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樂安縣有一“鈾都”,為服務它,國家還特意修建了鐵路

說起鈾,我們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作為核工業和核武器的重要原料。然而,或許有很多人都不記得,其實在我們撫州也有一個礦場,它曾是亞洲最大的鈾礦石開採基地,有“鈾都”的美譽。它當年為中國的核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年為了能夠更好配合它生產,國家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為它修築了一條鐵路專線。它是到底是在哪兒?他就是坐落於撫州樂安縣的721礦。

撫州樂安縣有一“鈾都”,為服務它,國家還特意修建了鐵路

圖為鈾礦的描繪圖

721礦,它曾經是國家的機密工礦。這個礦是1957年,在全國鈾礦資源普查中,在江西省樂安縣公陂鄉(今公溪鎮)附近發現的。經過專家的一番考察研究,確認這個礦是一個值得工業開採的鈾礦。721礦開工建設後,很大程度彌補了我國當時鈾原料不足的困境,為核武器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後期經探明這個礦是全國最大的鈾礦原料基地。年產礦石量佔全國生產量的75%以上,現探明的天然核燃料儲量,能供4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熱堆核電站運行50年至60年。

因為當時的721礦地處偏僻,交通基礎設施極其落後,廠區內所需的生活生產物質,無法及時送入。礦內才採得而來的礦石,也擠壓在倉庫無法及時送出。大量的物資都積壓在倉庫裡。鑑於這樣的現狀,1963年,國家決定為721礦特意修建一條鐵路專線——向樂線。經過近兩年的施工,鐵路於1965年終於建成通車。該線全長為123公里,經過南昌、豐城、撫州、崇仁、樂安等6縣、市區。另外將向樂線與浙贛線等主線相交合,從而成為溝通贛東地區與南昌、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地的一條交通支線。這條鐵路專線的修建,為721的物資和礦石內外轉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不幸的是,從1984年起,國家對721礦實行限產。根據國家新的發展規劃需要,721礦進行了破產重組。因為機械化的運用,工人數量大大縮減,曾經在這個工廠裡全國各地的專家工人,也都不見了。這座曾經是亞洲最大核原料基地的721礦也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就是關於721礦的全部始末。如果你還有關於721礦的故事,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

(本文的素材及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