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司機退出了滴滴平臺?

農村實在人小杜


什麼公司虧滴滴都不可能虧滴滴自己乘客司機兩段計價規則不一致兩頭坑上坑乘客下坑司機車不用出油沒有油補油費也不出保險也不出基本社會保障也沒有司機與滴滴公司不存在勞動關係所以不受勞動法保護具體也搞不明白司機與滴滴公司是什麼關係滴滴公司對於司機沒有任何保障與支持司機對滴滴公司是出車出油出人出保險出保養費出維修費出車損算什麼關係至今沒搞懂滴滴對於司機有各種規則以及處罰權扣分罰款封號等虧錢這輩子都不會虧錢一天全國多少發單量按最基本起步價抽1.5元每週圍2公里範圍內最低5分鐘內有低的10-20單高的上百單虧錢只能說帳做的好或者保護費交的多交的保護費也不保護司機


喝多不會醉


我是廣州本地司機,在本月二十五日下午由於當時很小訂單,所以就搶了一個預約單是二十七分鐘後距離五公里外的訂單,當時我立馬想過去,但是導航路徑遲遲動不了像平時電腦死機狀態,那當時我只能按大概位置慢慢開,約七八分鐘後才顯示路徑我也趕快開過去,但是在離約定位置約七百米的廣州大道中左轉調頭往水蔭路方向位置有追尾事故,結果在那裡堵了近十分鐘,在這段時間我也與女客人不斷溝通講明情況,得到能走趕到約訂位置剛好過了兩分鐘,同時也收到客人取消訂單的信息,之後我也將上述原因反饋給平臺並請查看我的行車路徑是否事實並請原諒,但是第二天收到扣二分的決定,我現在就是想不通為什麼你平臺導航系統有問題,路上遇到事故堵車,遲到就兩分鐘,你平臺馬上就說是我責任並扣分就不能人性化一點,平時我們司機按時接客人而客人遲幾分鐘或者更長時間就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我們司機就算被拍攝違停也只能默默承受,對你平臺的怨氣越來越大就是從這些不公平不人性化對待而來的,我們司機每天跑十多個小時就賺那麼一點辛苦錢容易嗎?



黃慎文


去年跑一年滴滴,掙錢不掙錢放到一邊,光在路邊超長時間等乘客就被電子警察拍照就扣了五十多分,最後我朋友的本消分,和買分就花了4700元。乘客素質太低了,牛逼的不行,有本事打出租車去吧,就是說的哪樣,出租車把乘客教訓的像孫子,坐滴滴的乘客把滴滴司機害的像重孫子。坐滴滴的乘客大都從農村來城市不久的小女生居多,老病賊多,素質極底,夏天來例假居然弄後排座一大片,超級噁心,還有許多剛從農村來,以打滴滴為時尚,實際上是怕城市人瞧不起,自卑。


用戶9702625704460


我沒跑過滴滴,但我跑過優步。那時候獎勵多多,一個星期跑一千多元,優步給獎勵加上能到將近三千元。後來大概是2016年6月份,一個星期還是一千多不到二千,優步給的獎勵就少多了,加上獎勵才二千多。我一看這情景,從2016年月起就不幹了。滴滴優步的管理方式有問題。乘客是上帝,司機是苦力。不管誰的責任,只要乘客投訴,就是司機的錯誤。扣分扣錢沒商量。再說派單,司機完全被動,三公里遠的路程就派你去,等你到了目的地,要麼乘客等不及走了,要麼乘客還在自己家樓上沒下來。這三公里算你白跑。還有就是你每跑一單,費用的百分之二十立刻就扣了。比出租汽車的份子錢還多。汽車的保養汽油費用比自己用車多多了。所以這種方式弊端太多了,司機越幹越沒勁,不掙錢還提心吊膽,萬一讓交通執法隊逮著,你幾個月算是白乾。


樂逍遙237422394


專職不建議 現在滴滴政策變動很頻繁 獎勵每天也都不一樣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 每天兼職跑一跑 掙錢肯定是掙錢 大錢掙不了 1.6的手動雷凌 200塊錢油跑700流水不算獎勵 三線城市 我也跑不多一星期300塊錢油 頂天了


發發發888888


我是一名三證滴滴司機,並且是租賃公司的隊長,也是滴滴官方的隊長…

2019年12月20號,我車子的合同就到期了,我準備改行了,因為滴滴真的混不下去了。

我覺得有一下幾個原因:

1.租賃公司

租賃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停的招司機, 蛋糕本來就這麼大,進來的人越來越多…

2.平臺增加

如果你是在一二三線城市,你可以打開高德地圖看看,現在有多少網約車平臺。

3.司機/乘客自身

由於入行門檻太低,司機素質各異,繞路的,亂收費的太多了… 導致乘客轉移至別的平臺;

乘客對平臺規則不理解,與司機發生口角衝突,對平臺誤解,導致換平臺打車…

4.平臺決策

平臺只在乎運力運力運力,平臺只會擔心運力不足!

