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聂市镇:“小不点”扛起了“抗疫大旗”

临湘市聂市镇:“小不点”扛起了“抗疫大旗”

“都在家里哟,镇里的、村里的干部天天开着宣传车放录音,要我们莫出门。”村民李少军说,宣传车每天都循环播放临湘市和聂市镇的疫情防控指令,劝导群众不能走亲访友,要减少出门。

“我从疫区返乡后就没出过门。” 居家留观人员熊慧平告诉记者,

他们村疫区返乡人员一共有12个,村里干部每天要量2次体温,隔壁的邻居也要量。现在我们还建了个微信群,干部每天都给我们发防疫知识的链接。

……

这是2月19日记者在临湘市聂市镇凤形村的见闻。

凤开村,一个下辖人口2200余人,面积仅14平方公里的自然村。在该镇的众多兄弟村中,只能算得上“小不点”。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这个“小不点”却扛起了“抗战大旗”。

凤形村域多山林,呈现出“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与茶园”的地理格局。由于耕地较少,所以平时大多数村民都进城务工。每逢过年,就是这个村子一年中团圆的时候,也是村子最热闹的时候。但与往年不同,在疫情笼罩下,今年村庄冷清了许多。只有每天宣传车播放的疫情防控指令声在村里回荡。

凤形村虽小,但却“条条大路通罗马”,位于聂市、五里牌、羊楼司的交界处,附近更是有8个村毗邻。对此,凤形村设立了3个值守点。针对村里人少、值守点多的现状。村支书方建华将3个村干部固定到值守点,他和另外一位村干部作为机动人员来回换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村干部都坚守岗位。到了晚上,干部就将车挪到值守点,在车上贴上联系电话。这一守,就守了足足26天。

“有一次一辆武汉来的车想进村,村主任方中发愣是追了100多米把它拦了下来。”村支书方建华表示,他没有采取把路中央堆满土或者挖断路的封村方法,而是靠干部值守。“一旦村内发生紧急情况,车辆进都进不来,那就真的麻烦了”。

挡住了进村车辆,还要登记好出村车辆。

“老张,你这是要去哪儿?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扫码了没?”方建华发出“连环四问”,量了体温,让村民扫了值守点的二维码后,方建华才允许村民出村。据了解,这是根据临湘市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管理,便于对于人员流动加强管理。

为积极应对疫情,村里还从各方紧急协调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送给一线值守人员和居家留观人员,帮助他们做好预防工作。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个小山村形成了“干部带头、村医尽职、群众配合”的抗战格局,有力有效地筑牢了乡村抗疫平安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