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霜霉病

深入了解霜霉病

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发病症状

深入了解霜霉病

霜霉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棚室内干旱时病叶逐渐变黄、干枯,空气湿度大时发病叶片霉烂。

病症状况

深入了解霜霉病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发生规律

深入了解霜霉病

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菠菜霜霉病菌只能侵染菠菜。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叶内或以菌丝在被害寄主和种子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气流、雨水或田间操作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寄主叶片的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在发病后期,霜霉病菌常在组织内产生卵孢子,随同病株残体在地上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病菌初次侵染源。孢子囊的萌发适温为7~18℃。除温度外,高湿对病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更为重要。在发病温度范围内,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均易诱发霜霉病。一般重茬地块、浇水量过大的棚室,该病发病重。

防治措施

深入了解霜霉病

1.农业防治。一是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施足腐熟好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防病害随水流传播。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三是如发现被霜霉病菌侵染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防止病源扩散。收获时,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可以使用针对真菌性病害的哈茨木霉菌进行防治。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