總結…

其實我個人是真的很喜歡滴滴這個職業, 沒辦法,不得不放棄了, 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心寒。 就拿服務分來說, 在我們這個城市服務分對派單的影響幾乎為零,問了我們的城市經理,給我講了一堆派單的大數據邏輯啥的。 既然服務分沒有用,既然服務分的高低不能和流水成正比,我作為司機憑什麼去服務好乘客? 司機的服務關係到乘客的體驗,乘客體驗不好,肯定換平臺,從而也導致乘客大量流失,我曾經打過一次曹操專車,我作為一名滴滴司機,體驗過曹操專車,我以後打車肯定不會打滴滴!

租賃公司和滴滴互相“扶持",不斷的讓新司機進來, 滴滴後臺的大數據不斷的"平衡"每個司機的收入,到底司機收入越來越少。滴滴全局最優的派單模式不斷的打磨乘客的耐心。獎勵的縮水,口碑值對司機的限制,外包客服的雞肋, 真的越來越失望,越來越心寒。

2018年,我所在的城市, 市中心是我們司機口中的"禁區",老司機都會告訴新司機,到了市區千萬要馬上收車,空車出來,千萬不要接單,因為只要你接了一單,你就會停不下來,你會連解手的時間都沒有。 到了2019年上半年,平均10分種來一單… 下半年至今… 市中心10分鐘以上來一單已經是常態。官方這時候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發了一則公告,說,現在是淡季… ; 多麼可笑啊,呵呵,淡季。

再見了… 滴滴。


滴滴司機老馬


原因很多吧,最多的原因就是賺的少唄,起的比雞早,跑的比驢多,吃的比狗糙,賺的比猴少。這種生活不是一般人能適應的,要二班的才行。滴滴抽成按比例抽,跟出租車完全不同,出租車司機每天工作完成基本上普通型能入賬600左右,禮賓型能入賬900左右,租金為100元到150元不等,也就是毛利潤大約500-800之間,滴滴司機快車和優享每天毛利潤在400-500之間專車在600-700之間,明顯有差距,滴滴快車和優享車車價最低要達到14.99萬,專車也基本上如此,否則無法掛營運車。而出租車普通型不到10萬,禮賓型不到15萬,明顯也要比滴滴的車便宜。車價高,車費少單少,空駛時間長,這是滴滴的很大的問題。

有時候往往空跑30分鐘才能接一單,有人會說了你為什麼要空跑?放下乘客等單不就可以了,那問題又來了,第一現在城市裡的監控特別多,上下客都有可能被拍就更別說靠活了,第二根據我的經驗,除了機場之外,在其他的地方停著不動的車接單率很低。因此只能邊跑邊接單。

派單不合理也是詬病之一,隨隨便便一個單就會在離你2公里之外的地方,運氣好沒堵車的情況下都要跑5分鐘左右,要是碰上早高峰晚高峰堵車的情況,往往這一單就廢掉了。

有時候已經來了一公里了,距離目的地就差一公里但怎麼都過不去,只能等,乘客著急取消訂單哪怕搭上4塊錢的空駛費人家也不願意遲到。然後你又接了一個距你現在位置兩公里的單,這次人家還不取消了,而且說不定是個拼車,不記等待費。這樣兩單活這一早上的高峰期就能過半。更有甚者,我送完乘客走在單行道上,對方就在我身後大約300米處,但怎麼商量人家都不願意多走也不想取消訂單沒辦法我只能繞著整個山轉了一圈大約跑了4公里才接到這位客人


風林火山557


自從滴滴網約車出現以後,大大方便了大家平時的出行,也提高了大家出行的效率。滴滴剛出來的時候,加入的滴滴司機收入很可觀,導致滴滴司機的隊伍迅速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滴滴司機的行列中來,開始跑滴滴賺錢。

在滴滴推進網約車合規化,必須要辦理三證之前,很多滴滴司機都是兼職跑滴滴賺錢的,因為對於滴滴司機來說,跑一單就是賺一單的錢,這樣的模式讓很多兼職的滴滴司機,在平時的工作之餘也是賺到了一點零花錢和的油費。但是隨著滴滴市場的穩定,取消了相應的補貼和的獎勵,很多滴滴司機開始吐槽的現在的滴滴越來越不賺錢了,因此也有不少自己退出了平臺。

但真的是這樣嗎?上週打滴滴遇到一位司機,他跑滴滴3年了,然後給我看了一天的流水,一天跑13個小時左右,每天的流水大概是在600-800塊錢,除去一切其他的成本和費用,自己能到手的每天也大概有300-400元,每個月也能有1萬的收入。

