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2020年2月17日 武漢 天氣:陰

今天(2月17日)是我們來武漢的第23天,每天的工作都特別充實,四個小時的病區工作我們前前後後要耗時七個多小時,但是,每當穿上那身防護服,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在管理兩個病區後,又接管了一個病區。在強負荷工作的情況下,每組又抽走了3個人接手新病區。雖然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信心把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所以進入隔離病房以後,我們的步子邁得更快了。

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在10年的臨床工作中我養成一個習慣,每次接班要先去病房轉一圈,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工作起來也不會忙中出亂。在隔離病房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比較重,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我注意到前幾天來的19床的叔叔,是一個偏癱患者,性格也比較內向,來到隔離病房後沒有家人的照顧和陪護,又不好意思老麻煩我們。今天我一進入他的病房,就看見他在費力地去拿醫用小便器,我趕緊跑過去幫他。叔叔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立馬開玩笑說:“叔叔,在這裡就把我當成您的家人吧,有事您儘管吩咐。下次有事不喊我,我就生氣了。”叔叔一下子就樂了,用他湖北版普通話說:“我如果有這麼好的女兒就好了,謝謝你,好姑娘!”看見叔叔的午飯沒怎麼吃,我就給他衝了一杯米粥,順便把飯也熱一下,然後拿起勺子就餵了起來。因為偏癱,叔叔邊吃邊流,我一勺一勺地仔細喂著。吃著吃著,叔叔就哭了起來,不善言辭的他一直不停地說著謝謝。“這都是我們份內的事兒,您不是說了,我是您的好姑娘。”叔叔聽完,掛著眼淚的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32床的爺爺是位空巢老人,唯一的女兒也在隔離,每次來到他身邊,我都會故意多留一會兒,和爺爺談談心。今天一進他的病房,同病房的患者就開心地說:“鄭州的慧慧妞又上班啦!”“你們可以啊,現在連我的班都算出來了。”我熱情地向他們打著招呼。他們笑著說:“是你的‘爺爺’喊得太甜,人還沒到,喊爺爺的聲音就到了”。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我的心裡也無比溫暖。

從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老年病科,也就是現在的全科醫學科。工作中接觸的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因此更能瞭解他們內心需要什麼。他們比一般的患者更需要我們醫護人員的愛心、耐心和關注。也許就是一句簡單的問候,“爺爺奶奶們飯吃得怎麼樣,缺不缺東西?”他們就會開心一整天。來武漢後,在疫情重壓下的父老鄉親更需要心靈的慰藉。上次值班,31床的爺爺說想吃柚子,因為特殊時期我沒有買到,今天去了趕緊給爺爺說一聲抱歉,“柚子沒買到,給您帶了蘋果和梨,回頭有了我再給您拿!”也許就是這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讓他們感受到,有我們在身邊,他們並不孤單。

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接近下班的時候,我又去病房轉了一圈。“叔叔,我要下班了,您還上廁所麼?要不要再喝點水?有事一定要喊人,我把尿不溼給您帶上吧!”“爺爺,明天我再去看看有沒有賣柚子的,您也好好吃飯,好好休息!”……

戰“疫”日記 ︱ 醫患一家親 溫馨滿病房

疫情防控是一場阻擊戰,更是一場攻堅戰。看到一位位患者逐漸好轉,陸續康復出院,我們大家幹勁十足,堅決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任務。我們是一個齊心協力的集體,更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團隊。疫情面前,我們堅守崗位全力以赴,面對患者,我們用專業技術、用關心和愛,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我想對身患新冠肺炎的武漢親人們說:你們的平安,就是我們的責任;你們的康復,就是我們的幸福。別擔心,我們和你們並肩戰鬥,只要有堅強的信念,就能戰勝它!加油,一起點亮希望、一起迎接未來!”


——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鄭州大學五附院 全科醫學科

主管護師 許慧慧 記於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