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去二十餘載的鄧麗君,為啥仍是歌壇無法被逾越的頂峰?

ELF12


鄧麗君是華語樂壇的傳奇人物,早年參加歌唱比賽出道,在臺灣,日本,香港等地區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她的歌曲流傳到國內,引起全社會的轟動,因為當時的國內樂壇還不存在流行音樂,鄧麗君那種氣聲唱法更被認為是異端。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內開始接受流行音樂,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徹底打開了國內流行音樂的大門,從此以後,流行音樂開始成為國內音樂的主流,此時,鄧麗君的音樂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模仿,她的唱法與眾不同,感染力非常好,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因此有一種說法,就是鄧麗君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急性哮喘發作不幸去世,享年42歲。

鄧麗君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她的歌曲一直被傳唱,她的故事也一直被流傳著,在華語歌壇上,也只有她的音樂在本人故去二十多年後還佔據著主流位置,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在她的歌聲中找到共鳴點,這就是一個歌者的魅力,可以穿越時空,感染世界。記得有一個綜藝晚會上,演出方用全息技術還原了鄧麗君的舞臺形象,與現場的主持人和歌手共同演唱,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有的竟然失聲痛哭,彷彿鄧麗君復活了,現場的激動感覺是難以言表的,這就是鄧麗君的魅力。雖然她離開了二十多年,彷彿又天天陪伴著大家,她是永恆的天使,永遠美麗的歌神。


鄞粵強


鄧麗君歌聲曾享譽東南亞,東瀛,享譽華人世界。歌聲清麗溫婉,情深意綿。她的歌很多,也唱了很多著名島內島外的,國內國外的流行歌曲,清新自然,當然有個別類似酒吧歌曲,感覺並不感冒。也有一些辛辣訓戒的,但大多數歌是以讚美頌揚世間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很多是以情愛的歌很多,其嗓音並無特殊之處,但圓潤飽滿,她把真摯飽滿的熱情激情和情感都傾注到歌曲裡,這就是她的過人之處,至今後無來者。

命運所在,性格使然,註定了她一生情路坎坷。 初戀,五年後不幸亡故,大概是鄧18歲左右,嶄露頭角香港打拼剛紅之時,初戀者總是包下歌場前一二三排請眾朋友一塊為鄧捧場,有了交往,海邊,馬場等留下了幸福的倩影,但初戀者不幸五年後心臟病去世。

與成龍,林瀚祥等多名港星有交集。尤其與成龍交往。成龍那時年輕不懂愛情,總是與自己那幫兄弟混在一起,與鄧麗君吃飯也帶上兄弟們,極少二人世界,引起不滿,終於因此分道揚鑣,失去了巨星與歌王並駕齊驅的驚世姻緣。

與日歌手有交集,與富商巨賈幾成婚配,但抽刀斷流,都無疾而終。

人生的道路或旅途從來沒有十全十美,有輝煌斑斕,有寂菽。命運的使然 ,不幸香消玉殞,但無數的歌迷無法忘懷,那光環高高在上,歌唱事業早已達到頂峰,情歌王的皇冠至今無人能敵,稍感慰藉 。但最大的遺憾,未讓大陸億計的歌迷現場領略情歌王音容英姿。但蒼天有眼,大地有情 ,那深深的不了情,難以釋懷,天籟之音永遠在迴盪。

在香港維多利亞體育館演唱會 ,鄧麗君一曲《再見吧!我的愛人》觸歌生情。可能想到自己情路坎坷,多舛。悲從心來,情不自禁,流淚哽咽,到淚流滿面,哽咽難聲,真情流露,以致歌聲多次中斷。最後已無法演唱,已無歌聲,現場指揮及樂隊配合默契,以流暢激昂樂曲,加以彌補,襯托。此處無聲勝有聲,無歌比有歌,情更濃,意更滿,達到了歌情的最高境界——人歌情合一。現場拍攝鏡頭精湛,鄧麗君表情的精細變化,發展變化,近景,遠景,全景,觀眾的互動反應把握到位,精確。不靠忽悠,不靠包裝,不靠撩情,真實情感在特定情況下,自然而然的不可控的爆發。情感的高潮不可複製,不可製造。這可能是鄧麗君唯一的一次真實情感現場流露。關鍵是在港臺,明星一舉一動,心路歷程都在聚光燈下。瞭解內情的現場觀眾多次以掌聲鼓勵安慰。鄧麗君自知失態,以閩南語感謝觀眾理解諒解。真情流露,現場互動,感人至深,精彩至極,前無故人,後無來者,驚天地,泣鬼神,蘭天白雲觀閃電,於無聲處聽驚雷!!!

