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市場火爆卻虧損不斷 3大“致命”問題解析

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下,全國約有2.7億在校學生轉移到線上學習;國務院發文嚴禁任何校外培訓機構近期以任何形式開展線下培訓;疫情彷彿給在線教育帶來了重大機遇,成為人人都不想錯過的紅利。然而,混亂的網上開學過去了,線下培訓機構的直播平臺聯絡好了,在線教育真的如你所願了嗎?

<strong>一,危與機並存,

在線教育優勝劣汰加速

2月以來,A股市場新東方在線上漲約15%;美股市場好未來、跟誰學漲幅均超過10%。其實,在線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景氣度很高的行業。

與行業景氣度呈鮮明對比的是,這個行業內的公司大部分卻活的並不“滋潤”,甚至說有點慘;有數據顯示,95%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

一方面由於重視營銷輕教學;另一方面因為競爭激烈,市場上供大於求,議價能力不高。“停課不停學”利好在線教育,為其省下了不少的獲客成本。

對於很多教育機構而言,2-3個月後才是大考,因為教育機構預收費最多三個月。現在只是退不退費的問題,到時候就是續不續班的問題了,如果現在沒有留住這些用戶,三個月後要想獲取新的用戶,無疑是難上加難。

一些頭部在線教育企業看到了線上化趨勢,也開始抓住一切機會引流,爭相開放在線教育課程和系統。

猿輔導、作業幫、新東方在線等均推出了海量的免費課程供學生在線學習。所以,消費者即便從線下轉到線上,也會優先選擇那些口碑好、教學質量好、師資強的線上機構。這場疫情不僅是一次培養消費者習慣的好機會,但同時也會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

但不管怎樣,轉變總比坐以待斃要好。

<strong>二,頻繁“暴雷”背後,隱藏的3大“致命”問題

2月13日,在線教育明兮大語文宣佈停止運營;

2月14日,京城一家教培機構被其老師爆料,只發50%底薪,課時費拖至4月發放;

2月15日,乂學教育-松鼠AI的創始人慄浩洋對外表示:“下決心做壞人,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

頻繁“暴雷”背後,在線教育機構又面臨著哪些“致命”問題?

在此,我們從“教學品質、獲客成本、服務體系”三方面分析,並給出建設性建議:

<strong>1. 品質為王

疫情期間,大量免費產品的紛紛上線,用戶應接不暇。投放免費產品的企業有其明確的獲客和盈利目的:把在疫情期間獲取的免費用戶沉澱下來,在疫情過後成為活躍用戶,並進一步轉化為付費用戶。


當用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體驗各種免費產品後,他們只會為其中高品質有價值的課程買單,而那些濫竽充數的“山寨”產品則不可避免的成為只會“消耗”不能“產出”的負擔。


在線教育不管是對於培訓機構還是中小學來說,可能都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從目前來看,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對在線上課這種形式,都頗有“微詞”。


之前,作者寫過一篇文章開學第一課“翻車”,這些“科目”都得考?》點擊藍色字體,查看詳情。


以上,幾個在線學習APP的超低分可以側面看出學生對線上上課的態度。如果能夠選擇,他們絕對還是會選擇線下,而不是在線授課。而釘釘跌至2.5的評分,則表明了學生對線上上課的態度。

疫情終將過去。

我們認為:教學品質仍然是決定在線教育企業成敗的勝負手。

<strong>2. 獲客之殤

儘管身處風口,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依然是行業公認的痛點。導致獲客成本高的原因可能是:自有流量轉化佔比低,投放額高,轉化率低。

如何降低獲客成本,我們給出三條建議:

① 自建獲客渠道或流量池

比如作業幫通過拍照搜題、口算批改等建立自有流量池(QM2019年6月數據:作業幫主APP月活1億,旗下APP總計月活1.2億),這一塊,作業幫一家獨大,拍照搜題佔市場份額70%以上。

再如一起作業和小盒科技通過進校,利用教師向學生或學生家長推薦其零元課程,獲取用戶。雖然面臨監管風險,但短時間仍以較低獲客成本收穫了一批用戶。

② 更精準的投放

要在幾億互聯網用戶中精準觸達目標用戶,如同大海撈針。

業內人士透露:2019年秋,學而思網校、作業幫、猿輔導都安排了投放計劃。到10月中,學而思網校都沒有投出去。猿輔導宣稱秋季再投5億,推出的49元特價課,但到10月中也只投出7000萬元,沒起來量,招生數量10萬人,獲客成本700元,已比暑期大幅上漲。作業幫推出9元試聽課,投放1億元,招生50萬人,獲客成本200元。

因此,誰的自有流量多,數據沉澱就多,用戶洞察和畫像就可能更精準,外部投放也就越精準。

③ 提高轉化率和續報率

俞敏洪說:中國K12是一片大海,不用急著下網,織好網再下海比草草下海要效果好。

在線教育正從流量為王、營收為王走向利潤為王;正從閃電戰轉入持久戰;一二線城市的巷戰、三四五線城市的攻堅戰、AI應用的技術戰…… 資本開始謹慎選擇,頭部格局顯現,行業拼的不只是資本了。

跟誰學創始人、CEO陳向東說:把失敗純粹歸因於流量,是一種強盜邏輯。即便大量投放獲得特價課學員,到正價課的轉化率怎麼解決?即便降低正價課售價提高轉化率,續報率如何解決?

提升用戶LTV,最終還是繞不開師資、技術、教學與服務。

<strong>3. 服務品質

線上最大問題在於教師產能和後續學生服務,如果線上用戶集中暴發,對於產品梳理和教師供給還有待優化;因此疫情平息後,線上業務增速大概率會有所回落。

若大量線上業務轉移到線下,能否將課程進行較好的銜接,做好服務,將對培訓機構提出一定挑戰。

當然,以上三點都不足以說明在線教育是有未來的。還有一個隱形的手起到決定性作用,尤其是未來一年內,學生的課餘時間才是那隻看不見的上帝之手。

<strong>三,規劃產品,比別人提前走半步

疫情對於在線教育的影響喜憂參半,此次疫情對於企業的安全生產、用戶體驗、現金流管理和融資策略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對行業即使有某種程度上的利好,也只會利好真正的好企業,也就是那些能夠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公司。

無論疫情期間還是疫情過後,我們都應該提高在線教育內容和服務品質;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果、把控教學質量,用口碑帶來轉化,並建立起可以讓用戶留存的服務體系。

疫情終將過去,生產生活終將恢復正常……

優秀的機構,都要未雨綢繆規劃5—8月份的課程,當市場出現報復性增長的時候,你做好準備了嗎?據我所知,我有幾個朋友已經預判出受疫情影響,中考、高考升學類的學生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中考集訓營,高考集訓營將在5、6月份需求出現井噴;8月份的夏令營也將盛於往年。

不要花太多時間去杞人憂天,而是要考慮當下的路,別人能做的,你也一樣能走;你只要比別人多走半步,你就比別人有了更多機會。

產品規劃就是你比別人提前走的那半步。


在線教育市場火爆卻虧損不斷 3大“致命”問題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