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匯區:轉作風轉出新氣象

全市深入糾“四風”持續轉作風行動啟動以來,源匯區把“一轉兩提”(轉作風,提升執行能力,提升服務能力)作為行動開展的主要載體,結合實際,把全區幹部隊伍存在的“四風”問題細化為五方面40條,將邊查邊改貫穿行動始終。行動啟動以來,全區各級幹部對照檢查、找準畫像,即查即改,工作作風呈現新氣象。

強化教育監督

興講規矩守紀律之風

“個別幹部作風浮漂,紀律意識淡薄,工作方法簡單粗暴,辦事不講程序……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基層幹部要適應新常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做講規矩守紀律的新時代幹部。”6月13日,區委書記王繼周在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監委會主任和派駐第一書記培訓班上強調。

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剛剛結束,源匯區就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新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和派駐第一書記集中培訓班,推動深入糾“四風”持續轉作風行動向基層延伸,在基層幹部中全面啟動“學法紀、守規矩、轉作風、促攻堅”教育活動,重點解決部分村級幹部中存在的政治意識不強、法紀觀念淡薄、工作作風不實、推進工作不力的問題。同時,開展紀律作風整頓,區糾“四風”轉作風行動督查組對各單位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嚴肅問責。在全區組織開展懲治基層腐敗問題專項行動,將基層所長、股長、園長等作為整治重點,大力整治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源匯區還組建區委、區政府考核督導領導小組辦公室,統領全區重點工作目標設置、督查和考核工作,構建大考核、大督查體系。

創新工作機制

興真抓實幹之風

王繼周專題調研農村(社區)基層黨建工作;王凱傑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指揮部工作會;劉少宏主持召開招商工作推進會;張靜調研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提質工作;何志瑩調研指導機關黨建工作……這是源匯區手機報報道的縣級領導幹部6月26日工作情況。

“幹工作就怕‘認真’二字。制度建起來,責任擔起來,領導站出來,樹起了標杆,廣大幹部就有了方向,就會帶動各級幹部聯動反應。領導‘認真’的程度就是廣大幹部工作質量的標準。”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志瑩對倡樹實幹抓底的工作作風有著明晰的思路。

源匯區確定五項重點工作,分別成立工業發展與產業集聚區建設、城市建設與管理提升、服務業發展與特色商業區建設、鄉村振興發展、黨建及社會事業管理五大指揮部和兩個保障領導小組,正副指揮長由縣級領導擔任,明確各指揮部職能和領導小組職責,充分發揮指揮部統攬作用,負總責、全面抓,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該區還結合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實際,細分鄉鎮、街道、園區、執紀執法部門、其他區直單位5個類別,分別圍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文明城市創建、招大引強、優化發展環境、職能工作創新等方面開展糾“四風”轉作風行動。

圍繞激發幹部隊伍活力,新出臺了《關於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實施意見》,完善《源匯區科級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辦法》,結合開展的“雙爭”活動,樹立向重點工作傾斜、鼓勵實幹爭先的良好導向。同時,落實四大班子領導分包鄉(鎮、街道),縣級幹部代理省、市、區重點項目等制度,實現力量、資源向指揮部傾斜,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

辦好民生實事

興為民服務之風

“小區裡基礎設施老化,下水道不通,路燈不亮,道路泥濘,向居委會一反映,很快就解決了,居委會幹部時時處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為這樣的好乾部點贊!”家住源匯區受降路社區百貨站家屬院的居民龐景提起居委會幹部的工作作風感慨不已。自全面啟動深入“糾四風”持續轉作風行動以來,源匯區以辦好為民實事為突破口,迅速啟動了團結路、友愛街、民主路、驪山路等改造工程,完成了清風巷、鐵路小區等20個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的綜合改造,百姓交口稱讚。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這是該區區委對幹部作風建設的共識。區委書記王繼周、區長王凱傑等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鄉(鎮、街道)實地調研,探索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方法。

圍繞便民為民,該區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切實把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一是清理規範各類審批項目。對全區有審批權限的行政事業單位權責清單清理規範併發文公佈,凡未公佈的事項,一律不準履行行政職能。二是加大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力度。共清理規範涉及8個單位的23項中介服務事項,其中取消12項,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權益。三是對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事項進行調整和規範。確定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將其作為鄉(鎮、街道)履行職責、服務群眾的依據。四是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一次辦妥”工作。制定發佈全區231項“一次辦妥”事項清單,明確社區“一次辦妥”事項33項,推行群眾辦事“進了社區門,最多跑一次”,實現即來即辦。

如今的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預約服務、上門服務、親情服務等令人賓至如歸,免費複印、免費電話、便民雨傘等給群眾帶來了方便;無論是機關單位還是鄉村社區,無論是項目工地還是田間地頭,廣大幹部群眾幹起來的身影都彰顯了作風建設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