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处长的战“疫”日记

作为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委政法委组织党员干部80余人下沉所在社区网格,以党员志愿者身份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疫后建立长效机制,以志愿网格员身份定期到网格参与相关活动、了解网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反映基层建议,更好地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即日起,金陵长安推出《战“疫”日记》系列报道,从他们的视角捕捉网格员日常点滴,记录一线战“疫”实景。

女处长的战“疫”日记①

2月13日,天气阴沉沉的,倒春的寒气丝丝入骨,宛若最近的疫情让每个人无法回避。单位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到家门口的社区参与防疫工作,同事们都很积极,纷纷报名参加。

社区报到 领受任务

想着早点去报到,八点多一点到秦淮区双塘街道胭脂巷社区的时候,社区邹庆主任已经带领社工在开会了。静静坐在一边听,主任说昨晚在街道开会到九点多,布置外地来宁人员排查工作。每个社工要按照自己负责的区域,做到“一张表格一口清”,社区内全部外来人员要一一排查到位。布置完工作,主任顿了顿说:我知道大家最近很辛苦,从春节起就没有休息。现在陆续开始复工,防疫工作也到了关键时候,希望大家再坚持再坚守,不要让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会后,向邹主任说明来意,主任说疫情防控以来,机关干部都下到社区,缓解了基层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几天他们都要按照网格“扫楼”,就安排我协助一名社工一起排查外地来宁人员。

女处长的战“疫”日记

逐户“扫楼” 摸排登记

社工叫陈娟,30多岁,说话温温柔柔的。她负责的网格有301户,这两天要和管段民警把网格内的外地来宁人员都登门排查一次。看她只戴着一次性口罩,好奇问没有其他防护吗?她说社区每天给他们发一个口罩,也买了一次性雨衣和浴帽,但是穿着雨衣和浴帽行动很不方便,有些居民还特别抵触,干脆大家就只戴口罩了。和民警简单商议了下,就按照单元开始“扫楼”。每敲开一家门,陈娟都会细心的提醒住户“戴好口罩”,然后仔细询问何地何时来宁、交通工具和车次,请他们扫码登记基本信息(街道开发的外地回宁人员登记小程序),叮嘱他们在家自行隔离,并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有什么需要和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她。一个上午我们走访了三十多户,不断重复着同样的程序,说着同样的话。走访时,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配合,也有一些租户没人,陈娟说再通过电话确认是否在南京,如果回来了,还要继续上门排查登记。

女处长的战“疫”日记

她的工作 她的职责

一个上午不经意走了快一万步,陈娟说:她的责任区很多楼栋有电梯,走的还不算多,有的社工负责老小区,一天就要上上下下几十层楼。中午休息,我们拉起了家常,得知她住在栖霞区,每天上班就要一个多小时,奇怪为什么跑这么远当社工。她说:老家在盐城,先生是南京人,到南京最初就住在双塘,很喜欢这儿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虽然搬走了,但没事还是会回来转转,得知招考社工,挺高兴就报名了。平时地铁来回也算方便,最近常常加班,公共交通又调整了,下班已经没有车,倒是辛苦老公来接。说到女儿,陈娟话不由多了起来,还给我看了手机里的照片,一个胖乎乎可爱的小女孩儿。

女处长的战“疫”日记

看的出来,她是一个好妈妈,言语中充满了母爱的细腻与温柔。“最近忙的没时间陪孩子吧?”当我问起来,她有些黯然,告诉我:先生在苏宁工作,最近为了保证供应,也是加班加点,孩子都是老人在带。早上走的时候孩子还未醒,晚上回去已经睡了。最担心的还是怕感染家人,每天回家即使认真消毒了,还是刻意与他们保持些距离,不敢过于亲近。说不累不怕是假话,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啊。

女处长的战“疫”日记

真心奉献 真诚呼吁

短暂休息后,我们又开始“扫楼”。当暮色降临,晚饭时分,已经走访了60多户。陈娟说要回社区把今天的走访情况梳理录入,还要与无人的租户进行联系。分别不久,突然收到她发来的微信,她说:“希望能呼吁到一些年轻点的志愿者来帮忙。社区现有的志愿者都是以大爷大妈为主。有的比我父母年龄都大,他们每天早上8:00到晚上8:00两班倒值守小区,真的很辛苦。这样值守也不知道还要坚持多久,一些志愿者说,时间再久点怕吃不消。希望他们能多点被关注,疫情时期他们挺身而出守护大家,也希望他们的热血不被辜负。”

看着万家灯火,这份岁月静好,背后有无数人的守护。陈娟只是众多普通社工之一,当疫情袭来,他们没有什么专业的防护,一个口罩就是全部;他们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挡住了疫情的扩散,守住了基层的防线。平凡出自伟大,对他们我们同样应当报以尊重和敬佩。

志愿服务持续中,日记待续…..

作者:曹静,南京市委政法委政治部政法队伍建设指导处处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