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三個維度說“大考”

復工復產,三個維度說“大考”

華電集團西藏公司所屬項目有序復工。次旦平措攝/光明圖片

复工复产,三个维度说“大考”

新興際華集團所屬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重點工作靠前開展,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許瑋攝/光明圖片

复工复产,三个维度说“大考”

國機集團東方紅拖拉機復產人員已防護到位,製造生產正在進行。資料圖片/光明圖片

【經濟界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兩條線”作戰正在全國各地同步推進:“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為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搏鬥;“另一條線”是經濟發展前線,為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保證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凝心聚力。

這是一個複雜嚴峻的局面:一方面,重要防疫物資生產刻不容緩,重要生活保障品生產絕對不能放鬆,交通物流運輸和水電煤氣能源須臾不能缺少,春耕備耕物資必須及時跟上不誤農時,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決定著眾多從業者的飯碗;另一方面,當前疫情防控仍處在關鍵階段,各地返程復工面臨著疫情防控壓力加大的風險和考驗,全面復工復產面臨著返工人員不足、部分地區限制開工、口罩等防疫物資嚴重不足、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暢,以及資金壓力大等問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兩難形勢下的復工復產,是對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整體經濟實力、各級政府精準施策能力和各種企業應對困難局面生存能力的一次“大考”。

從2月10日以來,復工復產在有序推進,“大考”的答卷已經展開,一個好的開端已經奠定。

1.復工全景掃描,考驗中國經濟韌性

2月18日,一條“上海又現堵車”的朋友圈信息引發關注並帶來眾多欣喜的留言,很多人感慨“能為生活而打拼,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朋友圈裡對堵車的歡呼雀躍,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全國疫情控制較好地區復工復產取得的明顯成效,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活力正在持續復甦中。

同一天,在北京,上午9時28分,在國家電網公司總部視頻會議現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宣佈:“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這項總投資79.6億元的工程建設的全面啟動,是繼該企業出臺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十二項舉措之後,又一項重大工程的開啟。

2月18日,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咬定目標不放鬆,確保任務不變、壓力不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全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

也是這一天,千里之外的浙江港口,杭州海關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的十六條措施已經帶來出口利好。

“眼看這麼多西蘭花來不及出口就要爛在農棚裡,還好有海關幫我們搶出口,將疫情對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在順利完成了春節以來7批80餘噸西蘭花出口訂單後,浙江台州東翼農產品有限公司業務員陳慧敏喜悅地說。

2月16日上午9時30分,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滿載41組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鄭州)春節後第一趟出口中亞班列整裝發車,標誌著中歐班列(鄭州)開始恢復常態化開行。這是中歐班列(鄭州)第2840班,也是疫情防控以來開行的首班去程班列。

車間裡響起了隆隆機械運轉聲,重點工程的建設現場施工者在不斷增多,中小企業的客戶在緩慢但持續恢復中,田間地頭春耕備耕的農戶越來越忙碌……從珠三角、長三角到松遼平原,全國各地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儘管對外窗口暫時關閉,但審批備案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最近20多天,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的項目超過了5700個。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介紹,目前從全國情況看,除湖北外的各省(區、市)正在逐步復工復產,特別是關鍵醫療物資、能源、糧食、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企業均已陸續開工。據2月10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數據顯示,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生產型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過80%,石油石化、通訊、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央企開工率已超過95%,有的已經達到100%。

疫情,以一種極端方式檢測了中國的戰略反應能力。中國政府有能力迅速動員起各方面力量,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生命,全國一盤棋,同心協力穩定了疫情,也穩定了人心。儘管出現暫時困難,但中國經濟仍有很大韌性。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轉型的潛力、有效的政策支持等,都是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

2.防控復產兩手抓,考驗政府執政能力

復工人員持身體健康證明、戴口罩、量體溫、按車輛座位50%落座……近日,一輛輛省外務工專用大巴陸續從各地發車。不少地方和企業聯手,採取獨特的“包車”返工方式,將復工人員批量、定點送達工作地。

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絕不能掉以輕心。鍾南山院士2月18日在連線武漢前方時表示,預計2月中下旬新增確診病例將達到峰值,但這不一定是拐點,要視返工情況而定。“不過我個人預測應該不會再出現高發,各地政府對返工均採取了非常嚴厲的隔離措施”。

復工,首先需要有人,外地員工安全返崗復工是對政府治理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的一大考驗。許多省市在防疫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下,積極協調專列和包車,支持員工返崗。四川開通廣州、浙江、北京、上海、廈門5個地區10趟專列,點對點專車已經啟動;重慶摸查集中出行需求,協調交通部門加開返崗專列或專車;湖南啟動省內專車接送;安徽、雲南、陝西積極組織安排“點對點”包車……

