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為什麼會獨立建省?

BimFans


因為當地人不好管,


王人慶


1987年8月24日,國務院向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建議撤銷海南行政區,把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來,成立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決定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分出,設立海南省,簡稱“瓊”,省會設在海口市。撤銷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海南省直隸國務院。海南省成為最晚成立的省,海南建省的原因有:

地緣位置

臺灣早在清光緒年間(1885年)就建省,海南島比臺灣島陸地面積略小,由於與大陸又相隔著瓊州海峽,交通不便導致廣東省對海南似乎也鞭長莫及。 廣東珠三角地區輻射到粵南湛江已屬於強弩之末,難越瓊州海峽。長此以往海南拖既拖廣東後腿,自身發展也不方便。

海南的陸地面積雖然不大,但轄區內的海洋麵積卻異常遼闊——南海屬於中國四大海域中最大的,總面積350萬平方公里,比其餘三大海域面積總和還要廣闊。

歷史原因

漢唐以來,中原王朝通常在海南島上設置兩郡兩州,元明清建省之後,海南島隸屬廣東省,但是海南畢竟與廣東還是不一樣。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南島都是單獨行政區,雖隸屬廣東,但是中央政府歷來非常關心。民國時期,就有海南建省一說。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初期,設置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當地發展都很快,但是經濟特區與大陸相連,而且範圍都較小,不利於大展拳腳。將海南島全域設為經濟特區,更有利於改革開放。


3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海南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勇於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8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僅有57.2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不到3個億。到201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62.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4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1.8倍、14.3倍、226.8倍,現代服務業、熱帶農業、新型工業迅速成長,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備。改革開放取得重要突破,在農墾體制改革、“多規合一”改革、省直管市縣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航權開放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國際交流合作空前擴大,成功舉辦了18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全國率先建設生態省,大氣和水體質量保持領先水平。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經過30年不懈努力,海南已從一個邊陲海島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伊洛河畔看春秋


海南作為一個省真是太難為他了,不論是人口,經濟體量,還是土地面積,都只是內地一個地級市的水平。可是自從建省以後,一直用省的標準來衡量她,來把他放到全國的省份裡面來排名,結果往往都是倒數墊底。

當初把他從廣東分出來的初衷是想給他更多自主權,獲得跨越式發展,結果卻並沒能隨願。汽車走私,房地產泡沫,發展方向不明確,來往內陸不方便,讓海南一直碌碌無為,甚至越來越落後。

在內陸省份的老大哥面前,海南就像父母的小兒子,從生下來就倍受關愛關注,被給予很高期望。父母為了讓他長大變強,又是給錢,又是給政策,可惜,這個小兒子先天不足,基礎差底子薄,後天被父母照顧太多,自身動力不強,表現一直差強人意。

自貿區港等於是做父母的再大力支持這個小兒子一次,多少老大哥看的眼紅得不行。可是,支持歸支持,能不能做好還是要靠海南自己。可是多年養成的等靠要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巴不得父母包辦得了。這是很危險的。

再父母全力支持下,海南能不能追上甚至超過幾個老大哥的速度,就看這一次了!


江河湖海緣


1986年至1987年,中央對海南開發和經濟建設進行了考察,考察發現,由於當時海南是廣東省下的一級行政區,財政、人員編制和事務管理都有所限制,國家對海南建設的各種支持,不能納入國家計劃通道,海南的各種指標、政策受廣東省的總體限制。

由於距廣東省的治所廣州較遠,海南的行政成本較高,行政治理的效率和質量長期受到限制。基於考察的情況,考察人員向中央提交了題為《加快海南開發建設》的報告,報告建議:“改變海南行政區建制,把海南島從廣東劃出,單獨建省,直屬中央領導。”報告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在經過多次考察和相關人員商議後,最終同意海南建省並進一步設為經濟特區的方案。

1988年3月31日,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會議通過了海南建省的議案,海南正式建省。

海南建省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迅速凸顯,1990年至1994年,經濟增長速度搞到20%-40%,為全國最高。海南建省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在:行政權力的升格給地方官員帶來新的政治激勵。海南建省後,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全新行政管理模式,不僅減少了管理層級,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行政成本降低。海南建省後,除了中央給予更多的財政轉移支付外,海南省擁有更大的財政支配權。


跪射俑


海南為什麼要獨立建省,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國防需要

南海戰略要地,祖國的南大門,需要海南省去承擔,海南市鎮不住啊!

