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幸福和快樂究竟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積極心理:幸福和快樂究竟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如今人人都貪婪地追求成功學,一旦深陷其中,你會發覺這些人並沒有向成功靠近,而是變得更加牽強地活著,更加牽強地想象自己會成功,或是試圖逼著自己成功。

其實,我認為,只要有一顆積極健康、發現美好的心,這種狀態就是一種時時刻刻的成功。其他人生截面上的種種成就,只不過是這種狀態在某一個時點、某一些機緣作用的外在表現罷了。

所以,成功的定義並不應該是功利的,成功如果只是一個一個時點,不具備持續性,那麼又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呢?成功應該是可以持續的、可以伴隨你分分秒秒的,成功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正確理解世界,積極把握自己的心態。

現代社會,對外物的追求導致人們對自身心理建設的忽視。如今人們衣食無憂,卻經常有自殺的消息見諸於報端,可見精神的痛苦有時遠比物質的痛苦更為致命。

為了讓這個世界能夠多一份歡樂和達觀,少一些狹隘和苦惱,我將開始結合自己的經驗逐條解釋快樂積極心態的自然構築過程。

幸福取決於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句話許多人都知道,但卻無法應用於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奇怪現象是,儘管大多數人都不否認心態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卻給幸福和快樂擅自加上各種莫須有的先決條件。比如,必須開上一輛好車(瑪莎拉蒂?保時捷?)才會感到幸福,或是必須平步青雲才能感到快樂。其實這些條件與幸福快樂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恰恰相反,讓自己的心態屈從於外界的人更難獲得內心的舒張,因為他們自定義的快樂完全依存於某一時刻的外物之上,哪怕一時實現了心中的目標,這個狀態也會被下一個追求很快擊潰。對他們而言快樂是稍縱即逝的,所以大多數時候他們不快樂,他們擁有的更多是焦慮和自我安慰。

打開你的上帝視角,思考一下,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這麼一個世界,那麼為什麼哪怕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積極豁達的人和悲觀急躁的人在幸福感方面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這顯然不是外物的富足與否能夠解釋的。

其實,萬事萬物早已存在,快樂的人感到的快樂並不限於權利、金錢,甚至可以說這些條件都是阻礙你幸福的認知障礙。眼中的花草藍天白雲,耳裡的音樂,輕柔吹過皮膚的風都足以讓人欣賞、體會。幸福並不需要用資源去堆砌,幸福需要的只是發現並感受她的心靈罷了。

關鍵在於“樂趣”,如果你整天覺得生活索然無味,那麼你肯定把自己的日子過成了錯誤的樣子。如果你當前努力追求的方向並不能給你帶來“樂趣”,不管社會主流價值如何逼迫你,你都必須停下來,好好整頓一下,換個方向,朝著能夠每天給自己帶來樂趣的道路進發。

你今天快樂嗎?如果不快樂,想一想,如果重新開始生活,做些什麼最能讓你快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