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直到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來源於此


馬伯庸:直到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來源於此

疫情期間,大家閉門不出。

馬伯庸:“現在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有一半來自於隨時可以外出。”倘若讓我將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做一個分類,我會將一半分給自由,一半分給成事。

馬伯庸:直到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來源於此


樂趣並不完全來自於某一事物本身,有一半源於自由。

你喜歡讀書,但你可以隨時看看電視。你喜歡健身,但你可以隨時休息。你喜歡宅在家裡,但你可以隨時出門。

這就好比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可以一直不說話,也可以隨時說話。這就是一種極其自由的狀態。極其純粹,簡單。

我們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容易開心。因為我們不斷地給自由裝上了負擔。其實有些自由的負擔是可以摒棄的。

除了喪失自由,有人問我該怎麼區分孤獨與寂寞?

有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下雨了,你躲在屋簷下找遍了手機通訊錄也不知道要找誰給你送傘,那一刻你是孤獨的,而寂寞,是你一個人躲在屋簷下安靜的等雨停。

馬伯庸:直到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來源於此


樂趣的另一半,來自於你有正事可做。

近期,由於一直宅在家中,“無聊”兩個字貫穿了大多數人的朋友圈,誕生了各種“美食高手” “室內運動高手" "熬夜高手"“睡覺高手” “讀書高手”。

有的人選擇荒廢這段時間,而有的人讓這段時間不再荒廢。

“美食高手”在假期收穫了一項技能,“讀書高手”收穫了知識。“熬夜高手”收穫了不健康。

什麼事情是正事?

我想你應該問自己的心,它一直都知道答案。只是有時候你在做某一行為的時候,會暫時遮蔽住它。小偷在偷東西的時候,就知道這是犯法的。有人在熬夜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不健康的。

為什麼做這些行為?

不是你不知道什麼是正事,而是你的心靈與身體的博弈中。身體取得了勝利,他遮住了你的心靈。

為什麼做正事才有樂趣?

因為正事不會遮蔽你的心靈,在你完事之後,還會帶給你滿足感。而非正事則不會。

熬夜的時候也許你會很爽,但熬夜之後你獲得了愧疚,此時你的心靈被你洗掉了遮蔽物,而明天你在熬夜的時候,心靈可能又會再次被遮蔽。週而復始。惡性循環,並且隨著心靈的不斷被遮蔽,你可能很難再去洗淨它。

如何洗滌心靈?

心靈在一開始便是清清白白的,但隨著不斷地遮蔽,他才會失去本來的面目。心靈是一直存在的,不會休息,但它需要我們的喚醒。比如:即使你在睡覺,倘若有人呼喚你的名字,你也會醒來。

首先,要理會心靈,呼喚自己的心靈,經常反思,內省。

其次,要實踐心靈,將你喚醒的心靈不斷的作用在事事物物中,強化心靈。

馬伯庸:直到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宅在家裡獨處的樂趣來源於此


這次長時間的假期,是一個很好的做正事的機會。你會比以往更專心。因為外界幾乎毫無打擾。倘若你未曾荒廢這段時間,你必會在疫情結束之後,被別人稱讚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擁抱嶄新的人生。

看完記得關注作者,或轉發給好友呀!每天更新對生活有實用價值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