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統考招聘考試中的“一、二、三”

教師招聘考試備考過程中各種參考資料堆積如山,僅《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一本厚厚的書知識點就多如麻。如何有效的記憶各個知識點並能夠做到快速提取,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勝利,是每位考生所關心的。中公講師從記憶技巧的角度,把“教宗”裡面常考的知識點總結為“一、二、三”,方便考試記憶,希望能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教師統考招聘考試中的“一、二、三”


一、“教宗”常考的“一”(或最早)

1.“教育”一詞

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論語》

我國最早的教育文獻。

3.生物起源說

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

4.《學記》

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世界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

5.《論演說家的教育》也叫《雄辯術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論著。

6.培根

最早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7.《大教學論》

西方近代第一本系統的教育學著作;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闡述。

8.裴斯泰洛齊

第一個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9.康德

第一個將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裡講授。

10.《新教育大綱》

我國第一部系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教育原理、理論聯繫中國實際的著作。

11.德國

最早提出義務教育的國家。

12.法國

世界最早的獨立師範教育機構。

13.“課程”一詞

最早見於朱熹,“寬著期限,緊著課程。”

14.關鍵期

最早由奧地利動物習性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鴨的習性時發現。

15.艾賓浩斯

第一個對遺忘現象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16.1903年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17.比納——西蒙量表

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1905年。

18.知識獲得

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

19.形式訓練說

最早的關於遷移的理論

二、“教宗”常考的“二”

1.教學的首要任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

2.談話法的兩種類型: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

3.說服法的兩種類型:言語說服和事實說服

4.實踐法的兩種類型:常規訓練和實踐活動

5.學習動機兩個成分: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

三、“教宗”常考的“三”

1.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影響

2.布魯姆三種目標:認知、情感、動作技能

3.新課改的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4.新課改的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5.課程內容三種表現: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

6.課程結構三個特點: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7.課程管理三級模式:國家管理、地方管理和學校管理

8.義務教育三大特點: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

9.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三大特點:強制性、普遍性和基礎性

10.直觀教學三種形式: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11.陶冶法的三種類型: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

12.赫爾巴特三中心:教師;課堂;教材

13.杜威三中心:兒童、活動、經驗

14.桑代克三個學習規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5.班杜拉三種強化: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16.班杜拉三種觀察學習:簡單的觀察學習;抽象的觀察學習和創造性觀察學習

17.問題解決三大特徵: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

18.創造思維三大特徵:流暢性、靈活性(變通性);獨創性

19.學習策略三種類型: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文章轉自:http://wuhu.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