造纸厂,年产125万吨纸浆;景兴纸业投资20.5亿元在马来西亚投建80万吨废纸浆板及60万吨包装原纸生产基地的项目,以缓解进口原料困境;山鹰纸业在荷兰、瑞典、挪威、芬兰均有投资布局。

造纸行业属于中游制造行业,其上游是纸浆、废纸等原料,下游是包装行业。记者发现,近年来,多家造纸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构建原材料-生产-需求端的完整产业链。据悉,山鹰纸业致力于推进“绿盒子”计划,建设“纸厂—包装厂—终端客户—废纸回收—纸厂”的产业链闭环,目前公司造纸业务和包装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70%、20%,旗下主要包装业务的北欧纸业正筹划海外上市。玖龙纸业通过下游业务拓展提升产品定价权,2019年公司完成对7家下游包装工厂的收购,预计未来每年将消化超过100万吨集团生产的包装原纸产品,运营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发挥。

根据造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0年-2018年,我国造纸企业数量已从约4000家下降到2657家。2018年前十大造纸企业产量占比约44%,而在美国造纸行业该比例已达到9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环保政策和民众需求的升级,造纸行业将面临新一轮重新洗牌,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