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年多,大钟寺社区“电子栅栏”被唤醒

“沉睡”三年多,大钟寺社区“电子栅栏”被唤醒

“即日起,未办理临时出入证的居民,请到文林大厦一层大钟寺社区居委会办理……”

“您已进入北下关街道视频监控区域,数据已上传。”

“外省市未离京人员,请让房主出具未出京证明,到居委会办理……”

今天上午,记者走进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大钟寺社区,听到了久违的广播声,循环播放临时出入证办理、返京人员信息登记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从架有摄像头和大屏幕的线杆下经过,还听到了“视频监控数据已上传”的提示。

这些,可不是简单的“广播+探头”,这是早在2016年就安装了的“电子栅栏”系统。“从来没用过。我都没想到,防控疫情,它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大钟寺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靳烨说。

大钟寺社区紧邻北三环,农居混合,楼门院分散,还有四大片开放式的平房区,社区3500多户7700多人中,有1500多户、4000多人是外来人口,平房院的出租户就1000多户。社区的出入口多达21处。

“沉睡”三年多,大钟寺社区“电子栅栏”被唤醒

早在2016年下半年,针对平房区火灾多发的情况,北下关街道综治办统一为社区安装了“电子栅栏”。这套电子管理设备包括智慧广播、监控摄像头、电子显示屏等,终端安装在街道总监控室,大钟寺社区也设有监控室,由保安公司人员24小时值守。

“是为应对紧急情况安的,我们不希望用上它,也怕用上它。”靳烨说。但是春节过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沉睡”三年多的电子栅栏不得不被唤醒。

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智慧广播。系统在社区内架设了13个播放终端,全体居民无死角覆盖。只需要利用手机,社区工作者事先录好各种通知、疫情防控知识等,上传到系统里,随时随地可以控制播放,音量还可以调节。

“我们的居民居住的特别分散,因为疫情,很多人都不出门。有通知,挨个打电话,我们居干一共14个人,3500多户打一遍,太耗费时间,而且通知很多;在楼道里贴通知,人都不出门,根本看不见。现在有了广播,每天早九点到晚七点循环播放,想听不见都不行。”靳烨介绍。

大年初四开始,播放的是疫情防控知识;2月13日小区封闭管理以后,通知居民办理临时出入证;返京人员居家隔离对象,从最初的武汉扩大到湖北全省又扩大到所有外省市,都是通过广播系统,不厌其烦一遍遍播放。居民听到通知,绝大部分都能主动配合社区开展办证、登记、居家隔离等防控工作。

当年安装这套系统时,调试广播期间,不断有居民打电话投诉噪音扰民。这次,靳烨在各个角度试听,调试了半天才确定了最终的音量。广播启用以来,没有接到一户投诉电话。

“我天天早上都先听一遍,看看有什么新通知没有。这个广播还有一个好处,听完,该知道的知道了,该做的做到了,人心里就特踏实。”记者采访时,出来买菜的大钟寺甲8号楼居民毛士良大爷说。

“沉睡”三年多,大钟寺社区“电子栅栏”被唤醒

社区封闭管理后,大钟寺社区21个出口只保留4个。除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保安值守,还有“电子眼”在帮忙。

“电子栅栏”系统在四个平房区安装了高点摄像头,视频监控全覆盖,有人员聚集、陌生人闯入等异常情况,系统自动立即报警。在社区主要道路路口,还装有8块监控大屏幕,发现可疑人群,可以对其进行轨迹追踪。

除了技防,针对辖区租户多的现状,大钟寺社区还建立了房东微信群,要求房东落实主体责任,掌握租户信息,及时上报。

“技防+人防”,为这个开放式社区织密了疫情防控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