2.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需要。

海南和南海經濟要發展,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海南省去承擔,海南市的高度不夠。

3.設立自貿區,開發海南島,保護南海的生態,需要省級行政級別。

省級行政管理對於海南和南海的建設能夠提供政策和審批便利,也是政治改革的趨勢。

4.海南地理位置離廣東還是偏遠的,所謂天高皇帝遠,慢慢強大的海南市便計劃遠離廣東省控制,經濟獨立之後精神上也強大了。海南省獨立出來後從精神層面上也大大鼓舞了當家做主的海南人。

總之,海南成為省級行政級別是政治,經濟,國防,社會和生態發展的必然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皆俱備。





海南冬瓜妹小豬佩奇


先提個建議:提問使用‘’獨立‘’一詞不妥,改用‘’單獨‘’更為恰當。涉及到海島再加上‘’獨立‘’這個敏感詞彙,怕大家容易產生歧義,曲解題主本來的意思。

(圖:海南美麗的熱帶風光)

海南單獨建省對國家和地方會產生一系列益處,不單獨建省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弊端。

一、地理位置制約因素

海南地處中國陸地最南端,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雷州半島相望,瀕臨祖國最大的海域南海,是我國第二大島嶼,陸地面積約3.5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不到1000萬人。

由於地處祖國最南面,與大陸又相隔著瓊州海峽天塹,交通物流十分不便,所以領全國經濟發展之先的廣東省對海南似乎也鞭長莫及。 珠三角、潮汕等地活躍的市場經濟,輻射到粵南湛江地區已呈強弩之末,再如何發力也無法跨越海峽覆蓋整個海南全境。長此以往海南必將成為廣東省最拖後腿的落後地區,對海南的未來發展相當不利。



二、管轄面積過於遼闊

海南的陸地面積雖然不大,但轄區內的海洋麵積卻異常遼闊——南海屬於中國四大海域中最大的,總面積350萬平方公里,比其餘三大海域面積總和還要廣闊。如果再算上海洋國土,海南所管轄的範圍,竟然相當於我國陸地領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如此廣袤的一片陸地海洋轄區,僅僅以一個地級行署來進行行政治理,定然會產生小馬拉大車的乏力感。

(圖:我國南海水域所轄面積示意圖)

隨著南海油氣及未來新型能源可燃冰等重要資源被國家陸續勘探和發現,南海的開發與經濟價值日趨重要。

三、國防及軍事戰備需要

太平洋西岸、東亞、東南亞地區已經變成全世界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而維繫各個國家貿易、能源、運輸業的南中國海戰略地位日益突出;加之我國跟個別東盟國家對該海域存在屬權爭議,域外大國不斷挑唆生事甚至進行武力炫耀,南海於國防、軍事戰備等方面越發凸顯出重要作用。

(圖:中國海軍醫療船)

海南作為行政管理南海海域的一級政府,及距離南海最近的大面積陸地國土,對於國防後勤保障,經濟軍事建設支援基地,所需調動的人力物力與巨大資源,是一個行署級別政府無法圓滿完成的,因此必須改變海南行政管理跟國防需要級別不匹配的現狀。

四、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海南是我國較早批准、最大的經濟特區,然而相比於珠三角、長三角及海峽經濟帶等地的快速發展,海南的建設成長速度不盡如人意。但因其特殊的島嶼特色,椰風海韻的自然環境,溫暖怡人的熱帶氣候,卻為海南未來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及建設升級的潛力與空間。

(圖:省會海口市貌一瞥)

單獨設立海南省,能夠促使其行政治理權限和功能更加強大,同時政府制定政策規劃也更加科學靈活。

五、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逐漸步入深水區,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獲世界各國廣泛認同,處於海上絲綢之路端點的海南已成為世界矚目的一片熱土,證明當初批准撤地單獨建省是多麼明智之舉。


(圖:海南地理位置示意)

海南如同中國陸地伸向海洋的靈敏觸角,地理位置差不多居於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洋中心。作為展現中國魅力及改革開放成就的窗口,我國對外交往重要平臺與樞紐,海南的突出地位幾乎無可取代。

(圖:海南三亞市夜景)

中央從批准海南正式建省辦大特區,到批准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直到今年再批准海南建設國際自貿區與自由港,無不反應出對海南省的重視程度。

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海南省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回馬一腔


海南人的性格和廣東不一樣的,海南人低調,廣東張揚


用戶3417425539969


便於好管理南海的整個海域!之所以,組建海南省,以海口市為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心、三亞市以旅遊為中心、瓊海市、文昌市、萬寧市等等。


文鵬無不良嗜好


①國防建設的需要。

②經濟發展的需要。

③走向世界的需要。


金剛石1245


不但要建省,還要建設副國級的自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