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小時候父母又打又罵的,很少抑鬱;如今的孩子怎麼那麼多抑鬱的啊?

仁愛者不憂


抑鬱症是一種顯著而持續的心情低落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記憶力下降、身體功能不全、認知活動減弱等特點。嚴重的甚至悲觀厭世,有自殺傾向。對於抑鬱症我們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容易產生抑鬱症,而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在童年的時候遭遇了父母的打罵也很少產生抑鬱症呢?

一、時代不一樣,需求不一樣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一個需要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假如一個人同時對於以上五種需要同時出現,然而他對食物的需求是最為強烈的,其他需求同時變的不重要。所以八十年代的中國,國人們更加關注的是物質生活,對於心理需求更少,即使是在現在,對於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也不夠。

二、互聯網信息革命,不同文化的衝擊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的時候,隨便遇到一個小孩,我們都會脫口而出:“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時候聰明多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教育高速發展的功勞,更為重要的是現在孩子的早熟,伴隨著孩子的早熟,我們的心理教育缺失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導致更多的孩子抑鬱。在互聯網時代,和八十年代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孩子們從電腦和手機上獲取大量的信息,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衝擊著孩子們的心靈。然而孩子們並沒有消化垃圾信息的能力,矛盾的心理愈加激烈,得不到緩減,從而產生抑鬱症。

三、繁華下的孤獨

當今社會應該說家家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然而很多抑鬱症孩子卻出現在富裕的家庭。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了對於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在2020年,抑鬱症將會發展為世界第四大疾病,心理教育在中國發展遲緩。很多父母對於抑鬱症根本沒有足夠的認識,認為給孩子吃好穿好就什麼都好,其實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感情上的共鳴與關懷。


溫暖的心理師


我50歲。小時候很混,到處打架,但是不敢和父母頂嘴,再混蛋也不敢和家長動手呀,這是那個時期的所有人天生的素質,沒人教,但是都明白。可是現在,我閨女10歲半。打不得。前幾天因為她不懂得什麼是尊重家長,被我暴揍了一頓,結果她說要自殺!不管真假,我還哪敢再動手?徹底放棄了,我自己認為在管教孩子上徹底失敗。我總說有的孩子蠻橫,在學校打人,沒人管的了,是家長不管,我就不相信有管不了的孩子,可是到自己頭上了,真管不了。我很無奈!我這代人這麼孝順,怎麼下一代就這麼不懂事呢?求解。


華子38741


我就是你說的這個年齡階段的人,說一說我身邊的抑鬱症患者吧:

第一個是我大學同學的母親。因為我同學的妹妹騎摩托車摔傷臏骨,留下殘疾,走路微跛,她媽媽便一直心事重重,整夜整夜地失眠,最後自殺。家裡人都認為是她媽媽心事過重,自己想不開才自殺的,沒人往抑鬱症的方向想。

第二個是我自己的表姐。因為我表姐夫很警覺,一察覺苗頭便帶她去醫院,結果確診為抑鬱症。治療了兩三年,最後仍然自殺了。整個治療很艱難:因為擔心熟人知道此事,令我表姐心理壓力過大,我表姐夫直接放棄了在當地的治療,每次開車四個多小時的高速,到另一個城市治療。

第三個是我一同事的朋友。一發病就確診為抑鬱症,當時情況比較好,醫生當時建議她按時吃藥,定期複查就行。但她覺得自己沒有病,從不好好吃藥,結果病情越來越重,到現在已經割腕三次,還曾經想要跳樓。我同事想去醫院看她,結果她丈夫竭力阻止,不願讓人知道她有抑鬱症。

說到這裡,我想你已經明白了:不是你說的這個年齡階段沒有抑鬱症,而是我們不知道:原來這就是抑鬱症!是我們不敢承認:自己家裡有抑鬱症病人!


樾人歌兮


我40,女,京,小時候,家裡也重視,畢竟第一代獨生子女,但是,小時候照樣捱揍,經常的被老爹損貶,老北京人嘴不饒人的,尤其說自己家孩子,所以起小抗挫折能力很強,不至於玻璃心。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就是中不中洋不洋的,光學不捱揍了,教育體系又和西方不一樣,中國的傳統,也和西方不一樣,父母也沒那麼想的開,孩子成長過程就容易分裂,一會捧天上,誰都說不得,不然我告你,一會因為學習雞飛狗跳,多分裂啊!