前幾年還可在網上,觀看當時時況錄像。可能是版權的原因,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可以看到的都是拼湊的,已無精彩失精髓。

當時八、九十年代臺灣省在國民黨統治下,鄧麗君父親是國民黨軍官,所以立場決定鄧麗君在國民黨統治情況下,不可能來大陸開演唱會,後來國民黨倒臺後,當時形勢已有所鬆動,許多臺藝人來大陸獻藝。據說正醞釀鄧麗君來大陸開演唱會。可惜鄧麗君在泰國時,在賓館意外辭世,導致最終失之交臂。成為國內巨量鄧麗君歌迷的最大遺憾,但這也成為本劇最大的看點、吸眾點。(網上有照片)著名實幹慈善家陳光標在臺灣旅遊淚灑鄧麗君墓前。

鄧麗君生前有幾百首歌,七八十年代,隨著國內和港臺交往密切,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歌星所謂的糜糜之音,在社會上悄悄流行。特別改革開放後,國門打開,當時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歌手的歌曲風迷國內大地,許多當紅歌星紛紛翻唱鄧麗君的歌曲,鄧麗君的歌迷,遍佈國內五、六、七、八 十 年代的人,無論是達官顯赫 、還是黎民百姓以及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也同樣喜歡。最著名的歌曲《 月亮代表我的心》譽満全國,廣為流傳。


蕞大天天


言過其實了。改革開放前,鄧麗君的影響為只不過限於彈丸之地的臺灣,東南亞幾個有華人的小國家。

八十年代,引進立體聲收錄機,而之前中國人只限於聽收音機、電唱機的為數不多的革命歌曲,限於技術原因,音質無法與立體聲相比,而當時中國還很少有自己的歌唱家的錄音磁帶。鄧麗君的立體聲盒式磁帶,一進入大陸,有人感覺十分新奇。而喜歡聽鄧麗君歌曲的,大多是小青年,手提著個立體聲錄放機滿大街轉悠。其實大多數成年人十分反感,一是看不慣這些年青人的行為,二是對鄧麗君歌聲不以為然,糜糜之音,低級趣味。這就如現在年輕人看不慣放大喇叭撓民,跳廣場舞的老年婦女一樣。


趙日金141


鄧小姐是華語歌臺的歌仙。我有幸在八十年代在香港聽過她的演唱會。她的歌聲,她的表演藝術,她的風雅使我永遠難忘。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也聽過那些明星巨星的演唱會。水平實在差得太遠了。不愧為十億掌聲的獲得者。真是上天給人類的恩賜。可惜太短了,英年早逝!


愳弘天使


難道我孤陋寡聞,鄧麗君什麼時候成了巔峰?流行音樂在走下坡路?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她只是時代需要誕生的一位不錯的歌者,唱將前輩,僅此而已,談不上巔峰。


塵埃140873931


因為鄧麗君才是真正的歌手,貓王和邁克爾傑克遜,他們都去世那麼多年了,為什麼歌迷還能記住他,懷念他,因為他們都是才華過人傑出的歌手。人不管做什麼職業,天賦真是太重要了,老天爺賞賜的天賦。做同樣的職業人也不少吧,但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輩。人家是紅花,平庸之輩只能做綠葉。生氣嫉妒也是沒有用的。


丁丁7645314947022


鄧麗君可以說是歌壇上的巨星,她的唱腔淡淡優雅 ,聲音甜美,獨樹一幟,許多成名的歌聽候,十分的悅耳動聽。現在歌壇上的一些知名女歌手在成名之前,就研究和模仿她的唱腔,但是從聲音和舞臺上的氣質仍無法超越。一代芳華,留下了永恆的歌聲,聽了多年她的歌還是覺得聽不夠,意猶未盡。現在的許多歌手唱的歌很難超越,有些成名曲流行一段時間後,隨著時間推移很快被人忘了。


周偉龍7


首先是鄧麗君的演唱水平,舞臺形象,歌曲的選擇(及部分詞曲創作團隊),是到目前為止(起碼有聲像記錄以來)無人能超越的。其二,並且也是很主要的一點,就是所處的年代,鄧麗君演唱的巔峰時期(也是以磁帶的形式傳到內陸的時候)正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都如飢似渴企盼著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雖然當時還多少禁止所謂的糜糜之音),當人們第一次聽到這尾尾動聽的舒情歌曲是每個人都終生難忘的。


袁文才2


歌壇女神鄧麗君的歌,男女老少都愛聽,試問還有哪一位歌手敢和鄧麗君相比?沒有,起碼到現在還沒有!


wxl26782


我個人感覺她的每一字每一句唱的非常到位,感情投入專一,聽不到一絲換氣聲......這就是鄧麗君成功的秘訣,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鄧麗君——我們永遠懷念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