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蝙蝠,是一种远古进化而来的神奇的动物。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大多都生活在地上,少数几个生活在水里,但蝙蝠却唯一拥有在天空飞翔的能力。而它的翅膀长得跟所有的鸟类都不一样,既能当作抓握的手,又能当作飞行的翼,所以它的翅膀叫做“翼手”。

蝙蝠,虽然终日生活在幽暗的洞穴中昼伏夜出,外形长得怪异吓人,它们的身体结构、飞行能力,捕食能力,它们的寿命都非同寻常。从整个大自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动物是以蝙蝠为生的。

蝙蝠在大白天呼呼睡觉,而大部分的动物都是大白天视力最好,即便如此也没有动物要以蝙蝠为食,在它们熟睡的时候偷袭它们,吃掉它们。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为什么?

因为,蝙蝠真的很毒,只可远观、绝不可近顽焉。

蝙蝠身上携带了超过100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 等等,但这些病毒都不能对它们的宿主造成任何伤害。在人类的远古时期,人们也曾长期居住在岩洞中,也曾与蝙蝠朝夕相处、共居一室,人类在没有驯化其他动物之前跟蝙蝠和平共处,未曾因为蝙蝠引发过瘟疫或重大恶性疾病。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不仅如此,在进入封建社会后,从事农耕的中国人认识到,蝙蝠还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动物。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写道:“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蝙蝠能够吃蚊虫和对农作物有害的虫子,被人当作祥瑞的形象,或作画、或建筑、或祈福,北京的恭亲王府屋檐的椽上都是“蝙蝠”的形状,寓意福,因为蝠字读音通“福”。

作为造字最严谨的中国人来说,能够为蝙蝠这种小动物赋予福的读音,足见中国古人对蝙蝠的喜爱和尊敬。

中国人喜爱形象丑陋、行动怪异的蝙蝠,除了因为它们是能吃蚊虫的祥瑞之外,还因为它们是一种长寿的象征。“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蝙蝠这种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的寿命,绝对在其同等身材的动物中是极其长寿的!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很多人对于蝙蝠是种可怕的动物的印象来源于欧洲,认为它们是黑暗和邪恶的,那是因为欧洲人根本没有中国古代人对蝙蝠的深刻理解。

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蝙蝠以吃果实、花蜜、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为生,一只20克的蝙蝠一夜可吃掉200~1000只昆虫。而吸血的蝙蝠只有两三种,而且它们也不吸人类的血,而是以其他鸟类的血为食,况且这种吸血的蝙蝠在中国根本就没有。

所以,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与我们共处一片天的蝙蝠,对我们是有益的物种。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中国古人对蝙蝠不仅是喜爱,还有些敬畏。在《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中说,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是天地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后得道成仙,张果老宅心仁厚、专爱助人为乐;鬼王钟馗是黑蝙蝠成道,一身正气浩然,刚直不阿。

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它的声波识别能力教会人类利用雷达技术,蝙蝠的休眠、定位和定向能力是人们依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领域,还有很多东西蝙蝠没有教给我们,比如它们如何随意控制自己的体温,如何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细胞分裂而不感染病毒和疾病,它们如何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翼手长途迁徙数千公里,如何能够适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极端环境等等。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今天,人们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蝙蝠这种神奇的动物本来可以作为人类的老师,教给人们更多的生存和进化的知识,但现在竟然被愚蠢的人们拿来简单粗暴地吃掉,再由此接触到蝙蝠体内携带的病毒,何其愚蠢啊!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在自然界的数量正在减少并趋于灭绝,但蝙蝠的天敌不是猫头鹰或蛇,而是人类!人类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经常在蝙蝠冬眠的时候把它们毒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更为愚蠢的是一部分人们把这种携带百种以上病毒的动物当食物,让人类面临真正的灾难。

人类应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为“食”,值得深思!


蝙蝠在生物进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病毒防卫机制是人类应该学习和解释的奥秘,聪明的人类要以蝙蝠为师,而不是以其为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