爪子瓜瓜


今天早晨,孩子要陪姥姥姥爺出門買東西,還沒吃早飯沒吃藥(主要是沒吃藥,一直在感冒),我和姥姥怎麼勸他就是不吃。爸爸生氣了,拎著孩子的胳膊上桌子,孩子就是不吃飯,我們這哄著,爸爸更生氣了。又拎著他丟到臥室去。

我和姥姥姥爺看他爸動作粗魯私活拉著不讓他拉扯孩子。。。。

結果變成孩子在旁邊看熱鬧,大人吵架。

其實我不反對爸爸對孩子發火揍人,但是他爸生氣經常失控,打人手沒譜,上次把孩子臉都打青了一個禮拜血印都下不去,我心裡也跟著難受了很久,當時幹嘛不攔著點呢。

但是不揍他好好說,他又很頑劣。

帶孩子真難啊!雖然我不後悔要孩子,但是別人不要,我也覺得挺好,清淨。



亭亭50207003


我正好是屬於這個年齡段的,小時候總是挨媽媽的打,長大後媽媽說:那時你要是知道認個錯了,就不會挨那麼多打了。我還有一個弟弟,他則很少捱打,因為只要我媽一要打他,他馬上就會說自己錯了,媽媽打我,我既不會認錯,也不會跑,就是挨著。我跟媽媽不親並不是因為她總是打我,捱打的記憶雖然有,但是並不深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媽媽想把我送人的經歷!親生父親去世後,媽媽決定把我送給大姨,大姨家有5個兒子,但那時大姨家也不富裕,而且我的身體也很不好,一坐車就暈車,而且大姨家的蚊子還多,所以到了大姨家,每次都跟快要死的似的,媽媽後來說,在大姨家蚊子把我的小腿都快咬爛了,我印象中送了三次,大姨都沒有留下我,最後媽媽只能給我帶回來。但是媽媽一直不待見我,繼父說:你媽的心偏到了胳肢窩那裡。中專畢業後,我就找了一個離家遠的單位上班了。看到別人家的女兒什麼事都可以回家,我卻很少回家!因為回家三天,我與媽媽就會吵架,各種嫌棄。結了婚後,我更是習慣了事事靠自己,一切事情都自己抗。孃家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一看媽媽的電話,我的心裡會咯噔一下,知道準是沒有好事!這是我的經歷!雖然我沒有抑鬱,但是家庭的環境對我影響很大,中學的時候真是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了,想過要自殺。長大之後,我一直在看書、學習,不斷的調整自己,學著坦然地面對曾經的傷害,但時常地夜不成寐,我說自己神經衰弱,很多的人都不會相信,一直覺得我是一個開朗樂觀的人。父母與家庭的影響其實很巨大。如果我沒有自己努力地走出來,可能也會選擇自殺。\r

現代人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滿足之後,人們更加關注精神與心理上需求,所以抑鬱症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幾十年前,人們連基本的溫飽都沒有辦法滿足,光是為了活著都為消耗很多的精力,這也使得抑鬱症無法表現出來。我覺得抑鬱症跟年代關係並不大,只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隱性病症得到了關注。


吾非汝但知汝之苦


所以對我家姑娘也是,打出來的。

我家姑娘今年13歲,屬於記吃不記打類型的。現在的內心特別強大,打的時候哭,打完了沒事人一樣。

沒心沒肺的,都說我姑娘這種類型肯定不會抑鬱.外人哪知道從小捱了多少打呀!😭


愛上古典文學


小時候每個人家的父母都揍孩子,所以捱揍不丟人!小時候捱揍後可以跑出去跟盆友發洩,現在覺得丟人不願說沒處發洩!現在高樓多人多私密空間少,以前跑出去上麥地、土堆、池塘邊撒個歡打個滾啥都忘了,現在挨完揍還要繼續輔導班特長班去學習,發洩通道又被堵了,時間長了堵的厲害了就抑鬱了!


羅西西6


我小時候我爸伸手撓頭,我就下意識地縮脖子。我現在極度不喜歡社交,比較敏感,我可以說有極高的音樂天分,可是從來不敢上臺唱歌,面對困難首先想到逃避。我想這些性格的形成雖說不一定全都和我爸有關,但是起碼有七八成是從小被嚇的吧。


昨天今天明天500


小時候我家一共七個人,父母姐三個哥哥,還有我,那時候飯還沒吃飽,買米要糧票,魚肉要有證,早餐無得吃,開水要用煤燒,餓著肚子,一朝早沒喝一口水就上學了,下課回家還要做家務才有飯吃!況且家家戶戶都一樣的,那來的憂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