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感,一直是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教你如何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对养殖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鸭浆膜炎这个病很常见,危害也很大,这个病一旦爆发可以引起大批量的死亡,即便不死的鸭子也可引起鸭子生长缓慢,料肉比增高,所以说鸭浆膜炎这个病值得各位养殖朋友重视!

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感,一直是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教你如何防治


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被称为鸭败血症、新鸭病,多发病于幼鸭(1至8周龄),其中以2至3周龄的幼鸭最容易感染,污染鸭群的染病率高达90% 以上,染病后若得不到及时诊治,死亡率可达80% 以上。该病传染方式以接触性传染为主,染病的幼鸭眼、鼻、口处分泌物携带的大量感染病菌,这些病菌通过水、食物及病鸭与健康鸭接触发生感染致病。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并且潜伏期较短,一般1 ~ 3 天即可见到明显症状,尤其是在北方冬春季节,天气较为干燥,若通风不畅、鸭圈卫生脏、乱、差,管理、饮食不当如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缺乏、饲料蛋白质水平较低等都很容易诱发该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目前尚未出现在不同禽类之间的交叉感染报道,因此为该疫病防治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感,一直是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教你如何防治


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表现

发病鸭嗜睡,缩颈,喙抵地面,两肢软弱。

运动明显滅少,并出现犬坐姿势,病鸭在运动时出现运动失调,主要有痉挛性点头或者是摇头摆尾。

少数病例会出现有头颈歪斜、不停鸣叫、时而转圈或者后退等,而在病鸭处于安静的悄况下其症状则会有所缓解,能够采食、饮水。

个别病例出现跗关节肿胀,歧行,伏卧不起,瀕死期的病鸭出现神经失调的 症状,如摇头、点头成背脖,两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态,进而出现全身痉孪性抽搐,很快死亡。

解剖后有包心包肝,胆囊充满胆汁现象。气囊壁浑浊,增厚,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尤以颈胸气囊为甚。

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感,一直是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教你如何防治

气管环出血,肺脏充血、出血.表面有黄白色纤维蛋白渗出。脾脏肿大.淤血。

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原因

1、免疫抑制病(鸭脾坏死、病毒性肝炎)的普遍存在,使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此病。

2、气候变化无常及疫苗反应等应激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3、流感病毒的变异毒株的流行,无法阻断传播,使传染范围不断扩大。

4、混合感染,使得病情发展迅速,死淘率高,难以控制。

5、霉菌普遍存在鸭群中,降低鸭只抗病力。

6、养鸭户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

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从该病流行性特点来看,主要是因为养鸭环境存在问题或鸭群间互相感染引发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出现,同时要特别注意提供良好的育雏环境卫生条件,雏鸭生长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夏季降温,冬季防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鸭舍卫生要勤打扫,定期清除粪便,保持鸭舍干净整洁。若是地面育雏,需要及时更换垫草,饲料用具如饮水器、料槽等,并对相应用具做好消毒处理。除此之外,还应密切注意外界天气、环境温度变化,防止幼鸭遭遇雨淋、爆晒等伤害,提升饲料品质,尤其是提升饲料蛋白质含量,多饲喂精细料,做好饲料微量元素添加与供应,保证幼鸭充分发育,避免因饲料问题致使幼鸭营养不均衡,进而导致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几率。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都要确保鸭舍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均衡合理,适当增加幼鸭运动,提高幼鸭体质。

2、合理运用抗生素

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对于鸭疫巴氏杆菌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进行实际用药时,一是要控制用药量,避免用药量过大致使鸭疫巴氏杆菌产生抗药性,二是在用药前应做好药物抗敏实验,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做好药物的及时更换,防止始终使用同一种药物整加鸭疫巴氏杆菌的抗药性,提高用药效果。在实际用药防治中,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二甲基嘧啶,连续使用3 d,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落实消毒接种工作

消毒接种是预防鸭患染性浆膜炎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疫病发生与蔓延,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做好对鸭舍、饲槽、水槽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此外,针对鸭经常活动的区域也要做好消毒清洁。在疫苗接种方面。

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