“對於不同疫情的地方,要採取不同的方式促進復工復產,但前提是要有利於疫情的防控。”叢亮指出,“在嚴格評估疫情的發展趨勢下推動復工復產,一定要科學合理。有序復工復產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地方一律都要復工復產,要實事求是。”

復工,不是一窩蜂只憑勇氣的冒險行為,而是實行精密型智控。在外來務工人員輸入大省浙江,“一圖一碼一指數”的管理策略體現出科學應對精準施策的重要意義。

“一圖”,即疫情圖,浙江根據各縣疫情風險狀況,用五種顏色進行等級區分,只有低風險的縣,才鼓勵推進復工復產。紅色、橙色的高風險縣,要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黃色的中風險縣,堅持疫情防控優先,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而只有藍色、綠色的低風險縣,才全力推進各類企業復工復產。“一碼”,即健康碼,分綠碼、黃碼、紅碼三種二維碼,擁有綠碼即絕大多數人能自由流動,紅碼、黃碼人員則進行必要隔離;“一指數”,即精密智控指數,由管控指數和暢通指數構成,浙江用這個指數對各區市進行評價考核。

“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分類復工復產方案,做好交通運輸組織保障,推進全產業鏈協調運行。因為整個經濟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能某一個鏈條卡住,經濟的運行都會出問題。”叢亮強調。

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正全力展開。17日舉行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督促各地指導企業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復工復產,壓實地方和企業防疫責任,嚴格落實崗位、食堂、員工宿舍等各方面防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員聚集,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資金等問題。保障煤電油氣供給。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不得采取封路、勸返等方式阻斷交通,影響復工復產。

減免房屋租金、推遲繳納社保、採取貸款展期,提高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解決疫情防控時期的用工原料、資金防控物資不足的問題,讓企業能夠心無旁騖地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開復工的燃眉之急,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為市場注入信心與力量。

3.危中尋機奮力奔跑,考驗企業發展潛力

呂飛龍,浙江永康一個有七八十名員工的鑄鐵壺廠老闆。春節期間,他經過層層檢查、測溫登記後,終於趕到了法蘭克福春季國際消費品展的參展現場。和他一樣,很多中小企業在困境中依然拼盡全力在往前跑。“工廠已經復工,給我兩個月,訂單沒問題。”他說。受疫情影響,法蘭克福官方原本預計至少15%的中國展商會缺席,但最終結果顯示,報名參展的664家中國企業,只有7%沒來。在展會現場,很多企業收穫了訂單。“危機中的機遇是實實在在的。中國的製造企業必能穩步渡過難關”。

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約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就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眼下正值“開工季”,受疫情影響,部分工人返崗難、物流原材料受影響、生產運行成本高。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著切實困難,生產經營壓力很大。

受疫情衝擊最厲害的餐飲業正在經歷嚴寒的考驗。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對外“叫苦”撐不過三個月、外婆家一天就虧250萬元、上市不到一個月的九毛九市值蒸發已超過30億港元……不久前,恆大研究院發佈的疫情報告有估算,春節短短7天餐飲零售業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發佈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研的企業中,69.23%的企業現金流能夠維持3個月以上,43.83%能夠維持在半年以上。若疫情在三個月內得不到有效遏制,將有企業面臨破產風險。

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為中小企業紓困,幫助其渡過難關。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黨中央決策部署給廣大中小企業吃了定心丸。從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物資運輸難題,到推動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水、用氣實施階段性緩繳費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紓困資金……連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接連出臺。一些部門和地方組織開展線上培訓工作,為中小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管理,幫助企業練好內功,加快升級。這些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時,企業也在千方百計自救。有些創業者準備好應對虧損的現金,甚至準備用抵押房產等方式努力熬過去。因為很多企業家相信,儘管疫情短期內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相信疫情結束後,經濟回暖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損失。他們對中國經濟韌性有信心。

專家表示,疫情是短暫的,衝擊不了我國的國家競爭力,也打斷不了中國繼續發展的整體態勢。面對困境,中小企業只有在危機中勇於提前佈局,才能早日突破重圍,迎來轉機和發展。

逆風前行,亦見風口。新經濟迎來新機遇,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宅經濟”火了、“無接觸服務”快速發展、醫用機器人研發進入加速度、企業紛紛轉產防疫物資生產。這些新變化,源於新需求創造出的新供給,開創藍海市場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張 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