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畫院魏廣君討論:有難度的技法體系是什麼?

國家畫院魏廣君討論:有難度的技法體系是什麼?

各位領導、同事和學長大家好!書法之所以成為吸引人的藝術,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書法中出現了具有難度的技法體系。另外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書法的意味呈現出了一個可以傳承的文脈,這就是書法功底和藝術趣味之間的一種互動關係。就前者來講,技法含有兩種應用,第一種實用性,熟練掌握了寫字的方法,書信來往,詩文唱和,一般性記事等交流起來目的明晰和方便快捷。第二種技法自身富有表現力,嫻熟的掌握和運用一種技法去書寫完成一件作品,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古人如此,今人也是如此。今天我們有“炫技”的說法,比如看到宋代的米芾正側、偃仰、向背、轉折、提按、挑挫,痛快淋漓的用筆,神氣飛揚的“八面出鋒”,去曲盡字態的變化,他說自己是在“刷字”,好多人說他是在自謙,依我來看實在就是一種“炫技”,技法自身賦予了字體深層的值得炫耀的趣味。因此,今天我要說的是不具備深厚的書法功底,就不可能產生高級的藝術趣味。趣味各有所好,本身是沒有多少可以爭辯的,但是趣味有價值的高低,低級趣味在任何藝術領域中都是被排斥的,最起碼大家對它的欣賞度不會高。所以說,試圖繞開書法功底而直接去獲得高級的藝術趣味,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討論功底和趣味的關係,要明白趣味到底指什麼,如果承認中國書法中高級的藝術趣味來自傳統的審美範疇,那麼就必須具備關乎到傳統書法的用筆、構圖等功底,這些在被審視的過程中,由不同的人,可以感受出不同的趣味的發生。如果認為今天高級的藝術趣味來自於對當今時代的精神體驗,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個迫切要求,就是發展傳統的技術手法,使之具有一些當代性的特徵,與古唯新。就像我們平時寫論文,不能窮盡前人研究的資料,不瞭解前人研究到那一步,怎麼能談到創新呢。我們回首去看看過去一些被感覺具有當代性 “創新”的作品,在古人或“他人”那裡早已被實踐了,甚至是揚棄了。所以說,要傳達當代的精神趣味,更迫切地需要是強調書法功底的鞏固與加深。而趣味本身就是一個逐漸發展的歷史文脈,試想,當李世民、孫過庭突然看到康有為、沈曾植等人的書法,估計康、沈的趣味很難會被李、孫所接受。順著這個道理延展我們可以看到,清代的藝術趣味在相當程度上,兼融幷包了以前時代的藝術趣味,我們試著往上推及比如唐代,南北朝、晉、魏、兩漢等等,從趣味上會覺得越來越 “高古”。但是,有經驗的書寫者和品鑑者,這時考究的反倒多是書寫技法、結字等功底的問題。今天,我們可以從民國的藝術趣味往上推,更會感到大家各有各的趣味。為什麼呢?趣味與技法、語言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互為因果,互為表裡,一種趣味的被承認,必定是在波動的歷史文脈中行進過的,任何超出歷史文脈波動的趣味都是難以成立的,而形成這一文脈最可靠和最真切的是由技法而來的“功底體系”的形成,使書法功底和藝術趣味常常獲得一種“私下情意”的滿足。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講,當代書法強調的是技術性,進而由技術性帶來的趣味的變化。換句話說,許多微妙的趣味不是現成就有的,而是在磨鍊技法功底時不斷地偶然發現的結果。書者對使、轉、提、按等行動狀態下,由筆鋒翻覆盤轉所呈現出的多樣性變化,鋒毫所引帶出的筆致趣味,即時的內心感動比事後的欣賞不知強烈多少倍,你說這是功底的作用大,還是趣味的作用大呢?所以我們不能把書法的功底和趣味分開講,尤其不能將之以一種對立互證的方法,去闡述二者的關係,否則就會使人們感到我們當代書法在創作上出現了許多不可調節的問題。然而,事實是由於當代書法的多樣性,才使我們對之有問題的提出,諸如功底與趣味,雅正與奇詭,和諧共振促進了當代書法創作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