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國經濟在戰“疫”大考中沉穩前行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包括穆迪分析公司在內的諸多機構都認為,這恐成“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作為全球化經濟中的關鍵一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凸顯。中國採取的果斷措施和中國復工潮的到來,讓國際輿論增加了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嚴峻大考自然為全球高度關切。隨著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推動有序復工復產政策措施的落地,中國經濟顯現出的超強抗壓能力和穩定運行態勢再度給世界注入信心。

中國經濟韌性和定力在復工潮中凸顯。春節假期被迫延長,企業停工停產,公共設施關閉,餐飲、旅遊、交通等行業受到明顯衝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眼下固然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但中國政府沉著應對,一手抓抗疫情、一手抓穩經濟,除疫情嚴重的湖北以外,自元宵節以來各地陸續迎來複工潮,特別是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更顯露出迅速“回血”跡象。相關數據表明,作為第一經濟大省的廣東,2月14日用電量與9日相比增長18.7%,其中工業用電增速達到67.5%,意味著超60%的企業復工復產;江浙省的企業復工水平已近正常狀態的三成……從珠三角、長三角到松遼平原,全國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充分顯露出中國經濟非凡的韌性和定力。

中國政府“兩手抓”措施精準有力。為了有力、有效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紮實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以更大力度的就業優先政策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多措並舉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聚焦重點領域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正是這些針對性強、力度大的政策舉措和真金白銀的財力支持,為廣大企業輕裝上陣復工復產增進了信心和動力,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前景滿懷信心。中國有力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勇氣、決心和努力,再度向世界展現出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國家制度顯著優勢,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不僅對中國打贏疫情阻力戰普遍感到信心十足,而且一致認為“疫情阻擋不了中國繼續前進的步伐”“疫情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們在中國投資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內的多位國際經濟金融界人士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會也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人口規模突破14億,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歷戰“疫”大考的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秦 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