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统考招聘考试中的“一、二、三”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种参考资料堆积如山,仅《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一本厚厚的书知识点就多如麻。如何有效的记忆各个知识点并能够做到快速提取,从而在考试中取得胜利,是每位考生所关心的。中公讲师从记忆技巧的角度,把“教宗”里面常考的知识点总结为“一、二、三”,方便考试记忆,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教师统考招聘考试中的“一、二、三”


一、“教宗”常考的“一”(或最早)

1.“教育”一词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论语》

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

3.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4.《学记》

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世界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5.《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6.培根

最早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7.《大教学论》

西方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

8.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9.康德

第一个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

10.《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11.德国

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国家。

12.法国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

13.“课程”一词

最早见于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14.关键期

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

15.艾宾浩斯

第一个对遗忘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6.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7.比纳——西蒙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1905年。

18.知识获得

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19.形式训练说

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二、“教宗”常考的“二”

1.教学的首要任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

2.谈话法的两种类型: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3.说服法的两种类型:言语说服和事实说服

4.实践法的两种类型:常规训练和实践活动

5.学习动机两个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三、“教宗”常考的“三”

1.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布鲁姆三种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新课改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新课改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课程内容三种表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6.课程结构三个特点: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7.课程管理三级模式:国家管理、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

8.义务教育三大特点: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9.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三大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10.直观教学三种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1.陶冶法的三种类型: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2.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

13.杜威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14.桑代克三个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5.班杜拉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16.班杜拉三种观察学习:简单的观察学习;抽象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17.问题解决三大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18.创造思维三大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

19.学习策略三种类型: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文章转自:http://wuhu.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