他說最近說滴滴不賺錢的聲音越來越多,其實對於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的,有人說不賺錢,但是確實有人是能賺到錢的。在他自己看來,跑滴滴肯定是能賺錢的,只不過是賺得多和賺得少的區別罷了,那些說滴滴不賺錢的,無非就是自己不肯吃苦。

師傅還說,自己身邊跑滴滴月入過萬的也不少,確實現在滴滴的錢沒有以前那麼好賺了,但是他們平時的抱怨聲也很少,與其是抱怨,還不如老老實實去接單賺錢,抱怨沒有用,還得體現在實際行動上。現在想要靠滴滴賺錢,還得要有吃苦的心,一天堅持跑12個小時以上,肯定是能賺得到錢的,最怕的是嘴裡一邊說著賺不到錢,但是行動上卻沒有任何改變,甘願做那個羨慕別人的人。


熱點前瞻




滴滴打車的出現確實是讓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兒而網傳的滴滴司機都是月入過萬,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滴滴司機陸續退出,或是一邊幹一邊抱怨,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2點:

1.沒有了之前高額的補貼

因為沒有了之前高額的補貼,加上滴滴平臺,扣除的25%的佣金保險和2%的管理費,所以很多司機接到的短途的單,加上油價忽高忽低,加上車輛的磨損。所以從整體上而言,大多數的滴滴司機認為。實際的利潤並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值。



2.缺少職業的幸福感

很多滴滴司機認為,滴滴平臺從策略上偏向於顧客,客服不能實質性的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遇到難纏的顧客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遇上一些乘客動輒差評甚至惡語相向,不僅影響後續接單,尊嚴也受到挑戰。所以很多滴滴司機缺少職業的幸福感。

滴滴司機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開車還要時刻關注滴滴平臺的信息,所以真正要掙到錢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你跑過滴滴嗎?你是如何看待滴滴司機這一職業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許悠然


外界一度盛行著滴滴“抽成”達25%甚至更高的說法,對此滴滴終於給出了明確的答覆。4月22日,滴滴試運營公眾交流平臺“有問必答”,這一期,滴滴首次披露成本的構成以及網約車抽成比例。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在交流中通過細化成本構成,首度向外界解釋了虧損原因。

滴滴方面稱,“有問必答”是滴滴傾聽用戶聲音、由相關負責人實名回答公眾關心話題的平臺。陳熙在平臺上表示,因不同城市、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拼車與否等存在差異,平臺服務費率有高有低,並不是每個訂單都統一收19%,滴滴平臺上費率高於25%的訂單和低於15%的訂單各佔20%。其中費率較高的訂單雖然佔比不高,但容易被傳播,給外界造成平臺每單費率均為25%的印象。

陳熙對此稱,公眾對於抽成的誤解與平臺司機賬單顯示不夠清晰有關,目前正抓緊改善。

此前曾有媒體媒體曝光去年滴滴虧損了109億元。有質疑稱,按照滴滴網約車業務在國內的單量,為何會出現虧損百億?

陳熙為此曬出了一份詳細的賬單。該賬單以2018年第四季度為例,以總流水為參照,平均服務費(即抽成)佔比19%,返還司機的獎勵佔總流水的7%。綜合計算後,滴滴網約車業務在第四季度的各類成本費用總和為21%,高於平均服務費率19%。

這意味著,各類成本用費總和超過實際收取的服務費,中間的差額由滴滴網約車業務承擔,屬於虧損,滴滴需從融資得到的資金中抽出一部分來平衡虧損。

陳熙還坦言,除了網約車業務,一些新業務正處於投入期,這也會加大集團整體的虧損壓力。

滴滴的虧損是一直令經營者頭疼的問題。去年9月,公司CEO程維在全員信中提到:6年來還沒有實現過盈利,公司將抽成的絕大部分返還給司機和乘客,整體對應的成交毛利率只有1.6%。今年2月媒體曝出了滴滴的財務數據,信息顯示,公司2018年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滴滴對此未否認。按此數據計算,滴滴每天虧損近3000萬元。

公司也試圖優化經營。去年底開始,滴滴著眼提高經營效率,對各個業務進行聚焦與成本管控的改變。今年年初,滴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組織升級,優化2000個工作崗位並縮減運營支出,意在實現“商業上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而已知確切抽成情況的網約車平臺,國外主要是Uber和Lyft,二者的招股書上分別顯示,Uber的全球平均抽成為22%,Lyft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抽成為28.7%,都比滴滴高。有聲音稱,這樣一對比,滴滴對司機的抽成並不算多。

陳熙此次稱,作為一家年輕的企業,網約車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業,還需要持續提高管理能力和運營效率,探索乘客、司機、平臺互利共贏的高效業務模式。為此滴滴正進一步優化費率,同時還會向用戶、司機以及公眾徵求意見和建議。

虧損是網約車的普遍現象,業內有聲音稱,或許經過優化費率等嘗試,滴滴能改變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