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前不久,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如今韩国商业影视产业的成功在世界瞩目。实际上,中国也有很多格局颇大,细节丰富的电影,比如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早在多年前,《霸王别姬》就以其人文深度和艺术功力,代表中国电影第一次问鼎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近日《霸王别姬》的修复版还将再次于韩国重映,可见大众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霸王别姬》戏里讲的是京剧的没落,戏外演绎的是一曲肝肠寸断的悲歌。张国荣的程蝶衣、张丰毅的段小楼和巩俐的菊仙,三人上演的恩怨纠葛爱恨缠绵,在推动情节的同时夹带着浓厚的的历史画卷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京剧名伶的情欲带出时代动荡,不同人物在历史中大放异彩

近三小时的《霸王别姬》涵盖了从1924年北洋时代一直到1966年前夕的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广阔历史,陈凯歌通过对宏大叙事的个体化解构,完成了从历史的毁灭中拯救并赦免个人的艰难尝试。在一个广阔的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蝼蚁一般的存在,历史的履带碾过他们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人们又说"戏子无情",做戏做得久了,人自然无情。可是有一个戏子,偏偏就不会逢场作戏。这个人就是程蝶衣。段小楼和他一起唱戏,可是段小楼不懂程蝶衣,如同霸王不懂虞姬。荒谬年代,谁的阴谋剥夺了人之生命尊严。混乱黑暗里,愚民之丑恶鄙陋尽现。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诸位听得不少。那些情情义义,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都瑰丽莫名,根本不是人间颜色。人间,只是抹了脂粉的脸。"

这是李碧华原著里的句子。我们凡人,不敢成为程蝶衣,也不甘心折堕为段小楼。我们夹在当中。到底是"无知无觉",还是"睁开两眼,看命运光临",要选择哪一个,这是每个人无法躲开的的人生命题。

在电影文本中,当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人生的戏台上演出一幕幕戏时,他们就在涂抹自己或明丽或幽暗的人间颜色,这些个不同的颜色在宏大的历史与时代的讲述中各自大放异彩,这正是《霸王别姬》的最大成功。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具体物象贯穿始终,发掘出影片本身意蕴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电影中变化最多、形象最为丰富的不是人物,而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和构成场景的丰富多样的物象。物象是真正具有电影化的表意元素,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霸王别姬》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物象有冰糖葫芦、宝剑、勾脸、扇子、照片、金鱼、屏风等

,它们各具功能性。冰糖葫芦可以象征快乐,只是世间事,有一乐必有一悲,冰糖葫芦作为小癞子死前的最后慰藉,染上了悲剧色彩,冰糖葫芦本身便也融入戏剧性的冲突,提醒其时世间生活多舛、学戏生涯的辛苦,快乐亦即悲凄。多年后,师兄弟成了角儿前往剧院时、内战时期蝶衣吸着烟走出剧院时,街头又响起冰糖葫芦叫卖声,响起童年里短暂而残忍的美好。

宝剑更是影片的贯穿道具,它具有刚强坚韧、充满力量的属性,既是坚持艺术追求的信物,亦是坚持情感的信物。戏中存知己,宝剑赠美人。相比于段小楼的当局者迷,袁四爷和菊仙则通过宝剑成为戏里戏外最理解程蝶衣的两个人。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程蝶衣一直被认为是《霸王别姬》的灵魂人物,张国荣的演绎也的确称得上出神入化。但程蝶衣这个人物在影片中其实另有一个镜像,那就是袁四爷。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存节奏,与时代之间存在着无法消除的隔膜。他们对于这世上的纷纷扰扰都不甚关心,终其一生活在京戏的梦里也正因如此,他们都能透过皮相看清对方骨相。《霸王别姬》唱的虽然是一出京戏,可是在这部影片中,真正懂戏的人却并不多。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电影的成功需要疯魔般忘我投入,"第五代导演"们共同主题是解构本质

在豆瓣上,《霸王别姬》常年排在电影类TOP250的第3位,前两名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何一部1993年的电影,直到今天都让后来者难望项背?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想拍出一部讲述疯魔和投入的电影,电影人就必须先疯魔,先忘我投入。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霸王别姬》的制片人徐枫回忆:我一直跟哥哥(张国荣)讲,拍这部戏,大家一定要义无反顾。就是说我们全力往前冲,都做到最好,不要想到后面,就想着后面大海的船都烧掉了,反正不管。我们没有退路了,大家向前走,一定要做到最好。每天都把自己份内小事跟工作做到最好了,这部戏就一定成功了。可以说,正是这种义无反顾的全情投入,最终成就了《霸王别姬》全方位的经典

除了敬业的演员,陈凯歌的导演功力更是功不可没。在陈凯歌创作生涯的前十五年,从《黄土地》到《荆轲刺秦王》,陈凯歌一直关注的是人和历史洪流之间的关系,这是典型的第五代的共同思想特征。他说:"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思考,是我的一种自觉的选择。"而《霸王别姬》和陈凯歌作品的一贯主题和风格是非常吻合的。用电影进行文化思考,实际上也就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

中国影史无法逾越的高山,在韩国多次重映,《霸王别姬》好在哪?

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涉及的不只是单一的人文主题。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存在这对永恒矛盾的阐释。理想与现实,如同生与死、爱与恨、忠诚与背叛,既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亦是艺术永恒的主题。陈凯歌的电影语言固然令人瞩目,影片的人文深度更是他追求的目标。两者相结合,构成了崭新的电影形态。

这也是"第五代导演"们共同的主题,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吴子牛的《最后一个冬日》无一不是带有浓浓"史诗醇厚"的作品。在80-90年代里,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反思了过去,解构了历史,也思索民族的本质和未来。在他们的作品里,始终洋溢浓浓的个人色彩和史海钩沉般的厚重与深邃,这对于如今的电影行业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