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匯區“1+1+N”的疫情防控模式

河南經濟報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姜科峰 王升

“1+1+N”是什麼?這是漯河市源匯區在疫情防控中創新的“黨建+防治”的新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任命1個黨建工作指導員、發揮N群體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源匯區充分這種新模式的作用,積極開展區直及駐區單位和鄉鎮、街道黨組織共聯共建,進一步匯聚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和熱心群眾的強大合力,構築群防群控嚴密防線,確保疫情工作紮實開展、有效防控。

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以區直及駐區單位分包社區小區為戰鬥單位,由中心城區鄉鎮、街道黨(工)委統籌區直及駐區單位分包社區小區下沉力量中的黨員,分轄區統一審批成立臨時黨支部,人數由鄉鎮、街道結合實際確定。臨時黨支部受轄區黨(工)委直接領導,可下設若干臨時黨小組。臨時黨支部書記原則上由區直及駐區單位科級黨員幹部擔任。臨時黨支部在鄉鎮街道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人員排查、出入口值班、衛生消殺、防控知識宣傳,積極動員小區居民群眾搞好群防群控。臨時黨支部黨員佩戴黨徽,崗點設立黨員先鋒崗標識牌,出入口顯要位置樹黨旗。

任命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為發揮鄉鎮街道單位人員環境熟、情況熟、人頭熟的優勢,做好橋樑和紐帶,由每個鄉鎮街道在每個臨時黨支部任一名黨建工作指導員,與臨時黨支部共同做好老舊小區、無主樓院、沒有物業的樓棟等所負責的居民區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黨建指導員做好臨時黨支部剛點的保障對接,向崗點明確防控區域、居住人員基本信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傳達、當天疫情防控工作進度及存在問題統計上報,起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紐帶作用,負責做好崗點後勤保障,對崗點提供人員排查登記表及病毒消殺物品及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發揮N類群體力量。區直及駐區單位黨員下沉到一線,匯聚 “雙報到”黨員、社區黨員力量,積極動員整合志願者、熱心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凝聚起“群眾力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引導群眾參與監督,暢通群眾舉報途徑,教育廣大群眾自覺做到不聚會的同時,監督他人不聚會,發現可疑人員立即上報,形成戶與戶監督,人與人監督的局面,堅決做到疫情防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形成人人都是監督員,人人都是宣傳員的防控態勢,確保防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築牢群眾參與疫情防控的防線。

全區60個區直及駐區單位與147個小區包聯共建,成立了82個臨時黨黨支部,形成了以臨時黨支部為單位,以區直及駐區單位人員下沉力量、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社區“雙報到”黨員、社區黨員、社區志願者、熱心群眾居民等融為一體的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網”,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成為戰勝疫情風險的鬥爭優勢,持續夯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組織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